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放弃新房搬进危楼祖屋 改成4层中式园林豪宅|改造|家居|家装

广东顺德潭村,是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村落, 三字经、祠堂、侠拳、醒狮 ,都是这里的文化瑰宝。

潭州侠拳的传人何志恒一家,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

后来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教育环境,一家人离开了住了几十年的祖屋,到镇中心租下一间80㎡的商品房

虽然老何的儿子小何和儿媳妇儿,都觉得住在周围配套设施更完善的地方,无论是对老人还是孩子来说,都比在村里好,但他们的生活并不快乐。

习武的老何住在村里时,特别喜欢到祠堂的学校里和小朋友们一起打拳,老何的妻子也习惯了和村里的老姐们一起跳广场舞。

但搬到镇上后,在阳台上发呆、靠手机与老友视频聊天,成了两个老人的日常。

孩子们也一样,筒子楼里的每家门户,都关着大铁门,找不到小伙伴一起玩,很孤独也很无聊。

小何夫妇这才发现,自己为了给老人、孩子更好的生活所做出的改变,却根本不是他们想要的,虽然镇子里医疗教育条件比村里好得不是一点半点,但对于何家爷孙们来说,商品房的小高层像是个无形的牢笼,只有回到老家潭村的祖宅里,才能让他们真正感觉到快乐。

这座让一家老小,都牵肠挂肚的祖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01

舍不得放弃的120年祖宅

竟藏有这么多瑰宝

这是一座拥有120年历史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斜坡屋顶、雕花屋檐、绿色窗棂、青砖院落,院子里还有个雕刻着花鸟鱼虫的天井。

虽然很多地方都已经斑驳脱落,但依然能看得出何家先人对美的追求。

但一百多年的岁月所留下的,不仅仅是传统建筑工艺的美感,还有各种居住危险与生活不便。

问题一:厨房无法做饭

老式的厨房,煮饭需要用灶台,因为没有煤气,只能用禾草与木材烧火,加上没有烟道,每次做饭都烟熏火燎,还会波及到其它房间。

问题二:安全隐患多

由于老屋太久没人居住,屋顶和墙体都有开裂和漏水的现象,天花板上更是有一个很大的洞,非常危险。

问题三:采光差

受到墙体与屋顶的遮挡,即使是大晴天,阳光依然无法抵达客厅内部。

卧室里也只有一扇窗,通风与采光效果都很一般,加上过去这里的治安不是很好,想要换换空气,也只能开启一个很小的缝隙,整个房间潮湿又闷热。

问题四:卫生间不够用

过去老房里没有卫生间,后来他们在天井旁加盖了一个很小的,但根本无法满足一家人使用,晚上起夜也很不方便。

面对老宅存在的诸多问题,想要回来居住,就必须修复,但修复的成本超出了老何一家的承受能力。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梦想改造家》为他们助了一臂之力。

02

重组功能空间,传承历史文化

改造老房、为老何一家人营造舒适生活环境的任务,交到了设计师梁穗明手里。

看到设计师的到来,一家人纷纷说出了自己对新家的期待:想要五个功能空间,有专门画画喝茶的地方、想要个比较好的厨房、楼顶天台想要变成可以聚会烧烤的地方......

虽然对于100㎡的空间来说,实现五个功能区域听起来挺容易的,但它难就难在,房子的格局实在太老了,这100㎡的面积还包含了室外天井,真正的实用面积并不多。

加上三代人同住,既要满足老人的养老,又要满足孩子的学习娱乐,还要满足中年夫妻的舒适度,改造起来还是很麻烦的。

最终,设计师决定从格局、功能、采光、隐私、外观、安全等方面入手,并通过新的技术保留原本意境,让老房既能改头换面,又能留住岁月。

重塑功能空间

三代人同住的房子,最重要的是既要保证隐私,让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空间,又要有让全家人呆在一起的地方。

于是厨房、餐厅、客厅设置在一层,供全家人聚会娱乐。

二层是爷爷奶奶的卧室,以及爷爷的书房。

三层是孙子和孙女的卧室,公用一个卫生间。

四层是夫妻俩的卧室,连接书房、茶室与卫生间。

最后楼顶天台专门给爷爷使用,供他日常习武和教学。

舍弃与保留

在拆除工作开始前,设计师发现老房原有的青砖、过门、石梁、花格窗,都是有情怀与价值的东西,于是她决定将它们保留下来。

而门头上面的石灰膏,以及建筑材料灰雕,都是在过去与当下很普通的东西,存在的意义也只是一种文化意境,于是她决定将这类物品通过新型手法,重新呈现即可。

采集阳光,让黑屋变通透

老屋四周紧挨邻居的房屋,采光条件很差。

设计师利用旧的三角力学结构,并结合了新的这种混凝土结构,将老房的斜坡屋顶保留下来,并将其在上半部分内推,这样光线可以直接从三四层直达一层。

再利用悬挑式的建筑结构,安装大面积采光门窗,让阳光洒满整个房间。

细节上,老房的南面,是一栋矮小的建筑,而北、东、西都是高楼,所以主要的开窗方向是南面为主的,然后在背面开长条型的窄窗作为辅助光源。

另外,原本的天井改成了鱼池,并将客厅与其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中式园林的感觉。同时庭院上方开有天窗,阳光可以渗透下来。

除此之外,还根据不同的室外景观,设计了不同的开窗方式,最大限度地为老何一家人布置出不同的“窗画”。

榫卯元素

原来的老房子,是用榫卯结构承重的,为了承袭传统风格,设计师在保留这种元素的同时,还赋予了它新的功能。

所有隐蔽工程的水管和电线管,都隐藏其中,并为整个房子增加了传统的美。

03

历时7个月,危房变精致中式宅

历时7个多月,破败不堪的祖宅终于变成了舒适、精致的“中式园林”。

整个房子功能齐全,大气简约中又有不少精致的点缀。

如同传统岭南武术一样,招式简洁有力,精华更在每一个关节细微的发力之中。

入户

外墙上,贴着“可园”两个字,它是房子的名字,寓意值得拥有,希望它在承载了120年的时光后,可以继续承载下一个120年。

旧房子里的石头,放在进门处当作门槛石,寓意脚踏实地,希望居住在此的子子孙孙,以后都能脚踏实地的做人。

公共区域

一层是LDK一体化的大空间,客厅、餐厅、厨房区域连通在一起,阳光通过大窗透入室内,宽阔、明亮又通透。

整体现代风格的空间,配以中式风格的点缀和庭院设计,两种风格相辅相成,简约中带有丰富的韵味。

原本的老房四水归田的格局,被保留在客厅区域中,下沉式的设计让全家人都可以席地而坐,自在又舒适。

沙发采用合围的摆放方式,增添了家的温馨感与凝聚力。

沙发前的茶几由四根木条拼接而成,每根下面都有轮子,可以根据入住后的需求,将它们分散到每一个角落。

简约的电视墙由深色的青砖铺成,电视机嵌入其中,视觉上极其利落。

而这面深色的背景墙,也成为浅色空间中深沉的点缀,很能压得住气场。

原本天井的位置,做了一个鱼池,满足小何的养鱼喜好。

平日里,还可以坐在这个区域,一边喂鱼一边放空思绪。

餐厨

客厅的背后是餐厅和西厨,餐桌与中岛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超长的操作台,不但满足全家人日常使用需求,就算有再多亲友来做客聚会,都能坐得下。

中岛的台面是老房子里保留较好的麻石,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设计师拿到石材厂将其表面打磨光滑后,作为桌面使用。

加上老瓦片制作的吊灯,很好地延续了老房子中古老的生活记忆。

除了开放式的西厨,在房间的最内侧,还藏有一个封闭式的中厨,两者搭配使用,满足了一家人烹饪的各种需求。

为了方便日常使用,一层也单独设置了卫生间,石材做的洗手盆,无论是观感还是触感都非常特别。

老人空间

二层的空间属于两位老人,有宽敞的书房、明媚的卧室和功能齐全的卫生间。

卧室内做了长长的窄窗,搭配窗户下半开放的墙体,采光效果极佳。

整体白+木的色调,非常符合老年人的审美,同时还带来了宁静安定的睡眠氛围。

靠窗的角落,是老房子里的摇椅,老何和妻子可以躺在上面晒太阳聊天,惬意极了。

二层还有一个小小的夹层空间,布置为老何写字绘画的书房。

这里保留中空结构,可以看得到楼下的厨房。

书桌后侧,是用榫卯结构做的画架。

紧挨着卧室的是一个卫生间,晚上起夜不用上下楼。

卫生间内部也做了适老化的设计,除了扶手外,还有坐凳,方便坐着洗澡。

儿童空间

姐姐房在白色的背景下,点缀了浪漫的浅粉色米奇床头。

睡眠区被抬高后,学习区域自然下沉,形成了一个专注的小空间。

看书累了,向左侧转头,就能看到窗外的风景。

细节上,因为房间的面积不大,没有地方摆放专门的书柜,于是除了在墙边见缝插针地加入矮柜,书桌旁也定制了小小的柜体放书。

弟弟的房间也是相同布局,通过不同风格的软装,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洗手池配备双龙头,早上上学的时候,姐姐和弟弟可以一起洗漱。

淋浴区根据墙体结构,做了整面墙的木饰面板(防水),并将洗手间的门隐藏其中,整体感极强。

父母空间

四层是小何与妻子的天地,主卧连接着书房与茶室,形成一个私密的大套房。

睡眠区背后是书房,书桌右侧专门设置了木制隔断墙,将两个不同的功能区域区分开来。

书房里也有个门,形成循环流动的效果,如果一个人晚归,可以从远离睡眠区的门进入,不会打扰到另外一个人。

书架是用趟栊门改造的,搭配隔板使用,既保留下了老祖宗的物件,又很实用。

主卫是一个极其通透明亮的空间,不但拥有一整面的落地窗,还加入了落地镜,从视觉上延伸面积。

天台

天台内部采用了平台的形式,方便爷爷在这里习武,全家人也可以聚在这里烧烤。

外侧的屋顶则保留了原本的斜式风格。

楼梯

贯穿了整个房子的楼梯,是原本的天井位置,两侧扶手采用透明玻璃,加上每层墙体上的玻璃,整个楼梯区域也拥有了明亮的采光。

除了采光外,灯光与拓宽踏板的加入,也让上下楼的动作更加安全。

这座百年祖屋,就像是一根暴晒在太阳下的冰棍。

如果一味的追求保留所有的老物件,而不去适当的舍弃改造,那么最终它将会融化成一滩粘腻的糖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