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酒学院057-大都会 (Metropole)
第五十七篇
页数:84
酒名: 大都会 (Metropole)
酒谱:
1.5 OZ.(45ml) 白兰地
1.5 OZ.(45ml) 不甜香艾酒
2 dashes 柑橘苦精
1 dash 裴乔氏芳香苦精
搅拌法调製,滤冰后倒入冰镇过的鸡尾酒杯中,以酒渍樱桃作为装饰。
这杯是当年大都会饭店的招牌鸡尾酒,饭店位于纽约时代广场,是在上个世纪的交会之际,体育爱好者集会的胜地。
关于大都会 (Metropole)
1852年的纽约曼哈顿,在百老汇(Broadway)与王子街(Prince Street)上座落著一庞然大物,这占住一整个街区的巨型建筑就是大都会饭店(Metropolitan Hotel),后来因为南北战争的影响,经济萧条,于是这个奢华一时的饭店就在1895年熄灯并被拆除。
1882年位于纽约曼哈顿42街上的百老汇大概是长这样子
数年之后,康西汀(Considine)兄弟在西43街开立了另一家饭店,名叫大都会(Hotel Metropole)。如同经济的复苏,大都会饭店生意蒸蒸日上,于是这座比邻于百老汇与时代广场的豪华饭店,成为当时仕绅名流最爱流连忘返的地方。
当初这可是美国首家在每间客房裡,都有设立自己专属的自来水供应开关的高级饭店。随著饭店的来客络绎不绝,出入的份子也越来越多,西装笔挺留著鬍子的男子戴著高挺的礼帽,披著雪白披肩穿著礼服款摆的金发女郎,政客、富商、百老汇明星、土豪,甚至赌徒~逐渐地,进出的人越来越复杂,一如大城市的华美瑰丽,丑恶的一面也不惶多让,所有你想得到与想像不到的事都正在发生。
1912年的7月16日凌晨,赫尔曼罗森塔尔(Herman Rosenthal)被发现陈尸在大都会饭店中,而赫尔曼是纽约好几处赌场的老板。
后来,大都会饭店被改建为罗赛夫饭店(Hotel Rosoff)。
这是现在的纽约时代广场(上)与百老汇剧院(下)
都会的兴衰如同以往一直这麽地持续著,然而不只如此,整个时代都不停的在变革,我们所喝的酒当然也是,前几篇的叙述中,都有对于鸡尾酒的变革做了描绘,而大都会这杯酒,是以白兰地与香艾酒一比一的比例来调製,并且点缀些许的苦精,所以你也可以解读为,将老式马丁尼改为以白兰地当基底来调製的鸡尾酒。
根据大卫汪卓瑞克(David Wondrich),这位鸡尾酒历史专家在书中(Imbibe! P.249)的描述,大都会鸡尾酒,最早是被收录在乔治卡普勒(George J. Kappeler)的摩登美国饮品(Modern American Drinks,1900年) 中
在书中第39页,可以看到有 Metropole 与 Metropolitan这两杯鸡尾酒,最大的差异就在,后者仅使用是安格仕芳香苦精,并且最后在喷附皮油后以柠檬皮捲做为装饰。
调製心得
大都会这杯酒,我认为有趣的部分就在于一比一的比例,相较于一比一的曼哈顿或是马丁尼,白兰地与香艾酒的搭配颇为合宜,同为葡萄原料的搭配,口感圆润而尾段乾口,是杯不错的开胃或餐间鸡尾酒。
在许多酒谱中会指定使用法式的香艾酒,这样的调製方式在口感的一致性上的确颇有帮助,而较和缓的药草风味也会较大众味得多。
人头马VSOP(Remy Martin)搭配Noilly Prat香艾酒,喝起来令人有种"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感受,入口先是白兰地馥郁芬芳的香气,尾段则带有白酒微涩的口感与苦精的风味,入喉后香艾酒的药草香气又会渐渐地回到口腔中。
以轩尼诗VSOP(Hennessy)搭配Noilly Prat香艾酒,却会组合出一种类似咸葡萄乾的口感~喝起来融合度比较低。
但建议调酒老鸟不妨尝试意式的香艾酒,强壮的香药草风味骨干衬托出的白兰地风味也是相当迷人的。
人头马VSOP(Remy Martin)搭配瑞卡多纳(Riccadonna)则会互相将特色带出,算是不错的搭配。
相较前者,轩尼诗VSOP(Hennessy)较强壮的酒体,与意式香艾酒拥有较高的同质性,融合度也较高。
而我在马丁尼篇等也提过我对于"过期意式香艾酒"的偏好,我手上的三瓶马丁尼香艾酒(Martini)与瑞卡多纳(Riccadonna),都因为久放而有一个十分馥郁芬芳的韵味,很像某种坚果的风味久久不散,试过的都无一不惊讶地说「太夸张了吧! 这是马丁尼(香艾酒)吗!!?」。所以在香艾酒的种类上我并没有特别的指定。
裴乔氏芳香苦精(Peychaud's Bitters)在国内并没有正式的代理进口,苦精真缔(Bitters Truth)的克里奥尔苦精,虽多了茴香的风味,但在使用上会是最佳替代品。
而近代常用于取代香艾酒的丽叶(LILLET)在大都会上也颇适合作为替代,微酸的白酒风味和白兰地搭配可说是如出一辙(成分都是白葡萄啊~),而且调製出来,在口感上也是最为大众的一杯。
丽叶酒(LILLET)是近代鸡尾酒中最常拿来代替香艾酒的品项。除了以干邑白兰地之外,我连想到与大都会一样有着黑历史的经典的鸡尾酒杰克玫瑰(Jack Rose),所以我尝试了以美国苹果白兰地(Apple Jack)来调製。而如同一样是茴香酒但世界各地却都有的不同名字一样,以苹果为原料所蒸馏出的白兰地在法国称作卡瓦多斯(Calvados),而在美国,则叫做苹果杰克(Apple Jack)。
苹果杰克(Apple Jack)在融和性较干邑白兰地要来得高上许多。但与意式香艾酒搭配上在表现的强度上好像偏弱,会有香艾酒为主,苹果杰克变成次要的感觉~
以苹果杰克(Apple Jack)搭配Noilly Prat来调製,则是当天融合度与一体感最高的一杯,喝起来的感觉像是介于曼哈顿跟马丁尼之间,且富有果香。
不论时代或是流行,总是兴衰起落,很难有永恆不朽的事物,繁荣的都会如此,豪华的饭店如此,经典的鸡尾酒也是如此,这也令我想到国内"洋酒"流行的兴衰。小时候对于洋酒的印象几乎是与白兰地划上等号,那时的印象就是很"昂贵的东西",就像小孩子永远拿不到的玻璃柜最上层的发光物体,当然~这发的光只是因为"得不到的最好"而闪耀出的光芒。
随著年龄增加,开始听说威士忌好像也是很厉害的玩意,这时洋酒脑海裡的图案除了圆圆扁扁的"叉圈"之外,也多了几瓶叫作威士忌的东西。(那时当然还不知道调和威士忌和单一麦芽威士忌是啥东西)等到我真的开始喝酒的时候,听说除了酒店,已经没什麽人在喝白兰地了~
昂贵的白兰地一直是高级洋酒,而被视作便宜货的威士忌却越做越好,越调越"顺口",越调越符合国内人的口味与荷包,逐渐,口味与市场均已转型,而这样的脉络却不只在中国,而是世界性的。
或许也因为如此吧! 除了我本身就还蛮喜欢白兰地的风味之外,一种时代眼泪的感觉,也是白兰地给我的特殊感受。
又或许这个感觉喝起来有点寂寥,有点像是《Lost in Translation》中的鲍伯,从风光走到寂寞。
那么~在新的时代正不停地开展时,你又想喝点什麽呢?
用一杯酒,讲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