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临近,听闻南美神经外科大师Evandro de Olivera教授去世的消息,没有太多惊讶,其实大师很早就病了,2020年AANS还专门为Olivera教授举行过纪念活动。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在属于自己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做出一点贡献,汇集起来就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洪流。回忆起来,我和Olivera教授见过多次面,但不是非常熟悉;我将仅有的两次记忆深刻的见面与大家回忆一下。同时,也介绍一下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体会。
相关回顾:老兵永不逝去,只是悄然归隐 | 纪念Evandro de Oliveira教授
完美的演绎了经典颅底手术入路之美,大家可以从网络上欣赏他的手术录像;
将枯燥的头颈部解剖学知识转化为精湛的临床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南美神经外科医生;
不仅为当地患者做了很多贡献,而且形成一种“唯美主义”手术风格,影响了欧美一代神经外科医生的成长。
二十年多前几乎每位美国神经外科住院医生的案头都有Evandro de Olivera教授的手术录像带。他的手术风格与我国目前流行的不太一致,初看损伤很大,切口长,切皮时用水冲洗,双极电凝找准出血点止血,头架环套皮条,皮筋拉钩牵拉……这些技术细节很多神经外科医生都很熟悉,与术者的操作习惯有关。但其硬膜外操作、蝶骨嵴处理、硬膜剪开方式、硬膜环处理、蝶骨大翼下硬膜两层的分离、三叉神经周围的操作……所有这些操作如行云流水,真的是艺术享受;远外侧入路、乙状窦前入路、bypass……等综合技术让人目不暇接。可以说,Robert Spetzler、Sekhar LN、Fukushima等大师都是这个时代的缩影,这些巨匠将显微神经外科技术与颅底外科技术相融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经典颅底外科技术。我大约二十年前就见过Olivera,而且2019年他也来过天津,参加Rhoton学会第一次会议,但总体来说不是很了解,但他的很多传奇故事到是耳熟能详。第一次见到Olivera教授是在2004年3月美国奥兰多AANS会议,每年Rhoton教授都会在AANS和CNS大会上授课,主要是两个部分:第一天Rhoton教授会有一个免费的全天授课,主要是讲解各种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剖。
2004年4月29日美国奥兰多AANS年会,第一次与Evandro de Olivera教授见面合影
2005年4月18日美国新奥尔良AANS年会,Rhoton教授在讲课,全天免费讲课
2004年10月7日美国旧金山CNS年会-3D解剖讲座
2004年10月18日美国旧金山CNS年会-Rhoton教授演示显微神经外科解剖操作Rhoton教授有一个拉杆箱,里面装满了讲课所需的立体幻灯片;第二天会是为期一天的解剖课程,讲课与操作间断进行;一天教学收费大约800-1000美元。作为实验室的学员(fellow)都帮着准备解剖课程所需手术器械、搭建3D幻灯的荧幕,会议中心和一些器械公司的员工也会过来帮助,每个学员都有很短的一段演讲,这是Rhoton教授实验室的经典曲目。我那时只有三十多岁,刚到Rhoton教授实验室学习2-3个月,很多人我都不认识。一个身材魁梧、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进来就脱下西装与我们一起干活。听老学员介绍说:这个是世界闻名的南美神经外科大家Evandro de Olivera教授。那时他正在事业的巅峰,带一副宽边深色眼镜,做事一丝不苟,精力充沛。听说我来自中国,他介绍说:他的团队里有一位华人-文医生……(文弘志教授大家都很熟悉,也是全球华人神经外科医生的骄傲);说实在话,从表面我真的看不出他有什么特殊,不时的帮忙干活、与Rhoton教授聊聊天……或静静地坐在后排听Rhoton教授讲解剖。
2005年4月17日美国奥尔良AANS年会,Rhoton教授培训班与文弘志教授合影(Wen教授是Rhoton教授最喜爱的学生之一,也是Olivera教授团队一员)课间休息时,他问我:你听懂了么?我说:我刚到两三个月,只是听懂一点点,很多英文词很生疏、太长了;听起来很吃力,太难学了……他对我说:千万不要这么想,不要去背诵或记忆;如果通过阅读就可以学习,神经外科就太简单了。必须在实验室对照书本,在实际解剖过程中去体会,在脑子里形成立体图案。有了这些基础,听Rhoton教授讲课就像是在Rhoton教授引导下,开始自己的头部旅程,多有的知识会进自动入你的头脑里……多么美丽的图片,看到了就永远不会遗忘!这些对话非常短暂,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神经外科解剖学的第一步就是马上开始你的旅程,不要被书本所禁锢。就像去故宫旅游,不要花太多时间去读故宫宣传册,等你去过以后再读故宫画册你就会感觉到身临其境,如果第二次再去旅游,你就会有选择的去看,会提出问题……周而复始,你才能体会故宫之美。千万不要过分的强调读书,一定是先有欣赏、多次的重复积累,才有人写了书,这个过程顺序不会变,只是有书在手,可以少走弯路,理解的更深,身临其境是无可替代的。你可以站在眶尖看眶上裂、可以停留在中脑看四邻左右、可以沿着三叉神经开始整个头面部之旅……所有这些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欣赏人体的自然奇迹。第一次见面Evando de Olivera教授给我的印象是深沉内敛,宽边眼镜后面是深不可测的目光;有着一位成熟神经外科医生哪种独特的气质,难以用语言形容!回到实验室我问其他学员:我第一次见到了Olivera教授,他怎么样?那时的我只知道Yasargil教授, 大家都很惊讶地看着我:你太孤陋寡闻了!一同学习的fellow们拷贝给我一些手术录像,我非常惊讶!这么大的创伤,眶颧入路开那么大,是否创伤太大?是否技术不行?远外侧入路那样翻肌肉是否必要?会不会有漏或更大的疤痕?……说实在的:我看着这些手术操作很漂亮,动作娴熟,但确实不太理解其中的奥妙。我从2000年博士毕业就分配到天津市环湖医院工作,那时的环湖医院神经外科:翼点入路夹闭动脉瘤、经蝶垂体瘤、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乙状窦前入路(虽然不多)、眶颧入路等技术已经很成熟。绝大多数临床神经外科疾患都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还需要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培训吗?2006年初,Rhoton教授学生刘庆良主任在北京天坛医院举办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培训班,邀请我去讲远外侧入路解剖,我当时虽然对远外侧入路所涉及的肌肉、颅骨、神经、血管等解剖知识如数家珍,但我真的从来没做过一例需要远外侧入路的手术。讲完解剖,我放了一段Olivera教授的手术录像,因为教授采取的是坐位手术、而且翻转肌肉的模式与国内差异巨大,我自己也不理解更不说回答问题……应该承认:我虽然在Rhoton教授实验室学习了两年解剖,也阅读了很多文献,看了很多手术录像,但我还是没有理解其中的精华,还是没有把所学的知识链接起来。学习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的目的是做好手术,如果手术不行,怎么能劝说大家去学习呢?讲的头头是道,实践上水平很差,如何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通过一系列的教训和总结,我发现:神经外科技术与任何事物都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武功秘籍,没有任何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我开始把神经外科手术比作功夫!没有任何的一种武术是不败的,最重要的是基本功而不是花架子。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与其说是学习的地方,不如说是练功的地方,一招一式很容易理解,很漂亮,但如何在临床应用好,就需要不断的磨练,不断的反思、不断修正。千万不要有一种想法:我经过了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培训,就可以成为神经外科大师了!应该说:学习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知识只是基础,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去磨练手术基本功,在临床实践中摸爬滚打,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没人敢说自己是天下武功第一,但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不断进步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谓:功到自然成!我找来很多Olivera教授讲课和培训的内容,发现他把Rhoton教授的解剖知识与临床结合得非常好,是一种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其精华就是他大量的临床经验积累,这些经验很难理解,可以通过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实验室完美地解析出来。例如:Olivera教授颞骨解剖录像就堪称经典,录像中对磨钻的掌控:磨钻的角度、钻速控制、喷水的位置……;颞骨磨除的顺序、对乙状窦界面的保护……,我一遍一遍反复观看,沉浸于其中,确实感到非常的快乐、美好!愿意看这些录像,对于我来说:这就是马拉多纳在进球、乔丹在扣篮……此时,我才认为自己算是入门了!入门容易,但每一次进步都很困难。我开始把从录像中看到的手法应用到自己的手术中,很快就发现:差距太大了!不但没进步,连助手和器械护士都在看出我在刻意模仿,东施效颦!我和Olivera教授存在巨大的差距,这是成百上千例手术的区别。我只有不断积累,等到水平接近时,才能做的和他一样好,才能取得一样的效果。我把Olivera教授、Fukushima教授、Sekhar教授的录像当成标杆,每一次拿自己的录像对比,找出差距;慢慢弥补,成长的道路是漫长的,有时又百思不解不得其解。还需要寻找更好的学习之路!我看了大量的文献,发现很多文献都是目的性不强,漫无目的阅读耗费了大量的时间;通过学习一些大师的经典文献,认真研究其中的每一句话;在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内,对照手术录像分解学习每个步骤,可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例如:Olivera教授的文章不多,与Yashuda合写的一篇文章,2005年发表在《Neurosurgery》上,将Rhoton教授实验室的精美图片与手术完美地结合起来,把整个中颅底手术入路解释的完美无缺;其中的病例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样的文献学习、加上反复的解剖、观看手术录像,可以取得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效果。所以,我主持的环湖医院解剖学习班,所有文献都是限定的,引导大家集中时间和精力学习经典文献,把大量时间投入到解剖实践中,不要在散乱阅读中耗费宝贵的学习时间。Dolenc教授处理硬膜环和海绵窦前部的技术不过是序曲,Elvando de Olivera教授、Hacuba教授、Samii教授、Fukushima教授、Spetzler教授……都是根据自己的临床实践做了演绎。这些方法的根是一样的,其基础还是在Parkinson海绵窦分区、Dolenc入路的基本理念。我逐渐把自己学习班的内容集中在这些经典技术上,不再追求一定教会和快速掌握!把学习重点放在改变学员的理念、让大家喜爱着门学科;让大家看到纷繁复杂的技术中有一条主线在引导着大家,我把这条主线总结起来(四篇连载文章)发表在刀峰微信公众号里,大家可以挑战一下自己,如果你能连在一起,说明你已经看到了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的发展脉络,剩下的就是不断的细化、磨练!
地图上看到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顶之路很容易,攀登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我是2005年10月从Rhoton实验室学习结束回国,2007年开始天津市环湖医院的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实验室研究与教学。十几年了,讲课内容每年都在更新,学习培训时间从每三个月一期到半年一期;从单纯的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再发展到内镜颅底和血管bypass学习班,98学时的讲课内容都是我自己写的,所有的病例和资料都是自己总结的。我至今还没写一本书,因为我自己写的那些内容难以替代经典文献阅读!难以替代实验室内夜以继日的解剖探索!无论Rhoton实验室、Pittsburg实验室、Olivera实验室、Fukushima实验室……至多有一个操作手册,因为所学的内容都是这些经典的技术和文献,无可替代!每个实验室很难承诺培训学员达到什么水平,只是给大家指明道路,大家都是同路人,闻道有先后,可以减少弯路,但没办法弯道超车!2016年正月十五Rhoton教授去世,我在刀峰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Rhoton教授的纪念文章(神外资讯亦有转载),数小时内阅读量达到了五千人,不是我的文章有多吸引人,而是Rhoton教授一生的事业让大家钦佩。2017年3月北美颅底外科年会征文,我把自己从事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研究与培训十年工作的体会投稿,被大会录用;在新奥尔良2017年年会上,有一个小时纪念Rhoton教授的专题,作为五位讲者之一,我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的体会;我相信大家还是认可这个观点: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是提高神经外科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北美颅底外科年会从2017年开始专门开设Rhoton Room,用来演示和对比神经外科技术, 认可了Albert Rhoton教授的学术贡献,肯定了颅底外科的学科基础所在。
2017年开始北美颅底外科年会常设Rhoton Room用于现场解剖与演示2018年6月Rhoton学会在天津市环湖医院成立,同时召开了第一次年会,五十多位国外知名神经外科专家来到天津参会。作为Rhoton教授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学生之一,Elvando de Olivera也来到天津,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Olivera教授,有幸在宾馆房间单独进行了一段谈话,没想到成了永别。
2018年6月Olivera教授参加中国天津Rhoton学会成立大会及第一次会议上演讲Olivera教授当时已经患病,肺感染和血栓是最危险的并发症!我们对教授能否到来做好了各种准备。但Olivera教授非常坚决地要求参加Rhoton学会成立大会,他认为Rhoton学会建立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培训神经外科医生,提高当地的神经外科水平。因为机会难得,我和Olivera教授宾馆里的谈话,采用了录像方式,因为事先没有征得Rhoton学会的许可,只是将部分对话翻译给大家:Olivera教授,您认为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教学与研究的方向如何?研究与培训的比重如何分配?我认同天津实验室的培训方法,这是多年实践的总结;最好把培训与教学分开,教学可以采取专题式的短课程,说明一个问题也好;我们在南美和美国就经常办周末班,只针对一个问题;研究需要长期的工作,Rhoton教授为期两年的学习班实际上是研究班,大量文章都是这些fellow写的。Olivera教授您如何看待青年神经外科医生培养?神经外科医生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分为技术好的、技术差的;可以分为有经验的、经验差的;Dr Tong按年龄划分目的何在?告诉年轻人没经验?不成熟,难当大任?老年人很衰老?该退出舞台?年轻神经外科医生的培养这个理念就不存在,所有神经外科医生都要学习、提高!我也是年轻医生,我也可以提高!不断学习、追求完美是最重要的素质!如果我身体允许,我也要学习内镜技术,我可能比Dr. Miranda做的更好!Olivera教授您能否为中国神经外科医生提一点建议?您认为Rhoton学会在中国能够做些什么?Rhoton教授的学生中日本人最多,我来过中国多次,也接触过很多中国神经外科医生,其中一些还是我的好朋友。我只提一点建议:不要局限在中国国内或亚太这个小圈子里,应该像南美神经外科医生一样走向欧美、走向世界!Rhoton学会目前在中国开展的工作刚刚开始,神经外科机器人还没研制出来(笑),按照人口比例,全世界最需要Rhoton实验室的地方就是中国,这也是成立大会选址中国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世界各地来美国学习神经外科的医生中,大家公认,中国面孔最多!欧美各国来中国学习神经外科的还很少,少于巴西,甚至少于阿根廷;未来最伟大的神经外科医生最有可能的会来自中国、印度等这些人口大国,印度目前比中国做的好,未来希望中国赶上来!
……
如果不是病痛折磨,我相信Elvando de Olivera教授的风采会更加感染人,沧桑的外表更让人想起了:老人与海!Olivera教授是幸福的,他从事了自己喜爱的事业,从带着妻女懵懵懂懂来到佛罗里达学习,到为全世界留下了那么多精彩的手术。他用一生诠释了神经外科医生的根本:我们可以亲手去改变患者的命运,把患者用生命积累的经验与大家分享;除去这个根本,还有任何让神经外科医生感到幸福的事吗?从2003年11月开始接触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我没有离开过这门学科。现在天津环湖医院解剖实验室已经变得很庞大了,近二十台Zeiss手术训练显微镜,数台培训用内镜、专门的血管吻合实验室,很多国内外教授积极参与讲课与教学。但我仍然每周两个晚上到实验室讲课、自己编写教材、演示自己的手术,五十多了早就不再追求什么了,只是显微神经外科之美仍然在吸引着我,我不是在给大家讲课,而是与大家一起去旅游,作为一位老导游,不断为大家指出值得驻足欣赏的地方,与大家分享神经外科技术进步的喜悦!
1. 佟小光教授团队2017年十例精彩手术病例分享
2. 佟小光教授团队2018年十例精彩手术病例分享
天津环湖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五病区科主任,教授、博士后、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所长
2003年11月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学习显微神经外科解剖,2005年回国后,建立了天津市神经外科研究所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
长期从事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及颅底显微外科的临床治疗工作,包括颅内和颅外动脉重度狭窄的支架成形术,血管搭桥手术,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和动静脉瘘的介入栓塞和各种疑难颅内、颅底肿瘤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