手机应和香烟、美酒一样,列为“少儿不宜”,成为孩子的“禁品”
【平湖一柱 第1394】
烟、酒都是寻常之物,生活中随处可见,没有哪个家庭会把烟酒锁进保险柜中,不让孩子看见,想着不让孩子触摸到。可是,尽管烟酒在家中“随处可见”,孩子唾手可得,但没见多少个孩子从小“见烟眼开”,嗜酒成瘾,没有烟酒就活不下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以为,答案很简单,习惯使然。
在人们的意识中,烟酒都是“大人”用品,孩子是不能用的,用了是有危害的。因此,无论是在自家中还是走亲串友时,甚至在社会上,每个大人都会严禁孩子使(食)用烟酒。更从不把烟酒当作玩具哄孩子。相反,一旦发现有孩子偷偷使用,家长都会严惩不贷。如此情况下,孩子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烟酒都是大人用品,孩子不宜”。这种观念从小植根于脑中,根深蒂固,以至于他们在一定的年龄段内,对于烟酒都没有任何“概念”,天天见,天天视而不见,大人“很受用”,他们却没感觉。
现在的手机,对青少年来说,已然成为一害。不少孩子玩手机上瘾,荒废了学业不说,还损伤了眼睛,损害了健康。有的为买游戏装备、打赏自己喜欢主播,不惜“盗刷”家长巨款,更有甚者,玩手机成瘾,视手机为生命。近年来不断媒体曝出,手机被没收后,孩子不是自杀,就是杀害老师或家长的恶性事件发生……
于是乎,让学生禁玩手机呼声渐高,有人甚至提出立法,特别是“校园禁机”更成为人们共识,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在眉睫之大事。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通知》强调,学校要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
这些办法很好,很具体,但是实际的效果如何,我并不看好。这是因为禁止手机进校园,仅是一种治标,并不能解决孩子“手机瘾”问题的“本”。
手机体积小,玩起来不用其他“设备”,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即便在校园里也是难以完全禁止的。而且,现在手机价格低廉,不用家长出钱,孩子们自己就可以购买,一个孩子有两部、三部、四部手机甚至更多都是有可能的,因此,上交、没收都不会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退一步讲,就算学生在学校不玩手机,放学后,双休节假他们一样是可以玩的。
而孩子们为什么愿意玩手机?为什么玩起来上瘾?不是孩子的问题,根本原因还出在大人身上。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甚至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开始玩手机了。家长为了哄孩子,就会手把手地教孩子玩手机,这几乎是现代家长、家庭的共有“特色”。
有个朋友说,他家的孩子,才10个月,手机就玩得很溜了。你把手机给他,他就点视频,他就知道按“三角箭头”,一看相不中,就按“返回箭头”,再按“下一个箭头”,直到找到自己喜欢看的……
朋友说这话时,一脸的骄傲,“孩子实在是太聪明了……”
而这样的场景,其实大家都不陌生。从小你就让孩子玩手,他们当然就把玩手机看作和吃饭、喝水一样很自然的事,时间长了,就会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等到大了,你竟然想着不让他玩了,他当然就会觉得“没有了手机,生活、生命还有什么意义?”要么自杀,要么杀人?
因此,我以为,要想让孩子不玩手机,不能等到他们大了再禁,当和烟酒一样,从小就禁,从小就禁止他们接触手机。
就像孩子喝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喝酒;吸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吸烟; 玩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玩手机!
从小让他们形成,手机是大人的“专利”,不是他们的玩具,他们只有长大了,才能享有拥有手机的权利!
当然,要想做到这样,不是一个人、一家人、一个学校的事,是全社会的事,全社会所有“大人”都要形成这样的观念,这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以这样的观念和态度对待和要求,所有的孩子——孩子玩手机,人人喊禁!
若非如此,无论什么样的办法、禁令,都不会消尽孩子们的手机瘾,都不会禁掉他们手中的手机……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