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斯科女皇”张蔷:30年前没人能红过她,被遗忘的“摇滚”天后

如果说迪斯科是80年代最为有效的通行名片,那么这位歌手则是那个年代最为火爆的“迪斯科女皇”,她就是张蔷。

一头浮夸的爆炸头虽然如今看来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可在当时却是大街小巷中让人为之注目的时尚女王。可以说,张蔷的歌声几乎贯穿了整个80年代。

曾经创造过多次神话记录的她随着时代的不断更迭变迁已经逐渐失去了光彩,可她的歌声依旧是无数人心底无法忘却的那一抹留白。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蔷的别样人生。

01

张蔷于1967年在北京出生,她的母亲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中国电影乐团任小提琴手。用现在的话说,张蔷是个不折不扣的艺二代。

或许是从小就被这种浓郁的艺术氛围所环绕,张蔷从小就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母亲工作的原因,张蔷经常回去审片室中看电影,各种各样的纪录片、京剧都被张蔷看了个遍。当时她觉得并没有什么,后来才明白正是这段经历对她后来的音乐创作有了很大的启发,“我觉得电影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张蔷说。

本来,张蔷可以这样无忧无虑地一直生活下去。可恰逢时局动荡,她的父亲被下放到了江西,母亲也失去了小提琴手的工作,被派到了京郊。为此,张蔷只好去托儿所生活。

或许是张蔷母亲与生俱来的倔强性格,她为了不让张蔷失去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艺术细胞,每个周末都会带着零食和小提琴去看望张蔷,并哄着她来练习。

虽然这样做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张蔷的母亲依旧风雨无阻坚持了两年。她希望张蔷有朝一日可以像曾经的自己一样,穿上黑白色的演出服,在舞台上纵情演奏。可年幼的张蔷无法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学得心不在焉的。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张蔷偶然听到了收录机所播放的流行音乐。一时间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梦想的种子悄悄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我一定要成为歌手”,张蔷暗自下定决心。

当时内陆乐坛状况十分糟糕,流行音乐并没有话语权。张蔷的母亲毕竟也算是半个圈内人,她不放心让女儿冒着如此大的风险拿自己的未来做赌注。

后来,改革开放初见成效,流行音乐也迎来了春天。张蔷母亲决定要为女儿圆梦。

张蔷母亲不仅将所有的录音费花在了购买录音带上,还到处托关系来让张蔷了解国外一手音乐资料。终于,张蔷和母亲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1983年,张蔷报名参加了当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赛,以一首《什锦菜》震惊四座,评委老师们无一不对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孩投以赞许的目光。

可即便如此,由于歌曲过于前卫,张蔷最终没能顺利晋级。但她并没有气馁,反倒一鼓作气继续坚持自己独特的风格,继续坚定了走下去的信念。

张蔷母亲为了让张蔷的外表更加贴合歌曲风格,可谓是煞费苦心,那个年代烫头还需要介绍信才行,于是母亲就在家中亲自用冷烫精为张蔷烫发。

后来在张蔷母亲的几经奔走之下,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02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是录音机在国内正式兴起的时候,大街上随处可见扛着录音机的青年。同时,音像行业也在迅速发展,盒带成为了歌手们发行专辑的主要方式。

多方打听之下,张蔷的母亲带着她来到了一处制带人的家里。在听了张蔷平时对那些欧美流行音乐的翻唱以后,当即拍板决定为张蔷录制个人的专辑盒带。

1985年,刚刚成年的张蔷发行了第一张个人专辑《东京之夜》,没想到却直接火遍了大江南北,第一批盒带几天时间内便脱销。供货商们没办法。只好日夜堵在云南音像出版社门口,希望在第一时间能够提到货。

最终,《东京之夜》这张专辑的销达到了两百五十万盒,街上播放的全都是这张专辑内的歌曲,年仅18岁的张蔷一夜成名。

而成名后的张蔷却一刻也没有休息,扭头又投入了新专辑的录制中。两年时间里,一共录制了十八盘专辑,平均下来几乎两个月就要录制一盒,敬业精神让人不由得一颤。

凭借着热度的不断创新高,张蔷的这些专辑最终达到了两千多万张的销量,甚至不少外国友人闻讯前来购买,此时的张蔷成为了天后级的人物。

1986年,张蔷成为了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内陆歌手第一人,封面上的她顶着标志性的爆炸风格卷发,妩媚地看向远方,心中感慨万千。

《时代周刊》将张蔷与邓丽君等国内外六位歌手一同列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女歌手”,张蔷在其中排第三位,比邓丽君还要靠前。

在当时,年轻人们在舞厅跳迪斯科的时候都在用张蔷的歌,为此,张蔷也意外的被歌友们封为了“迪斯科女王”。

03

虽然张蔷在民间拥有众多的头衔与嘉奖,不过她遭到了很多保守主义人士的抵制,也被当时的主文化所批判。

有一次在三峡演出时,当地文化局突然上门查封,给出的理由同样十分不搭,是因为张蔷的穿着打扮像一个外国人,看上去过于低俗。没办法,张蔷只好悻悻离开。

就是这样一个红透半边天的歌星,似乎从来都没有登上过主流的媒体报刊,她的形象永远的停留在了专辑的小小封面之上。

1987年,张蔷发行了一张名为《潇洒地走》的新专辑,封面旁边一行红字十分显眼,“张蔷离国前留下最后一辑”。

张蔷的这个举动让歌迷们十分不解,遗憾的同时又带有些许困惑,是宣传,是封杀,还是另有隐情,大家对此充满了疑问。

彼时张蔷的事业几乎已经达到了最高峰,发行的专辑每次都要靠抢,张蔷的一举一动都可以引起很大的风浪。

后来在采访中张蔷表示,“当时自己能够翻唱的曲目都已经翻唱的差不多了,而原创的歌曲大多数都不是那么好听”,张蔷觉得,自己应该改变一种生活方式,于是决定前往澳洲。

其实看上去风光无限的张蔷脸上早已没有同龄人的那种欢喜,由于经常要熬夜录制专辑,张蔷看上去非常憔悴。虽然自己赚到了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无法想象的钱,但身体上的过度透支造成的伤害确是无法挽回的。

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于是便答应了女儿的想法,希望女儿能在异国他乡好好休息休息,放松一下自己。

初到澳洲的张蔷顿时感觉非常轻松,慢节奏的生活模式也让她感受到了自己在家乡从未体验过的感觉,张蔷觉得自己当初做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可这样愉快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异国的生活让平静下来的她觉得十分单调,每天面对的无非就是寄宿家庭与学校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在饮食方面只能吃房东提供的充斥着胡椒粉和番茄酱的食物,张蔷对家乡的思念愈发的强烈。

04

在内心的强烈割舍之下,张蔷最终决定回国。一方面是她觉得自己在澳洲已经看不到什么未来,另一方面国内有一个男孩令张蔷念念不忘。

这个男孩是张蔷成名之前在一次聚会上偶然相识的,青春年少的两颗心碰撞在了一起。不过后来由于张蔷决定启程澳洲两人被迫分离。

不过这次回国张蔷已经做出了选择,在她回来后没多久,在大家的惊讶声中,张蔷和男孩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在澳洲的那段日子,张蔷花销很大,几乎将之前赚的版税消耗殆尽。回国以后,张蔷决定继续发行专辑来赚钱,也连续几张专辑的销量都十分低迷,原来国内乐坛早就大变天了。

在张蔷离开的这段时间,港台地区音乐侵袭,大部分人都被他们的歌曲吸引了过去,内陆流行音乐市场上几乎被港台的歌手全部霸占。

张蔷在迷茫的同时也听了下他们的歌曲,而后张蔷感慨,他们的歌曲的确要比自己的好,因此张蔷决定再次退出歌坛。

面对事业的低谷,张蔷并没有过于在意。她觉得,自己风靡一时运气占有很大的成分,单单论实力来说,自己真的比不上大部分人。

此后的张蔷专心经营家庭,由于年幼时父母的离异让她对于家庭关系十分看重,因此她决定让自己消失在大家的视线当中。

等到大家再一次见到张蔷时,已然是多年后了。

05

2000年,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主动找到了张蔷。电视节目《同一首歌》的编导联系到了张蔷,希望她能够参与进来。要知道,张蔷即便是最火的时候也没有电视媒体主动找上门来,因此张蔷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成功复出之后的张蔷接到了不少的节目演出邀约,虽然早已无法达到曾经那样的高度,但张蔷还是非常开心。

如今唱歌对于张蔷来说更像是一种爱好,没有了之前那样巨大的压力,张蔷的笑容也变得越来越多了。

前几年,张蔷和摇滚乐队联合发行的新专辑《别再问我什么是迪斯科》直接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如梦如幻的80年代,让人耳目一新。

如今的张蔷依旧持续活跃在娱乐圈,依旧在做着自己热爱的事业。虽然80年代的美好回忆大家几乎无从记起,但张蔷这个“迪斯科女皇”却永远让人难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