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明知道普洱茶会涨价,那么普洱茶企何必把茶品全部投入市场,又何必要分利给中间商
声明:本文系叨叨茶界第三篇文章,内容比较跳跃,不适合所有人阅读,假如你觉得我说的对请分转收藏订阅三连支持一下。
一
在很多人非茶行业的人士眼中,综合一句话来说就是看不懂。最近跟一位实现财务自由从上海退休来云南昆明养老的生意人士聊起云南茶叶。他在昆明至少配置了3套房产,存款几百万,给儿子上海配置了房产,接手了生意。老两口来昆明度假养老。早年他做过很多行当的生意。但对于茶叶的印象大多是招待喝下,平时不喝茶。无意中聊起普洱茶的生意。他能看懂的就是正常生意低进高出赚差价。对于普洱茶投资收藏,他不是很能理解把普洱茶作为投资标地物的逻辑。
他举个地产的例子,假如房价能知道一直涨,那么房地产商何必费大力气要急着卖新房。开发好一片楼放个几年卖,把涨的房价一起赚了。何必去便宜消费者。对着过来看普洱茶企业,这个逻辑似乎也成立。房子和茶品同样是商品。
假如明知道普洱茶会涨价,那么普洱茶企何必把茶品全部投入市场,又何必要分利给中间商,又或者撒利给终端消费者。那么有没有普洱茶企这样干的呢?
答案显而易见是很多普洱茶企这样干了,或者普洱茶企自己这样干了都不知道。库存增值涨价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吗?要理清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是很简单的。一个茶品按正常商品逻辑。
生产茶品——投入市场——流通茶品——消耗茶品。
普洱茶企赚的是投入市场之前的利润,这个利润由扣去生产成本、营销成本、投入市场成本等剩余组成。市场中间商赚的是茶品在市场中流通产生的差价利润。终端消费按理来说是消费消耗茶品的价值,自己不产生利润。而很多消费者会被打折、增值等信息迷惑。假如你相信打5折你买到就赚5折。那么你不买是不是赚了10折?当一个商品进入市场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是应该越来越便宜。常见的如数码产品手机,假如上市3999元,一个月后估计就是2599元,半年后估计1999元。
二
为什么很多普洱茶企一边把茶品放到市场一边又讲着投资收藏。不讲的都是每年年初把历年茶品价格往上调整,从来没见哪家普洱茶企把销量不好库存较多的茶品价格往下调。当一个商品在市面不流通或者流通都产生价值,重点是不流通产生所谓的收藏价值是不是很可笑。
很多人选择普洱茶品的时候只注重性价比、知名度。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选择这两者其实是没有错的,因为他们买茶来是消耗市场存量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出发点是消费。比如400块钱一公斤的小户赛,喝着口感还不错也符合消费习惯。真假这时候已经不重要了。消费者能有啥坏心思,不就是在商家琳琅满目的普洱茶品中,刚好选到商家说的是叫小户赛的茶口感适合价位合适。
在知名度、性价比上加上流通性强(茶品容易变现)的茶,这需要很多中间商的参与,而中间商不赚差价这没法进行下去。中间商多了茶品不够,茶价上涨太快又会阻碍消耗、流通。例如市场有某款茶品2000件,投入市场价格是5000元/件,中间商流通得有空间吧,价格5300元/件。这时候消耗了200件,收藏了800件,那么市场流通只有1000件。当这款茶品短期受到市场热捧。价格涨到1万元/件。流通就会减少,手上有货的人不会出货继续持有,价格再上涨交易量再减少。当到了一定价位后突然市场流通多了就说明有人放货了。
拥有这种流通性强、收藏等属性的茶品,最低的基础就是需要中间商的共识认同价值。很多普洱茶企并没有得到中间商的认同。
三
把普洱茶品当成一种资产,而不是作为一种商品看待。这就是很多的人分不开普洱茶生意跟普洱茶收藏这回事。
把普洱茶品当成商品,做的是普洱茶的生意,赚的是低进高出的差价。想赚更多钱,要么拉低进货成本,要么加快周转频次。一个字快。
把普洱茶品当成一种资产,那就是时间换空间的金融属性。这是需要时间来完成利润空间。相应时间段内要熬得住寂寞,前提是需要选品的眼光和深厚的财力。行情下跌要承受得了亏损,上涨要按耐得住小利。没有深厚的财力短期杠杠套利这种进来选品错误一波就会亏损严重。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当成商品是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来进行经营店铺。而当成资产相对轻松,不需要经营店铺。
普洱茶品生意和普洱茶品资产,这两种模式并不是不能共同进行,但没有一个好的团队,两者是很难同时兼得的。就算有好的团队,侧重点不同,走的方向也不同。
2009年——2014年,这是普洱茶整体知名度和增速最快的几年,我以前在的公司,初期百万资金短短五年从零把茶品年交易体量做到5千万左右,茶品资产和生意两边都抓。但可惜的是那几年的资产选品优质的话,生意是干不过资产的。但同期,在我们前面做的好的几家茶企也是在那几年开始没落。市场中总有起起落落,风口也好、机遇也罢,本质就是一阵阵的财富转移故事,就看你是转移方还是接收方。
作者:茶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