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为何从解放天性学起?舞台与影视表演区别在哪?这个”星二代”有话说

■ 本期特邀毒叔 

刘宇轩

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在今天文章开始前,想请大家花3秒帮忙做一件事:

1、点击顶部蓝字“四味毒叔”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感谢您的支持!

大家好,我叫刘宇轩,很高兴来到《四味毒叔》这档节目。我是一名在成都上学的大二学生,我学的是表演专业。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表演,关于喜欢表演的原因有好几个,首先因为我父亲就是演员,我从小就看他演的戏。比如《黑冰》里面的铁孜,还有《花千骨》里面的蓬莱岛主都是他演的。

我小的时候父亲总带我去组里玩,在剧组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也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就是剧组环境带给我的感觉。因为剧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演员每天都在面试,我也每天都把这些看在眼里。再加上我爸爸也是演员,总在剧组里面,所以我就慢慢熟悉剧组这个环境了,也爱上了剧组。我特别喜欢和我爸一起去剧组的那些日子,因为那里让我感觉非常有氛围。每个工作人员,包括主角和配角还有群演,都努力地在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就像去年有一回,我和我爸一起拍戏,有一个镜头,是一个非常大的场面。镜头一扫而过,镜头里有一个配角,是一个老爷爷,扛着一个像米袋子,或者是比米袋子还大一些的东西,就类似以前的那种搬运工人。镜头扫过他的时间基本就是一两秒。但因为要要拍很多个镜头,我就看到他每回搬起来拿下去、搬起来拿下去,能重复了十几遍。当时我就感觉,这个爷爷太敬业了,因为他也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但不管镜头能不能拍到自己,都能够为了热爱的事业一直去努力。所以我感觉演员这个职业,还是需要用热爱来支撑自己。

然后我就发现一个特别好玩的事情,因为那场戏,包括主角、配角,还有群演,有特别特别多的人,能有几十号。之后我就在导演旁边,看着那个监视器。里面有一个群演,戴着一块现代表,在监视器里看着特别明显。因为当时正在拍第一遍,我就在想,要不要跟这个演员说呢?不说吧,就感觉对不起整个剧组其他人的努力,但要说了吧,就感觉我事儿特别多。后来我还是没忍住,就偷偷跑过去,跟他说,我说你戴的这个表,还有手上的戒指,跟你的服装不是特别搭,相比起来特别现代。我就跟他说了这么一句,他马上就摘下来了。

刚才说到敬业,我觉得我爸也是一个敬业的演员。说实话,我爸就是我心中的榜样。之前有一回,一个导演给他打电话,说自己这边有一个演员实在是有事过不来,而且非常着急要拍戏,需要我爸过去救场。大半夜里给我爸打的电话,当时我爸刚要睡觉,他接完电话二话没说,直接去机场买一张票就去了。我就感觉,演员要对得起这份职业。不管是我父亲自己,还是他身边的朋友,都是去百分之二百的去热爱这份职业。希望我们大家都可以一直走下去,不忘初心,一直用恒心去坚持这份职业操守。

但让我萌生做演员这个想法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在初二初三那时候,看到电视剧里面的角色,就感觉里面的演员演戏特别过瘾。因为他们能释放自己的情绪,也能有机会演不同类型的角色,体验不同的生活,我也想那样。

直到后来,接触并系统学习的时候,我发现表演这个行业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初三刚毕业的时候,我第一次真正在剧组拍摄电影。那时候拍摄的是一个《老九门》的番外电影,因为是盗墓题材的,所以基本都是夜戏。

但是对我来说,痛苦的不是熬夜,而是需要我每天在水里拍戏。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个盗墓贼,不是每天晚上去拽棺材,就是去别人家里去偷一些宝物之类的。加上当时是在夏天,所以在水里的时候,周围全是蚊子。那个水能没过齐腰深,基本上一泡就是一宿,从水里出来,腿都是浮白的,皮都快掉了的感觉。后来我就想了一个招,是怎么办呢?就是把那种黑色的塑料袋,套在腿上,然后再用胶带给它缠上,这样它就不会漏水了。但没想到更惨,那个塑料袋子它不防水,加上那个胶带一粘一撕,塑料袋子就破了,所以水全进里面了。一泡一捂,再一勒上,反而比之前更严重。所以我就后来就说,当演员实在太不容易了。但当时即使是因为这个,我也没说想放弃,反而是更喜欢了,因为我感觉这个职业还挺有挑战性的。加上我之前说,我特别想饰演不同角色,这回饰演了古代角色,下回来体验一个更早一点的时期,或者是现代的这种角色。

上了大学之后,就开始学习最基本的表演技巧。大一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解放天性,再到动物模拟,开始读白、对白,再到独幕剧和多幕剧的排演。从解放天性开始,我就感觉自己特别喜欢这个舞台,每次上舞台前,我都感觉特别兴奋,感觉不像是平时生活中的我自己。心里有一种之前集训老师当时说的,戏比天大的那种感觉,感觉我特别享受这个舞台。因为有的时候在上舞台前,老师不告诉我们演什么,但不管是演什么,比如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排一个小品,在上台的时候,老师还没说要演什么,我就已经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了。也是从这时候,我就开始发现自己是不是比较擅长这方面,或者说自己不怯场。

说到动物模拟,我感觉最有意思的就是,因为当时我们班的每个人都是演不同的动物,我演的是猩猩,我们班的所有人都觉得我演的猩猩是最好的,他们都问我,为什么你演那么好?我说,从小我就爱看纪录片,喜欢看《动物世界》,尤其爱看猩猩,一去动物园也是特别爱看猩猩,可以说是好观察,积累了这些经验。

比如说猩猩的嘴,它是凸出来的,所以我就用舌头给它包住,让嘴巴看起来是凸出来的。之后它的眉毛是皱着的,就感觉面目特别的狰狞。然后猩猩走路跟人走路不一样,也跟其它动物不一样,其它动物的四肢,比如说奔跑或者跳什么,猩猩它是拿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基本上是不使劲的。再加上猩猩的腿是弯曲的,整个它的重心是往前的,所以我就通过这一点来模仿,这就是当时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

刚刚我们说了动物模拟和解放天性,其实这两方面的训练成果,在最后排独幕剧和多幕剧的时候,是有一定体现的,比如说解放肢体和解放思想。但我有时候就会想,独幕剧和多幕剧这种舞台上的表演,和我之前去实践过的那种现场拍摄的表演,有什么区别呢?后来我得出答案了:舞台剧是要求演员贯穿整个人物的,包括你的调度,包括你的情绪,包括你的一言一行,每个小动作它都是要符合你当时的生活逻辑的,而且要符合当时的那个年代。但是在镜头前在剧组里面,它就是有一定的生产计划的。比如说今天拍这几场,明天拍那几场,每天它拍摄的东西是断开的,所以这是跟舞台剧一个非常大的区别。

而且舞台剧一排就是排好几个月,少的,独幕剧,可能说是排上一个月两个月。像多了的,像北京人艺这种的大型剧院,或者说我们排的那种多幕剧,一排就是一学期两三个月,也是为了演好这个情绪,因为情绪一变整个就不是那个味道了。但是在镜头前是不一样的,镜头前我可以说这段不合适,给它切掉。也可以说时间有限,在拍摄这个镜头的时候,布置完现场,工作人员准备好演员就位之后,一共就拍了几句话,几句话把当时那几句话的情绪表现出来就完事儿了。

所以说,我感觉镜头前和舞台上,镜头前技巧可能更多一些,因为它需要马上快速地找准演员当时所对应人物的情绪。但舞台上不是,舞台上可以说我一开始没有多大的感觉,但慢慢的我为了这个情绪,去排一遍排两遍,甚至排很多遍,为了和对手搭戏,和对手有一个更好的更升华的一种情绪,和给观众更好的一种视觉体验。但镜头前,就不一样了。镜头前比如说给一个大全景,你可能需要的肢体动作就多一些,然后慢慢的往内切。比如说对打,比如说给一个近景,这个时候就需要你的身子不需要特别大的大幅度的运动,就需要你的微表情加上你的一些小动作去体现你的情绪。

但舞台上不一样,舞台上所有观众看的就是有一定距离的,也看不着你特定的面部表情,所以就需要演员用肢体动作去协调去辅助他的表演,让观众明白他的情绪,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我们要解放天性,为什么要动物模拟,都是为了去更好的展现这个舞台。其实不管是舞台剧,还是在剧组里面拍摄电影电视剧,这两种表演形式我都特别喜欢。我喜欢舞台剧那种从头到尾的感觉,跟对手,包括整个剧情的完整性。就像我小时候梦想似的,那时候我特别羡慕那种,演员真真切切去体验这个故事的情节的过程,同时我自己的情绪也能受到释放。电影电视剧体验就完全不一样了,它是那种站在镜头前的那种特别奇妙的感觉。

在镜头前的表演,我更喜欢那种微表情训练,因为现在的镜头很多都是超高清的,像4K,包括现在都有8K,你的每个毛孔都能看见。所以基本上镜头都是拉的特别近,观众就能看到你的每个表情,包括你眉毛可能动了一下,嘴唇抽搐一下都看得特别清楚,这个时候演员的一种情绪管理就非常的重要。我可能就要去控制我的每一个情绪,因为我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的话,可能就出镜头了,也可能说我没有达到这个点的话,我就在镜头前体现不出来这种感觉。这也是我感觉到在镜头前表演的魅力所在,也是我喜欢和沉迷这种表演形式的地方。

说到镜头表演,让我想到于和伟老师演的《悬崖之上》。他在这部电影里面就是克制自己的情绪,但观众还能看得见他展露的比较细节的一些地方,让我感觉特别佩服。看完于和伟老师表演之后,我自己也有了一些感悟。我认为做演员,要走长线,要去当实力派演员,应该始终秉持初心。因为我特别热爱演员这个行业,也特别想一直走这条路走下去。所以我有信心,不管以后遇到什么困难,都会秉持着我最初的那种梦想,去坚持我自己选择的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我是刘宇轩,感谢大家观看这期《四味毒叔》,我们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