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去跟某个老中医抄方,一段时间后,你或...
若你去跟某个老中医抄方,一段时间后,你或许会发现一个比较常见的现象:也就是,这个老中医用去用来,就是一两个方子,然后在这一两个方子的基础上变化。
这种现象叫“囿于成方”。
这种现象是怎么造成的呢?我谈谈我的经历。
例如我治疗痞满,就是上腹自觉痞塞,满闷不舒,但是按之柔软,压之无剧痛(或有隐痛),望无胀型这样一系列症状。
我就多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身体偏于羸弱,脉弱,默默欲眠者,则加大甘草的剂量,伴有肠鸣下利,腹鸣如雷者,则减少干姜的剂量,加上生姜,伴有恶心、呕吐者则加大半夏剂量,有时再加竹茹或柿蒂。
伴有反酸者,加上浙贝、牡蛎或海螵蛸;伴有胃部灼痛者,加上蒲公英,连翘;舌苔黄腻者,加用白芷、薄荷;隐痛不休,舌绛紫者,加上醋延胡索;腹胀甚则,则加上木香,及陈皮,枳壳中的一种。
随证加减中药时,尽量不破坏原方的结构。
多数情况下,我都这样处理。
为什么会尽量在这样一个方的基础上变化呢,还是因为,这个方及其变化,我用的频率比较高,我对患者服用后,会有哪些改善,会多久改善,会有哪些不适,基本摸透了。
但是,如果你让我启用一个新的方案,新的结构,因为用得少,我对患者用后的症状变化就未必清楚,患者也常常会出现我预料不到的不适感,于是,我就会更谨慎,更偏于“因循守旧”,更偏于使用我用得比较顺手的方子。
当然,“囿于成方”其实是不好的,一方面会使得医师越来越保守,不容易接受新事物,也会导致医师的眼界不够开阔,难以适应复杂的疾病病谱。
解决的办法就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每一个中医师都会有用得比较成熟、疗效比较好的中医方案,不管他是谁,不管他年长、年幼,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向他请教,观摩他的治疗效果,乃至跟其抄抄方,就这样多学,多问,然后再回去翻开先哲的经典理论,力求融会贯通,如此,或能走出“囿于成方”的困扰。
#健康202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