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攻略| 必修三文化史必背金句!

中国古代思想24句

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3.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

4.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荀子主张“礼法并施”,既主张王道又主张要有一定的霸道。

5.孟子主张“性善”,主张通过修养和扩充,达到尧舜的境界;荀子主张“性恶”,但又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改造后,人仍然可以成为尧舜。二者在最终目标上殊途同归。

6.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7.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8.“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9.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10.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11.董仲舒大一统主张充满唯心色彩,但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不可取,应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12.“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但其要求统治者实施仁政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

13.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抛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

14.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15.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16.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

17.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18.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19.李贽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0.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1.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22.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3.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

24.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但本质上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未能和西方启蒙运动一样在社会引起大规模思想解放运动。 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中国古代科技文艺18句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在中国和欧洲的作用和地位大不一样,这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科技发挥的效益和作用取决于社会环境。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传到欧洲后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3.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推动欧洲资产阶级运动和殖民扩张,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4.指南针的使用,为西欧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5.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6.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代医药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7.中国古代科技是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的,科技一旦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同时,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使中国古代失去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条件。

8.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

9.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西方文艺复兴后科技也在迅速发展。我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中国明清时期的科技属于古典的应用科技,而西方的属于实验科学。

10.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从科技内容上看,应用性强,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从研究方法上看,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从科技使用上看,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从科技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

11.《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屈原的《离骚》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

12.汉赋以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两汉“大一统”局面形成后的恢弘气势。 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

13.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也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诗歌创作繁荣的鲜明特征。

14.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的增加,是促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的物质基础。另外,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动荡不安,边患不断,文学家用词表达思想感情。

15.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16.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17.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18.清朝诞生的京剧逐渐从官方走向民间,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

近代中国思想17句

1.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2.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3.在魏源看来,“师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制夷”。如果说“师夷”体现的是魏源思想的开放性,那么,“制夷”体现的则是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4.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5.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推动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6.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

7.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上升为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8.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认为中国必需进行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9.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康有为也借用进化论提出三世说,阐述社会变革的需要。梁启超和严复都指出中国国人民智未开,推行民主宪政必须要先开民智,培养新式公民。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用民主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

11.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纲领。

12.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但是,它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汲取了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

1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它既是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期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

14.以前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5.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结合,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16.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学思想”、“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17.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20世纪理论成果8句

1.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革命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2.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运动。

3.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4.毛泽东抗战时期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了革命领导阶级、目标、前途等问题,阐述了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5.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基础,丰富了马克思关于国家政治学说的理论。

6.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7.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8.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入党章,是新时期党建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与科教18句

1.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革命派主张“断发易服”具有强烈的反清革命色彩。民国时期的社交礼仪发生重大变化。

3.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通车。1905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施工,1909年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1872年洋务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开启中国近代新式航运业的开端,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1920年中国开通第一条空中航线。

5.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维新派、革命派、新文化运动时期利用报刊传播新思想,促使报刊业出现繁荣景象。

6.1905年,中国人自摄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问世。1931年中国第一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1935年《渔光曲》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是中国影片的第一次国际奖项。1958年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播出。

7.1956年,中国提出“向科学进军”、1986年提出“863”计划和星火计划、1988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5年提出“科技兴国”战略。

8.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Ⅰ”号。

9.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9年互联网诞生,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此后迅速发展。

10.“两弹一星”:原子弹(1964年第一颗爆炸成功)、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

11.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2.1973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13.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14.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15.“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

16.1958年开始“教育大革命”,学生要边学习边劳动。“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77年恢复高考。

17.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8.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人文思想发展32句

1.文艺复兴运动作为一场弘扬新兴资产阶级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传播过程中为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同时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积累原始财富起到促进作用。

2.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后经传播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出现了著名的城市如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以及尼德兰等一系列新型城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茁壮发展,资本也开始源源不断地涌入新兴资产阶级的囊中,为同时进行的新航路开辟、宗教改革以及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提供了必要条件。

3.文艺复兴运动充分地肯定了人的价值,重视人性,成为人们冲破中世纪的层层纱幕的思想解放潮流。

4.文艺复兴运动对当时的政治、科学、经济、哲学、神学世界观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革命风暴,也被称为“出现巨人的时代”。

5.文艺复兴运动在传播过程中因为过分强调人的价值,在传播后期造成个人私欲膨胀,物质享受和奢靡泛滥,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6.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

7.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宗教改革运动,并为这个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助力。

8.文艺复兴打破了以神学为核心的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为以后的思想解放进一步扫清了道路,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

9.在中世纪,封建特权是天经地义,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文艺复兴则使这些东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丧失了过去的重量。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

10.文艺复兴恢复了理性、尊严和思索的价值。虽然文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开创了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推动17世纪自然科学的诞生。

11.中世纪,圣经传说充斥艺坛,窒息了艺术的生命。文艺复兴则不但把圣母变成人间妇女(拉斐尔),以图像表达对人的智慧、力量、人性的歌颂,而且开始了对日常生活和现实人的直接描写。西欧近代现实主义艺术从此发端。

12. 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3. 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14.1517年,威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贴出一张布告,这就是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它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

15.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一次反对天主教会的“因行称义”。

16.马丁·路德点燃了德国人民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烈焰。1555年,《奥格斯堡和约》承认诸侯有权决定臣民的宗教信仰,这标志着路德教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17.加尔文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并把它解释为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这位激进资产阶级获取财富做了理论上的辩护,得到基金资产阶级的支持。

18.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19.宗教改革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0.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

21.宗教改革实质上是在宗教的外衣下,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宗教神权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运动。

22.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23.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取得很大进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首先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斗争,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24.启蒙时代的学者不同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的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

25.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直接为一七八九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6.启蒙思想家们从理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从而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

27.启蒙思想家们用政治自由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用“天赋人权”的口号来反对“君权神授”的观点,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反对贵族的等级特权,进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

28.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理论的奠基者之一。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是启蒙运动的杰出领袖。狄德罗是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人物。卢梭被称为人民主权的捍卫者,他主张民主共和,对法国封建社会进行的批判最为严厉,最为激烈,是一位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29.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也对19世纪以后的亚洲国家有很大影响,如鼓励了中国和日本的一批仁人志士为改造社会而斗争。

30.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主要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

31.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32.文艺复兴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幸福,是对神的挑战;启蒙运动既反对教权主义,更反对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是对君主的挑战和对封建制度的宣战。

近代世界科技文艺12句

1.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

2.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其主要观点: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3.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话;冲击了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在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引起巨大震动。

4.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发展了牛顿力学。

5.量子力学的创立揭示了微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的层次和领域。

6.信息时代使人类开始进入信息化社会;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7.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深入挖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8.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出现的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9.两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的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大相径庭。

10.19世纪后半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捕捉光与色的印象画派出现。

11.19世纪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是为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架起桥梁的伟人。

12.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自制电影成功,标志着电影的诞生。1927年有声电影诞生,1935年彩色电影出现。20世纪20年代仲尼,电视出现,30年代第一次播出电视剧。

本文来自【历史论文悦读分享】,经授权发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