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潮汕发生的最大的风暴潮:“七·二八”风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潮汕发生的最大的风暴潮。1969年7月28日上午11时,12级以上强台风在潮阳县至惠来县之间沿海登陆,中心风速53米/秒,汕头市、南澳县、澄海县和潮阳县沿海地方风力均在12级以上,惠来县、揭阳县、饶平县和潮安县有11级风,普宁县和揭阳县10级左右,至下午4时风力始逐渐减弱。当日适逢大潮期,汕头妈屿和潮阳海门观测站最高潮水位分别达到3.01米(珠江基面)和15.33米(假定基面),高出多年平均高潮水位2.77米和1.81米。南澳县深澳港有一艘福建机帆船被风潮抛上陆地。台风随带大暴雨,惠来县城24小时降雨量达316毫米。在风暴潮冲击下,沿海堤围大部分漫顶溃决。地处汕头港内的牛田洋部队围垦区,长23公里的拦海石堤被冲开62处、总长2600米的缺口,另有9公里被拦腰削去2/3;驻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抗灾,有500余名官兵和到部队实习锻炼的大学生因此牺牲。沿海不少地方,海潮汹涌而入,形成一片汪洋,地势较低的地方水深可达4米。汕头市区上水2~3米。全地区交通瘫痪,通讯断绝。受灾最严重的澄海县,全县294公里江海堤围受损坏达180公里,包括崩决254处共13.5公里。海潮侵入内陆15公里多,水深3~4米,202个村庄受淹,房屋倒塌1.8万多间,死亡504人,农田受浸22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9%。
此次灾害,全潮汕受淹耕地达119万多亩,其中受咸潮淹浸50万亩;受咸及风损农作物达131万多亩;沉船3012艘;江海堤围崩决2087处,总长90公里;倒屋8.2万多间;死亡954人(不含牛田洋部队),伤10347人。其他如交通、电讯、物资及群众财产等方面的损失也十分严重。
灾后,广东省先后拨款592万元帮助修复损毁的工程和堤围,汕头地区组织28个卫生工作队深入灾区防疫治病,还拨出价值3.3万元的药物及时送到灾区,同时发动轻灾区群众支援重灾区。到8月底,灾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基本上恢复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