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读书】为什么我们缺乏逻辑?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为什么我们缺乏逻辑?
中国孩子在各个学科都有“鸡娃”,唯独逻辑是欠缺的。
提到这个问题要从我们小时候谈起。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自幼我们就欠缺了这门基础课,更别提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内容概览】
大河孙:讲个我最近碰到的情况,我们家小孩特别爱抖机灵,最近他说,“爸爸,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我觉得是不对的。”我就问他应该是怎么样?他说,大难不死,必定残疾。
这个论述不一定是他的发明,可能是他同学或者是从哪儿来的一个表述,但是这也表明了他们的一种态度,就是说对某些事情是需要追究的,而不是说某个人说了或者古书说了就信了。一个人出了车祸没撞死,起码撞个脑震荡或者半条腿没了,这是有可能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方玄昌:无论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还是大难不死必定残疾,它都不是一种逻辑推断,它是对于生活中一些现象的简单归纳,而且归纳是很不完全的,当然必定残疾的概率会更高一点。
大河孙:我们讲话常常是不太严谨的,就方老师之前讲过“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是极低概率的一个事件。
方玄昌:我之前在北大工学院讲科学素养的公开课,第一堂课就讨论中小学课本中的逻辑问题,因为我们的语文课本对我们一辈子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辨能力真正形成影响的最主要是两门课,一门是语文,第二门是政治。
在政治经济学里面,如果我们进行特别具体的问题分析,尤其是自然科学的问题去分析的时候,辩证逻辑就会遭遇一个麻烦,最后容易陷入不可知论,就让你得不出唯一的结论,而科学是必须要去寻找唯一答案的。
心蛛:有一个问题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你讲话怎么没有一点逻辑”“我说你这是什么逻辑”“你这种逻辑我是接受不了”等等,我们日常会有类似这样的说法,我觉得需要有一个理清。
方玄昌: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一般谈的逻辑在世界范围内主要指的形式逻辑,但事实上我们生活中谈逻辑的时候,很多人常常会把它跟条理混为一谈。
大家都熟悉主持人白岩松,他说话非常有条理,但我们认真追究,就会发现他说话的逻辑问题是很严重的。伊拉克战争的时候,他在电视里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我听了就哑然失笑,因为他会把一些尚未确定的推断拿来当论据,然后再进一步去推断结论,当然就很荒谬。比方说他在预测伊拉克战争走向的时候,战争开始不久,他就在那边反复强调萨达姆还有25个精锐师,最后一定要打游击战,毛主席的游击战不会过时等等说了一大通,当时我就在想,且不说这25个精锐师存不存在,“毛主席的游击战永远不会过时”在伊拉克何以立得住呢?单单从他这一段话来说,他用的论据是一个猜测,而构成证据链的方式也是臆想出来的,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游击战一定会打起来,最后会很精彩。我们都知道这些并未发生。
白岩松说得很精彩,因为他很有条理,但最后的结论是错误的,跟事实违背,就是因为他推断的过程中完全没讲逻辑,所以,条理和逻辑在我们中国公众中很容易混为一谈。
心蛛:方老师刚才谈到条理性不等于逻辑,这种感觉像是相声演员背菜谱,把一堆关联的东西用非常漂亮的方式给你展现出来,信息组合得非常漂亮,但它只是一种信息组合的方式,它不是逻辑。
我大概在中学的时候就读了另外一本书叫《雄辩论》,讲的是怎么样诡辩,怎么样通过话题让别人陷入你谈话的陷阱,它是利用转移话题、偷梁换柱各种各样的方式,实际上是逻辑里面的一些技巧进行应用。
刚才谈到逻辑话题从平面几何引申过来,那么什么是逻辑?我们每个人接触到的信息都是有限的,那么你能从已有的信息当中去推断出一些未知的东西,推导的过程是无懈可击的,这样的一个过程,这才是逻辑。
方玄昌:关于逻辑这个词和逻辑的内涵确实是两个概念。以前有一个哲学家罗素说过,一句话的逻辑是不可被否定掉的,因为要否定它还是要用到逻辑。
世界第一届华语大学生辩论赛视频在B站上重新上传,辩论赛评委里面居然有金庸。看了那场辩论赛其实我是很诧异的,因为整场辩论赛的水平非常之低。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的话,那里面没有一个辩手是合格的,从头到尾就没有一句话是讲逻辑的。
第一个辩手出来的时候就先诉求权威,而且是不靠谱的权威,他拿释迦摩尼、上帝耶和华的话来当做他的论据,哪有这样的?引用权威的话本身就已经犯了逻辑错误,引用的这句话本身就不存在的,甚至耶和华是不存在的,就算释迦牟尼可能存在,但他有没有说过这句话,你也得去考证。
这群学生里面有硕士生、有博士生,他们居然代表了那个时候辩论的最高水平。因为是辩论的决赛,没有轮到金庸说话,但如果我来替金庸说几句话,我可以这样说,他们辩论水平居于怎么一个层次?居于《笑傲江湖》里面桃谷六仙的水平。但如果我们认真追究他们整个辩论过程的话,我贬低桃谷六仙了。
心蛛:我们在微信群里面经常看到一些网友在那儿争辩,他跟你扯一堆,你说东他转到西,然后他转过来攻击你,然后就一连串下来之后,整个群里面你看就一个人在那没完没了的,他是不会结束的。
方玄昌:那一届辩论赛,有个人老是问对手,我第二次问你、第三次问你,你为什么不回答?其实对方回答了。他是用气势压对方,就是看谁嗓子大,是看谁说话快。我认为这个辩论赛应该改为争吵赛。
看看桃谷六仙。令狐冲和冲虚道长打了一架,表面上没分出胜负,桃谷六仙的一员就说为什么不打了?你比他年轻,力气比他大,再打一定会赢。这时候老大就不干了,他说年轻的就力气大,岂不是三岁小孩力气最大?一个兄弟跟着说,你也说错了,一岁小孩就比三岁小孩力气大一些。最后一个总结,未出娘胎的胎儿力气最大。
心蛛:这是典型的归谬法。
方玄昌:在初中的时候,我就把物理学的那些定理和定律,按照牛顿力学的发展历程全部推导了一遍。推导过程给我自己带来的享受是无与伦比的,这种过程其实完全是按照逻辑而来的,我们现在都知道牛顿力学整个推导的过程是没有问题的,但它有一个基本点错了,那就是时间是固定的,时间是绝对的时空观。这个基础有硬伤,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才是更经得起考验的一套体系。
但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当时牛顿力学发展的几百年里,这一批科学家真的让我肃然起敬,他们整个的推导确实是无懈可击的。
我本人在一篇文章写完之后,一般会读好几遍,并不是认真推敲字句,更多是看整篇文章推导的过程是否严谨。
大河孙:新闻从业要求是,尽量少用成语、少用形容词,一定是事实说话,用你能够核实的事实加上常识来推导出初步的结论。
方玄昌:中国古代的作品里面类比无处不在,已经是逻辑的一种习惯了,但类比过程中很容易掉入逻辑陷阱。现在的小孩子在逻辑这一课上恐怕都是很难迈过去的,依然在拿着古代那些凭感觉写出来的经典,在继承和发扬。
我一次跟语文老师吵架是关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时我就跟他说,推导明显不对,这篇课文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地方站得住脚。
孟子的写作很精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每一句都表达得很准确,只是他论述的过程用的论据和推论的过程有问题,前后就自相矛盾。“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个不胜可能是由于人和问题导致的,那么天时不如地利就推不出来了,因为并没有把其他因素撇除在外,奥卡姆剃刀没有用上。我们在作科学分析的时候,都得先把奥卡姆剃刀拿出来,把这种跟主题无关的因素剔除,然后才可以往下推导。
心蛛:我们培养逻辑实际上应该从小开始,从幼儿阶段就开始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是逻辑的萌芽的过程,然后再到下一个阶段可以考虑更抽象的问题。
方玄昌:我们小孩子现在都是学钢琴、学英语,但逻辑作为基础的东西是缺乏的。在美国小孩子就要学会辨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什么是有待于验证的事实,这种辨识他们很小就会受到训练。
心蛛: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网上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孩子的起跑线是父母,而具备逻辑的父母,会让孩子的起跑线更往前一点。
(来源:全现在APP)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