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药物的发展历程(末章)创新-生物制药的未来

2020年1月24日是中国人民传统的新春佳节,本是热闹非凡的欢乐节日,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袭击。经过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努力,目前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此次新冠疫情对中国多个行业造成严重冲击,房地产、汽车、餐饮、旅游等行业几乎停摆。同时,疫情却凸显了医药卫生行业的重要性,基于对公共医疗资源供给和技术研发的强烈需求,可以预期,国家将会进一步加大医药健康产业的投资力度,并建立长期可行的机制推动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生物制药作为医药健康行业的重要一环,面对机遇,如何把握?

首创新药持续受到资本市场关注,能够有效降低研发风险和维护市场独占性的首创新药企业将备受青睐。
在创新药领域,First-in-class、Me-better以及Me-too等概念常常被提起。严格来讲,这些概念并非精确的定义,但可以生动的给创新药贴上标签,帮助人们意会一款创新药的若干特点,因此被普遍使用:
Me-too/Me-better:市场上已有受到专利保护的突破性新药情况下,Me-too药物研发者基于这种已有新药的作用机理,寻找不受专利保护的类似分子结构,以期达到类似的甚至更优的疗效。如果寻找到的分子结构的改变较大,化合物在活性、代谢、毒性等方面都更有优势,那么这款新药则有可能被视为一款Me-better新药;
First-in-class:不同于Me-too/Me-better新药,首创新药在作用机理、适应症和分子实体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首创新药为企业带来的潜在收益巨大,受到的市场竞争较少,来自政府、舆论以及供求各方的降价压力也较小,将持续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首创新药往往都是全球首创,为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也体现在全球市场回报上,也将受到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首创新药的主要风险来自于漫长的研发时间、巨大的研发投入以及较高的研发风险,因此在技术或业务模式上能够有效缩短研发周期、节约研发投入或降低研发风险的企业,将备受青睐;此外,如果首创新药能够使其专利保护期更长的覆盖商业化之后的时间,或通过孤儿药认证等维护其市场独占性,都将为企业带来更持久的利益。
新药中特殊药品、孤儿药、生物制品及肿瘤治疗将继续成为热点。
根据IQVIA的预测,在过去五年中,创新药的数量和支出大幅增加。2014年至2018年间,新品牌创新药的平均药品支出为434亿美元。2019年至2023年期间推出的新产品预计总支出略高,约为458亿美元;
随着首创新药产品上市数量的增加,药品类型持续倾向于特殊药品、孤儿药、生物制品及肿瘤治疗药物。预计未来五年,特殊药品将占新推出药品的近三分之二,肿瘤治疗药物约占30%;假设正在进行的研究和获得突破性疗法的孤儿药获批速度与历史相同,则未来五年孤儿药可占新发布首创新药数量的45%;预计未来在特殊药品、孤儿药、生物制品和及肿瘤治疗药物中,将有更多使用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来定位和治疗特定患者的医药公司;在这一趋势下,关注于上述新药研究的公司将持续成为资本市场和并购市场的热点。
大型跨国生物制药公司与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开展多元化合作,将催生新的优秀企业,并在资本市场上崭露头角。
根据德勤财务咨询的研究,大型生物制药公司新药研发回报率水平已至9年新低,仅为1.9%。对于每年研发投入过百亿美元的跨国制药公司而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未必可带来较高的回报,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公司当下产品以及在研管线及未来业绩的成长性;研发回报率的下降,催生了大型制药企业与研发型生物科技公司之间显著的分工,越来越多的研发工作由生物科技公司完成。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在临床实验末期研发管线数量和首创新药获批数量持续加强。根据IQVIA的研究,在过去十年中,年收入低于5亿美元或年研发支出不足2亿美元的公司新兴生物制药公司临床实验末期研发管线占比已从2009年的60%增加到2018年的72%;在过去五年中在全球范围内成功推出了68种首创新药,较更早的一个五年(2009-2013)的47种有大幅上升5。
在此大背景下,大型制药企业除了延续目前的兼并和收购趋势外,还将与新兴生物制药公司达成形式多样的合作关系。
模式一:与大型制药公司合作开发,可以拿到首付款和里程碑式付款。这些现金流在研发产品没有上市之前,对于人才、研发及公司运营来说至关重要;
模式二:通过买入大型药厂处于临床中后期的潜力新药在大中华/亚太地区的许可权,更快速地在中国进行后期试验及商业化,取得不俗的回报;
模式三:完成临床II期试验并开展III期试验时,药企通常已投入大量资金及时间并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样本数据。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通过获取在临床试验III期中未达效果的新药权利,基于其独占技术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对药物进行重新开发,研发周期得以节约,从而保证公司获得长期丰厚回报。
模式四:专业团队基于早期在大型知名研究机构的研发成果,从无到有进行首创新药的自主研发。
创新需要勇气,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创新毅力,科学创新的情怀。我深信,未来的中国必将诞生越来越多的自主创新药物,成为创新药新的高地!

(0)

相关推荐

  • 燧坤智能完成数千万融资 AI+新药研发两大新变局

    11月23日,南京燧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燧坤智能")宣布获得数千万元融资,由和玉资本(MSA Captital)领投,跟投方包括图灵创投.景旭创投和盛鼎资本.燧坤智能CE ...

  • 微生物天然产物的药物开发方兴未艾

    药用天然产物在人类战胜疾病的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 广义地讲,自然界的所有物质都应称为天然产物,但在化学学科内,天然产物专指由动物.植物及海洋生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来的生物二次代谢产物,以及生物体内源性生 ...

  • 共同见证该行业走向全球

    ● 创新药 ● 之前虽然写了很多医药方面的文章,但大多集中在器械和耗材领域,因为器械比较好理解:而药品领域很少涉及,只写过一篇原料药的(传送门在这里),因为药品过于专业,而且创新药的风险也较大.但这毕 ...

  • 全球大药厂竞相追逐罕见病领域 国内研发困局浮现

    全球多个大药厂正在罕见病药物领域"跑马圈地". 今年9月份,阿斯利康宣布其中国罕见病业务部正式成立,此前的7月份,公司才刚刚完成一笔天价并购罕见病药企案,并购价高达390亿美元.除 ...

  • 读懂外媒眼中最受关注的10大中国Biotech公司!

    过去十年,中国生物技术领域蓬勃发展.许多生物技术企业家都感到,这十年重塑了一个长期依赖仿制药的国家的药品行业.中国对更多创新药物的需求正在增长,最终达到治疗效果与其不断攀升的经济相匹配.而发展中一个至 ...

  • 抗体药物的发展历程(2)-治疗性抗体的发展阶段

    抗体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诞生.为了便于区别,此前以抗原免疫动物获得抗血清途径制备的抗体则称之为多克隆抗体.1975年英国科学家Milstein和法国科学家Kohler将产生抗体的B淋巴 ...

  • 抗体药物的发展历程(4)-抗体的筛选技术

    近年来,生物药的市场需求逐年扩容,其中抗体药物因其靶向性好,治疗效果显著,在生物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已经进入了抗体药物发展的黄金时代.随着抗体药的需求越来越大,抗体筛选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 ...

  • 抗体药物的发展历程(1)-抗体的发现

    抗体药物是生物技术制药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抗体具有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因而利用抗体诊断与治疗疾病是医药研究者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抗体与靶抗原结合具有高特异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用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 ...

  • 抗体药物的发展历程(5)-单抗药物的市场格局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2019/09及各公司报表 1. 全球单克隆抗体市场发展情况 自2013年以来,单克隆抗体是全球生物药市场最大的类别.2018年,全球单抗细分市场占全球生物药市场的55.3 ...

  • 抗体药物的发展历程(6)-小分子抗体药物

    纳米抗体简介 与传统意义上的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的单体抗体不同,天然小分子抗体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一些奇特的小分子抗体,它们分子量比较小,有的仅由重链组成,有的仅由轻链组成.在骆驼体内发现的仅由重 ...

  • 抗体药物的发展历程(7)-抗体偶联药物(ADC)

    一百年多前,德国免疫学家保罗·欧立希(PaulEhrlich)最早提出单克隆抗体的"黄金子弹"学说,即:利用单克隆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实现对癌变细胞的靶向治疗.随着基因工程抗体制 ...

  • 抗体药物的发展历程(8)-双特异性抗体

    1960年,在一篇Science论文中,纽约罗斯威尔公园纪念研究所的Nisonoff及其合作者首次提出了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s)的原始概念.20世纪80年代,Morri ...

  • 抗体药物的发展历程(9)-GPCR抗体药物

    GPCR(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即G蛋白偶联受体,是哺乳动物基因组中最大的膜蛋白家族,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心血管.视网膜等器官和组织,参与机体的发育和正 ...

  • 抗体药物的发展历程(7)-双特异性抗体

    1960年,在一篇Science论文中,纽约罗斯威尔公园纪念研究所的Nisonoff及其合作者首次提出了双特异性抗体(bispecific antibody)的原始概念.20世纪80年代,Morr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