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齐桓公死后,齐国就无缘诸侯霸主的宝座了?
春秋初期,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后即国君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任管仲为相,使齐国逐渐强盛。齐桓公于公元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平定宋国的内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便以周天子的名义率几国诸侯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到了公元前679年,各诸侯与齐桓公在鄄地盟会,齐桓公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因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齐桓公不仅是春秋五霸之一,更是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不过,虽然齐桓公和晋文公齐名,并且都是春秋初期的霸主,但是,齐桓公死后,齐国就无缘春秋霸主的宝座了,与此相对应的是,晋国则在晋文公之后长期称霸。那么,问题来了,为何齐桓公死后,齐国再也没能称霸?反而晋国能长期称霸?
一
首先,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甚至学者全祖望评春秋五霸时,晋国占四席,分别是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与此相对应,齐国在齐桓公之后,则没能称霸中原,更没有实现疆域和势力上的明显扩张。等到田氏代齐之后,也即战国时期,田氏齐国才在战国中期崛起。
对此,在笔者看来,齐国之所以在齐桓公之后走向衰落,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齐国的霸业,实际上在齐桓公在位后期就开始奔溃了。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管仲病逝。众所周知,管仲和齐桓公之间,可谓相辅相成。因为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管仲得到了施展自己才华的大舞台。而正是管仲的治国才能,促使齐国的国力得到增强,为称霸诸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但是,公元前645年,管仲去世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临终劝谏,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而这,一定程度上为齐国的内乱埋伏了伏笔。齐桓公四十三年(前643年),齐桓公重病,五公子(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各率党羽争位。冬十月七日乙亥(前643年9月12日),齐桓公病死。
在齐桓公去世后,易牙、竖刁等小人为非作歹,而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等公子又为争夺君主之位大打出手。等到齐国结束内乱的时候,晋文公已经扛起了中原霸主的大旗,成为第二位春秋五霸了。在此基础上,即便之后的君主再有作为,也很难从强大的晋国手中夺取诸侯霸座的宝座了。也即在整体实力上,齐国本来就不如晋国。
三
春秋时期,齐国的疆域主要在今山东省一带,但是,在今山东省一带,齐国还存在鲁国这一强敌。而就晋国来说,疆域囊括今山西省全部、陕西省东部与北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河南省西部和北部、山东西北部与内蒙一部的广大地区,彼时,唯一可以和晋国抗衡的,只有楚国这一诸侯国。另一方面,在春秋时期,各个诸侯想要称霸,显然离不开周王室的支持。
对于齐桓公来说,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确实获得了周王室的支持。但是,齐国毕竟是姜姓诸侯国,而晋国和周天子一样,都是姬姓诸侯国。因此,等到晋国崛起之后,周王室自然偏向于支持姬姓的晋国,也即亲疏有别。此外,晋国作为姬姓诸侯国,对于鲁国、卫国、郑国、曹国、燕国等姬姓诸侯国的号召力,自然也比齐国要强。
四
最后,齐顷公在位时(前589年),齐军在鞍之战中被晋军打败,这也是齐国和晋国实力差距的重要体现。齐灵公在位时(前555年),齐国因背盟讨伐鲁国。晋国率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共十二家诸侯兴师伐齐,齐国再次败北。也即在晋文公之后,晋国作为诸侯的盟主,自然可以率领诸侯联军讨伐齐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在晋国的压制之下,齐桓公之后的齐国,自然没有什么实力和精力来图谋中原霸主的宝座了。
相对于齐国,晋国不仅综合实力更加强大,这体现在疆域辽阔,兵马众多等方面,其君主也是比较有作为的。在晋文公去世后,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维护和巩固了晋国的霸业,促使晋国可以长期称霸诸侯。总的来说,齐桓公称霸,固然是齐国实力的体现,但是,这也是建立在晋国没有全面崛起的背景下,在齐桓公去世后,齐国自身实力下滑,再加上晋国彻底崛起,齐国也就无缘诸侯霸主的宝座了,这一情况直到。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