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练球,一到比赛就输球,咋回事?原因就这5条!

缺乏系统训练,动作不规范
练球如果一直没有计划和目的,随机随意性大,球台前一站,拎着拍子就开打,从未正儿八经地练什么球,这样技术就难以定型,形不成个人的球风。
特别是动作不规范,打坏了坯子,留下后遗症,特别不容易改。同时,头脑中多年来沉淀下来的习惯性思维,如对来球的判断以及应对的准备和“出手”都受到影响。
动作花哨多样,却无看家本领
对各种技术都感新鲜,什么都想学一下,百招会却无一门精,缺“杀手锏”。
爱乒乓

视频多,可以看直播;内容新,赛事资讯及时;教学资源丰富!领略国球风采,一起爱乒乓!
15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有人统计过,在比赛时,80%的时间内,只有20%的技术使用率,很多的技术往往在一场球赛中,只有一两次使用机会,有的甚至根本用不上。而练这些技术可能耗费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其实很多业余圈子里的高手,其球技非常简单,攻、挡、搓,可能就这么几下,但得手应心,非常熟练,非常顶用,一上赛场就打得对手人仰马翻。
打球不思考、不深悟
说白了,就是不用脑子打球,没用“心”去打球。经常辟里拍拉的打着,左来左扒拉,右来右扒拉,机械地应对。
这一板打不着,下一板还是这么打,还是打不着,就是不会去想一想,为啥会打不着,哪点哪儿不对什么的。这样下来,哪怕打上十年,提高的也就是现有技术的成功率,而不是真正的技术使用上的突破。
练球无恒心,难题绕着走
这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是业余时间无保障,或是条件不具备,有时一连几个月都不摸球拍。再摸,又差不多是重新开始学习了。
主观原因大多是把打球当作健身娱乐的多,考虑用来竞技的少,无所谓输赢。这一点,没有对错,全看个人心态。
再有一些相对高级的技术,比如拧拉、逆旋转发球,不少球友都曾兴致勃勃的阶段性练习过,半数以上都中途放弃了,剩下的大部分,也只学了个“架子”和皮毛,真到了紧张的比赛里,往往实战作用还不及基础技术。
缺乏正确指导,或无人指点
乒乓球是国球,各种技术都很成熟,且高人如林。有效地学习成熟的技术,领会他人的成功经验,接受高人的指点,是提高的关键。
黑灯瞎火的,光靠个人摸索,乱闯,费时耗力,还容易走弯路,钻死胡同。然而,乒乓球教练员大多偏向于招收零基础的小白,或者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科班出身,这样教起来更顺手一点。

— 总结 —

社会上针对业余球友的短期培训班几乎没有,而活跃在民间的各路“理论帝”,往往众说纷纭,有时针对同一项技术,竟然能给出相反的两套训练计划。这种乱象虽然不多,但给业余球友造成的影响十分不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