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医禅师四祖:传奇医案之蕲艾蒿治烂肠瘟

蕲艾蒿治烂肠瘟

啥叫烂肠瘟?烂肠瘟就是肠子坏了,泄泻不止,肚子一痛就要拉,拉出的先是清水样的东西,最后拉出的是黑稠水,臭不可闻,而且过人(传染)。时间一长,患者脚酸手软,倒床待毙,人不死也得脱几层皮。

四祖爷的幽居寺,修到一半的时候,参修的民工不知啥时候都感染了烂肠瘟,一百几十人的队伍,一齐拉泻不止,加上炎天水热,那种臭气秽味真是令人说不出口。四祖爷急坏了,要命的是他自己也拉得不行。尽管他一天要跑十几趟茅厕,可还得扯草选药给民工救治。算盘子草根、马齿汗(马齿觅)草煎水平时治泻痢也有效,可是治烂肠瘟似乎作用不大。连续几天,四祖爷忍着疼痛,边尝药边扯草研究。他是个很细心的人,发现这一百几十人的民工中,有五个人没有得烂肠瘟。

马齿苋

哪五个人呢?有二个人是做饭的伙头军,一个是专门砍柴禾的王蛮子,还有一个是外地自愿来帮忙的女居士。另外一个是木工队的大肚子汉梅水桶。

他们五个人为啥没有感染烂肠瘟呢?四祖爷在不显山不显水中对五个人分别进行了一番细究。四祖爷首先来到伙房,一进伙房就闻到一股异样的香味。一打听,原来伙房里烧的是一年前的柴禾,全是清一色的艾蒿。这艾蒿满山遍野都是,砍柴禾的王蛮子一砍就是一面山,晒了八九十几天就捆好堆起来,新压陈,陈压新地总也烧不完。而且干艾蒿又好引火,一点就着,伙房做饭的也喜欢烧,烧着了,那喷出的烟熏人特别地香。

四祖爷发现,砍柴禾的王蛮子力特别大,一担柴禾要挑半边山。而且蛮子哥有个嗜好,嘴里一年四季要叨个东西,不叼就不舒服。蛮子说,砍柴禾时他最喜欢含那艾蒿尖,有股说不出来的苦香味。

四祖爷找那女居士闲谈,闻到那女居士口中有股异样之味。

婉转一问,那女居士红着脸说出了一段隐私。她自小时候起就有口臭的毛病。故此,嘴里经常含嚼青藤。到破额山后发现那到处皆是的艾蒿有股清香味,比嚼青藤要方便些,于是天天嘴里嚼艾蒿。五个没有得烂肠瘟的人,四个人都与那艾蒿有关,莫非这艾蒿能治烂肠瘟?四祖爷想到这里,心里一激楞,去找梅大肚子问一问,看他为啥没有感染烂肠瘟。

这梅大肚子是他的绰号,梅水桶是他的歪号,绰号、歪号皆证明他的肚子特别大,特别能吃。有一次,与别人赌劲,梅大肚子一餐吃掉一水桶的油面。你说他肚子大不大。四祖爷找梅水桶的时候,已是晚上的亥时尾子时头。一进工棚,四祖爷发现梅大肚子正在低头“巴喳巴喳”地大口嘴饼子。大肚子见了四祖爷,有些不好意思,张着口有些傻乎乎地看着四祖爷笑,口里未嚼咽的东西发出一种有点异香的味道。四祖爷从梅水桶手里接过那半块没有吃完的饼子闻了闻,饼子里是米粉拌野菜做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梅大肚子的肚子太大了,工地上的饭虽然餐餐吃饱了,可到晚上又饿了,肚子一饿就睡不着觉。梅大肚子便找老娘商量,让老娘给他做些米饼子晚上充饥。母亲心疼儿子,怕糖饼子不好咽,做纯米面饼子又没有那么多。于是就弄些菜蔬拌着蒸。这样做出的饼子又多,又好吃些。荒三月,淡四月,眼下园地的蔬菜断了季,大肚子的老娘就想到满地皆是艾蒿尖又嫩又香,便掐了一些,拌在米面粉里,虽有些苦味子,但香味十足,梅大肚子每天晚上都吃一顿艾蒿饼子再睡觉,一觉睡到大天光。

现在完完全全弄清楚了,工地上五个没有感染烂肠瘟的人,都是因为吃艾蒿,嚼艾蒿、闻艾蒿。如此看来,这艾蒿是治烂肠癌的神灵之药了。

四祖爷暗暗高兴,首先是自己试。他摘了一些艾蒿叶煎了一罐子艾蒿汤,一口气喝个精光。那天晚上,他居然只进了两趟茅厕,而此前,一晚上要跑七八次。第二天,四祖爷就把自己的发现和试验告诉了全体民工。并吩咐伙房用大锅煎艾蒿汤给所有人分发。再后来,四祖爷记起先哲圣贤孟子云:“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遂将伙房留作柴烧的艾蒿全部清出,用陈艾煎汤,效果更佳。一场烂肠瘟症,在四祖爷的细心观察下,顺利攻克。四祖爷将“艾蔷治烂肠瘟”的方子牢牢记住了,遇上地方有烂肠瘟流行,就献上此方,很有神效。大凡蕲州地区的百姓都晓得艾蒿治烂肠瘟是四祖爷发明的。

700多年后的明代医圣李时珍在著《本草纲目》时,将四祖爷用艾蒿治烂肠瘟的方子收进了书中。《本草纲目》将烂肠瘟称之为白痢、红痢。认为艾蒿有清热毒、止泻痢,生胃气之奇效。为了区别其他地域如山艾、北艾、海艾、南艾等艾蒿的功用,李时珍称生长于蕲地的艾蒿为蕲艾。蕲艾蒿治痢止泻的方子到今天仍在延用。鄂东农村,只要是有人拉肚子,老人就要你用陈艾叶揉细后,搓成团,用温开水送下,保你睡一觉就不拉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