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44|吸引的法则 2024-06-15 01:51:00 今天讲几句:“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表扬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开始接近他,真正的好朋友也会逐渐疏远他;但如果一个人当听到别人的称赞,没有得意忘形,而是自我反省;当别人批评自己时,不但不生气,还能欢喜接受,那么正直的人就会和他亲近。”现在很多人喜欢谈所谓的圈子文化,认为跟对人比做对事情还重要,不过圈子文化并不是健康的文化形态,就算从“存在即合理”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圈子不过是封闭的文化形态,当然假如有圈子,也不是说想进就能进去的。尽管青少年在比较大程度上容易受玩伴及同龄人的影响,但背后是有吸引法则的。通俗地说就是臭味相投,所谓赤者近朱、墨者近黑。在我看来,所谓跟对人的说法是比较肤浅的,说跟对人不如说跟对心,要准确地把握住自己的内心: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定不能做;什么东西可以拿,什么东西一定不能要。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一个人或许可以骗得了一些人,但一定欺骗不了自己的内心,所谓欺人容易骗心难。每个人认可的东西不一样,不是同一条道的人,你能够跟得上吗?所谓的圈子,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不是同一个层次的人,不是同一个频道的人,是扭不到一块的,就算是凑热闹靠在一起,也不过是同床异梦,哪里有所谓的圈子呢?其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你自己要不断修炼你的内心,改造自己的言行,自己成为内心的主人。唯有这样,你才有机会成为圈子的中心,从而吸引更多追随者。人生在应该努力奋斗的阶段,需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积累力量,静等开花时刻,花开之时自然能够引来蜜蜂蝴蝶的光顾。 《论语》中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在世间法中,大多数人受环境的影响,而不能通过自己的内心去影响环境,所以自然有了益友和损友的说法。苏东坡和他的弟弟苏澈,兄弟二人手足情深,遇到挫折也会相互勉励。有一次苏东坡因事入狱,内心更加怀念兄弟的感情,在狱中作诗一首,遥寄苏澈:“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这里的“未了因”其实就是缘分,一个缘字把世间的人和事连在一起。当然,苏东坡另外一首著名的词——《明月几时有》,也是怀念苏澈。他们兄弟感情深厚,在诗歌词赋方面相互促进,因而成就二人在历史上的地位,这都是他们相互感召的结果。不过苏东坡身边也有损友,如章惇。章惇年轻时和苏轼一起游山玩水,遇到非常险峻的山峰,明明没有必要冒险,章惇仍然冒死去攀爬。苏轼见了这么不要命的人,对章惇说,你能杀人。后来章惇做了宰相,因嫉妒苏轼才华和声名,就向皇帝进谗言。结果是苏轼先贬惠州,再贬儋州。黄庭坚在一诗中记录苏东坡被贬的情况:“东坡谪岭南,时宰欲杀之。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出处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益友虽好,损友也罢,关键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内心,遵循自己的内心,努力成为内心的主人,自己成为所谓圈子的中心。如果一个人内心能够常生善念,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 赞 (0) 相关推荐 如何交到高质量朋友? 有人说,人生需要两个朋友就够了,一个是肯借给你钱的,另一个是可以出席你葬礼的. 其实,孔子说过类似的话: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朋友死了,没有人给他料理后事,孔子说,我 ... 论什么是朋友? 我曾与许多人交往过,时间久了,便成了朋友:更久之后,工作变了,环境变了,年龄变了,原本的朋友也开始疏远了:再久以后,疏远的不再联系,联系的又是一帮新的朋友:很久很久以后,有些人被我淡忘了,有些人偶尔还 ... 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善交益友 益友是指能够帮助自己上进的朋友.这里所说的帮助,包括品行方面,也包括知识学习方面.我们应该同哪些能帮助自己进步,能够在某些方面给自己良好影响的人交朋友.乐交诤友 诤友是指能够直言不讳指出自己 ... 人品不好的人,有哪三种特征,来看看你身边,有没有这三种人? 众所周知,人是社会性的人,没有人能够独立生存于世间,每个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的人,绝大多数是过客,根据不完全统计,人的一生,大约能够遇到8263563人,其中,能够打招呼的仅仅只有39778人,而其中 ... 每日一学 2021-04-08 2021-04-08 16:32 华人号:华人国学 [原文]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 【广东】赵雯欣《益友与损友》 益友与损友 松山湖实验小学三年级 赵雯欣 孔夫子有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益友会带着她的朋友共同进步,而损友则会不利于她 ... 《中国人的家训—弟子规》第44集: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 传承中华文化★净化社会心灵 德行天下爱满人间 我们共勉一起永远铭记: 我是善德使者 开启善德能量 用心感动生命 弘正道启善德做榜样 传承中华文化,净化社会心灵 用心将传统文化教育传 ... 焦爱民丨详说弟子规之十四: 谨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步行时要从从容容,站立时要端端正正.施礼作揖时,前身要弯下去,呈现深圆 ... 《弟子规》图文详解 全文注音 有声读诵 视频易解 梅语文教育/阅读/朗诵/写作 <弟子规>由清代李毓秀著,三字一句,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作为这一阶 ... 楷书字帖《弟子规》 <楷书行书> 书法作品欣赏 微信号:shufaf 公众号:楷书行书硬笔书法作品欣赏 国学启蒙教育《弟子规》全文及解释!国学经典,受益匪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 ... 【传统文化】弟子规的前身“训蒙文” 点击绿色按钮⊙聆听 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著<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训蒙文和<三字经>类似, ... 古人究竟是怎么读书的?像《弟子规》这类书籍,很少有人会看 很多人小时候都不喜欢上学,认为学校只会限制自己的行动,一点都不好玩.殊不知,相比于古人,我们现代人的读书环境已经好太多了. 古代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读书,因为,男孩子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很多父母会选择让 ... 国学微语《弟子规》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国学微语 弟子规 原文 解释 戴帽子一定要端正,穿衣服纽扣一定要扣好,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 这一段主要讲要注重服装仪容的整齐清洁.中国古人的服饰除了注重遮体和美观外,还特别注重健康和卫生, ... 王羲之行书集字《弟子规》,不得不服! <弟子规>中说 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意思是书法是人的心理表现 写字的人是以线条 来表达抒发情感心绪的 所以,写字先正心 当书家"模范"王羲之 "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