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潮安丁宦大宗行祭
丁允元,字叔中,又字牧中,江苏常州宜兴人,宋建炎二年(1128)登进士,官太常寺卿,淳熙十四年(1187)因请赦免盐铁等税,触怒孝宗皇帝,被贬潮州任知州。丁允元为政清廉,关心民瘼,深得民心,在潮多有建树,如增筑广济桥西段四座桥墩,如将原城南昌黎伯韩文公庙迁至韩山并扩规模易名韩文公祠,如规定各地增置学田以作兴学等。丁允元卸任后落籍潮州城东,创海阳仙田乡,卒后墓葬今潮安磷溪镇英山凤地,后世建有丁宦大宗赐裕堂专祀,并定每年十一月十五为宗祠之公祭日。
丁宦大宗是一座建于明代的祠堂建筑,距今数百年而经多次重修,而保持有明清的诸多样式结构,古朴大气大方,颇为难得。我们这一行过去观礼祭祖,有同好玩笑说,千万不要让丁氏的老大们去潮阳参观祠堂,否则下一次丁大宗重修,可能就会金碧辉煌了,届时这些底蕴就会被刷新搞没了,囧。说得也不是没道理的。
丁大宗是一座三间三进式的祠堂,其大门楼很特别,是官式的八字门样式,门楼两副石鼓是明代中早期流行的海螺潮涌雕花款,祠堂内现悬有二十方金漆牌匾,包括十余方原有科举功名匾额,以及堂匾祠裕堂、卢省长题写的一代名臣等匾。
在丁大宗祭礼的整个过程中,身着汉戏服的一位礼生通一直在司理唱着仪式的进程,另一名身着汉戏服的礼生则充当引的职能,抱拳而靠在右肩下,引领着身着长衫盛装礼服的宗子、族长、族宦来到祠堂内各处,进行着各种仪式环节,过程庄严肃穆,特别有意思。不过,原来会不会是得有把扇子呢?
丁大宗的祭祖礼仪,基本是按照古籍《家礼》中所记所设而进行各项环节的,而以民国饶宗颐总纂之《潮州府志·风俗》中所载做对比,则也几无差别,有的,是细节上的不同或者环节的调动。最有意思的,是一开始降神环节,此处称纳主入座,即唱引领着宗子、族长、族宦依次从神龛中请出香炉请出神主,后各置于香案、中左右厅的神椅前案上,特殊的是,神主均未摆于神椅而置案上肴馔前。
《潮州志·风俗》载:祭祀之礼,俗尤重视,凡丧必祭,葬必祭,荣典必祭,冥寿必祭,上冢必祭,晋祠必祭,春秋必祭,此祭祖宗之礼也。上下丁祭,戊祭,文昌祭,此祭神之礼也。祭有普通礼及大礼等:普通礼,礼生二人,一兼通引,一人司祝,执事二人,司奉酒馔宝帛。大礼,礼生四人,一通,一引,二赞,执事二人,清朝概以生监为之,入民国后多学生充任。祭神则以爵位高者主祭,祭祖则以宗子及族贵者分主之。普通祭只在神位前行之,大礼,则多设一香案。至其仪式次序,如奏乐、开门、放炮、参神、盥洒、开樽、上香、读祝、初献、亚献、终献、酹酒、侑食、献毛血、受福、望燎、读嘏词等。所设祭品,如猪羊五牲,粢盛,粿品、菜羹、茶酒、俎豆、香烛、镪帛、冥衣等。祭文则盛赞所祭者之功德……
在三献礼的过程中,向先祖进献的内容也颇有有意思,有献龙、献凤、献官等,龙是虾,凤是鸡,官则是猪肝等。
此处祭礼是先诵嘏词,后读祝文,两者全场皆跪,毕而白纸嘏词配钱财、白纸贴红签的祝文均都焚化。读祝时,此处用上了现今罕见的祝板,古风犹存。诵嘏词后,即行侑食受福礼。另献毛血、灌茅也颇有不同之处。
三献礼完成之后,是全体献财宝,献完便进行撤馔而辞神即纳主升龛的仪式,升龛后还有进茶、放炮,执事着向先祖行揖,又转身向主副配祭者相互作揖,至此宣告礼成。
礼成后,丁大宗派下各房各祠的大猪马上就被抬离中厅,回各自公共空间进行分祚散福。
整个丁大宗的祭礼首亚终三献没有太明确的间断性,若非唱通说明确实不好辨认,当然三献是分配给宗子、族长、族宦三个类型的族人进行仪式却是清楚可见的。
旧年经由陈椰兄介绍,认识潮安的丁兄,丁兄邀请前往丁宦大宗参观祭祀典礼,然因事务繁多并没能成行,惦念着得要去一趟。这年己亥岁末,又近丁大宗的祠祭日,想起此事,约上怒马兄、小明、阿新三位,计划届时去观礼。时至,按计划一早出发,后抵潮安仙田丁大宗祠,一上午观礼整套活化石级别的祭祖古礼仪,大开眼界。
于此,先写个即兴预览版图文,待后将此次祭礼所拍摄全部照片整理完毕,再来做个图文全纪录梳理。于此,感谢丁宦大宗的招待,感谢丁兄的热心招待,感谢诸位岭东潮风同好偕行相伴并各种指点和文化分享。
声明
本作品为普宁青年摄影、岭东忘时堂、普宁村落荣誉出品。
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作者【安静声音】署名并保留水印。
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
图文不得直接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行为,违者必究。
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