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碰撞,艺术的洗礼,走一段古道发现另一片人文青海
每年夏天,青海都是热门旅游目的地。当夏季的高温灼烧着平原和丘陵,高原却始终是一座天空之城,庇护着来访的游人。
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大片云彩投下的阴影,一度吸引着人们来到青海。除了知名景区青海湖、茶卡盐湖以及近两年爆火的水上雅丹、翡翠湖之外,大多数人反而对青海这片土地的印象非常模糊。
事实上,青海的面孔十分丰富和多元。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东北的河湟地区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省会西宁西南约百公里处的日月山,长期以来是农牧区的自然分界线,而西部戈壁荒漠绵延数千里,南部的高原气候严寒,空气稀薄。巍巍昆仑,雄踞中央。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黄河、长江,以及国际河流澜沧江都发源于此,这片广袤神秘的地方堪称生态的净土……这种景观本质的变化,就发生在青海境内。
长江源头,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精彩的历史就在这里展开。可以说,古代中原与西域、藏地发生联系,青海都是极为关键的沟通渠道。这种接触往往伴随着战争、贸易,以及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从汉代起,大批汉人通过从军和屯田等途径进入青海。魏晋时期的鲜卑族通过联合羌人建立吐谷浑政权。此后吐蕃人在唐代进入青海,并逐渐发展成今日青海的藏族。元明时期青海又陆续迎来了蒙古人和穆斯林等族群。
与多民族文化相伴而生的,是多元的宗教文化。
在各种宗教之中,藏传佛教对这片土地的影响无疑是最深远的。青海的东南部滋养出了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藏语中名为“热贡”。
图源:中国知识产权网
绘画、堆绣、雕塑、建筑在这里蓬勃生长,铸就了独一无二的“热贡艺术”。艺术选择了这片土地,历史上,热贡几经易主,战事频繁,但战争也把艺术带来了这里,宗教成为了热贡艺术的灵魂与血肉。
01
藏传佛教寺院
寺院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个寺院的建造以及兴衰沿革,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此行我们去到的绝大多数区域都信仰藏传佛教,又称安多西藏,我们将走访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中的两座:塔尔寺和拉卜楞寺(其余均在西藏)。
塔尔寺所在地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整座寺院造像独特,融合了汉藏建筑艺术风格,寺内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
塔尔寺,图源:马蜂窝
瞿昙寺和夏琼寺,虽然不如前者名声在外,但也绝对值得专程前往。
瞿昙寺,图源:一颗佛珠
明朝初年,为了稳定青海政局,朱元璋准许按照皇家建筑规格修建瞿昙寺。
这是一座具有汉式建筑风格的藏传佛教寺院,从山门起的中轴线上,有金刚殿、瞿昙殿等大建筑,左右两边陪衬以碑亭、壁画廊、钟鼓楼等小建筑。风格不同的殿堂,石绿色的旋子彩画,古朴的斗拱,是为明代建筑特色,被誉为“高原上的小故宫”。
夏琼寺,图源:孟凡
而建于元至正九年的夏琼寺则是青海地区最古老的寺院,其创建者即是宗喀巴大师的启蒙老师,因而在宗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此外该寺地理位置奇绝,它位于百尺悬崖之上,山脚的黄河水滚滚而来,气度非凡,为夏琼寺平添一份神秘和庄严。
02
日月山与湟源古道博物馆
日月山位于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叠合区,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
日月山湟源古道博物馆,图源:随梦远飞
而湟源古道、茶马互市、文成公主进藏等历史故事更赋予这里浓厚的文化象征。
03
同仁:热贡艺术之乡
同仁,藏语俗称“热贡”,地处青海省东南部,土地肥美,宜农宜牧。长期以来,富饶的热贡引来不同族群在此进出,虽然他们带来了动荡和战火,但也把各自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带到此地,宗教的发展也推动了艺术的生长。
热贡唐卡,图源:非遗之美
热贡艺术兴起于13世纪,也是藏传佛教最早进入热贡地区的时候,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热贡地区的佛教艺术吸收了西藏各地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一支全新的藏传佛教艺术流派,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唐卡、堆绣、壁画、雕塑,等等。
绘制唐卡,图源:非遗之美
今天的热贡艺术不仅仅是一个艺术概念,更是热贡地区僧俗民众的谋生方式之一,素有“村村是画乡,人人是画匠”之称。
热贡唐卡展示,图源:非遗之美
在热贡,艺术与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当我们走进热贡人的日常生活,在视觉的冲击之外,也能感受一份热烈之下的安稳与宁静。
这个夏天,在青海最好的季节,让我们徜徉在夏日的高山草海,循着山宗、水源和古道,深度解读多元宗教文化和热贡唐卡艺术,让青海的印象不再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