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穴
原穴(yuán xué)原穴為經穴原,即本原,原氣的意思。原穴指位于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為臟腑原氣經過和留止之處的特定穴。出《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十二經皆有原穴,其中陰經“以輸(穴)為原”。原穴位于四肢腕踝關節附近,主治和診斷相應臟腑病癥。原氣來源于臍下腎間,是人體生命的本源,是維持生命活動最基本的動力。原氣與三焦有密切關系,三焦是原氣的別使,導源于腎間動氣,通達全身,對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有著密切關系。臟腑病變,往往反應于十二原穴,刺激原穴對治療臟腑病變又有著重要意義。《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篇說:“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臟六腑之有疾也。
”十二经脉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的重要腧穴。十二经脉各有一原穴,故又名十二原。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阴经五脏之原穴,即是五腧穴中的腧穴,就是以腧为原,阳经六腑则不同,腧穴之外,另有原穴。 原气源于肾间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通过三焦运行于五脏六腑,通达头身四肢,是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在临床上,针刺原穴能使三焦原气通达,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从而发挥其维护正气,抗御病邪的作用。另外在治疗上常用原穴配络穴,称原络配穴,治疗表里经之间的病证,《难经.六十六难》说:“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腧穴中的俞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俞为原”,“阴经之俞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腧穴中的俞穴之后,既另置一原。原穴口诀:胃原冲阳脾太白, 大肠合谷肺太渊;小肠腕骨心神门, 膀胱京骨肾太溪;三焦阳池包大陵, 胆经丘墟肝太冲。
胆经——丘墟;肝经——太冲;小肠经——腕谷;心经——神门;胃经——冲阳;脾经——太白;大肠经——合谷;肺经——太渊;膀胱经——京骨;肾经——太溪;三焦经——阳池;心包经——大陵。
经络 | 原穴 |
手太阴肺经 | 太渊 |
手阳明大肠经 | 合谷 |
足阳明胃经 | 冲阳 |
足太阴脾经 | 太白 |
手少阴心经 | 神门 |
手太阳小肠经 | 腕谷 |
足太阳膀胱经 | 京骨 |
足少阴肾经 | 太溪 |
手厥阴心包经 | 大陵 |
手少阳三焦经 | 阳池 |
足少阳胆经 | 丘墟 |
足厥阴肝经 | 太冲 |
【附注】
膏之原鸠尾(任脉),肓之原脖胦(任脉气海)。
与现代的十二经络的十二原不同而已,没有具体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