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威震华夏的河北名将,仅这六位,其余都是浮云
众所周知,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中原地区,也就是以河北为中心的广大地域。河北处于中华大地咽喉之处,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无数将士于此折戟沉沙,也有无数豪杰于此扬名立万,但要说在河北出身的真正威震华夏的名将, 算下来其实只有以下六位(排名不分先后):
①李牧
李牧乃是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之一”,乃是赵国柏仁人(今河北隆尧县)。李牧一生只做了两件事,那就是上半辈子戍边抵抗匈奴,下半辈子回京跟秦国对垒。
李牧坐镇边关之时,以守待攻,固守城郭,匈奴连连进犯,虽然声势浩大,但是实际却没有取得任何胜果,只是白白消耗国力,而赵国边境人民却屯田待战,以逸待劳,十分惬意。
可李牧的守城之举,却被将士们认为是怯懦之态,以至于赵王罢去李牧军职。结果换将之后,匈奴屡屡入关,赵国节节败退,不得已之下又只好请李牧出师了。但真正使李牧名垂青史的,还是他的后半辈子了。
彼时已经到了战国末年,经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国力日盛。公元234年时,秦军就杀进了赵国城池,10万赵军团灭。次年李牧被任命为大将军,先是采取固守之策,等到秦军懈怠之时,再一举杀出,以少胜多,大败秦军,史称“肥之战”。
在之后,李牧又面对强大的秦军取得了番吾之战的胜利,是当时为数不多面对秦军能够获胜的将领。可惜李牧最终却死在王翦的反间计中。李牧死后,赵国就被秦国灭了。
②廉颇
廉颇跟李牧一样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乃是现在的河北定州市人。他是李牧的前辈,是赵国最初抗击秦国的名将。我们对于廉颇的印象,更多的可能是“负荆请罪”里颇有些嫉妒心但同时又知错就改的可爱将领,但实际上,廉颇在战场上的才能是极其强劲的。
彼时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一个是东边的齐国,一个是西边的秦国。而在廉颇的带领下,赵国就攻入了齐国之中,威震诸侯,成为当时鼎鼎大名的将领。而秦国当时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赵国除掉。
当时被授命讨伐赵国的,乃是战国大将白起。公元260年长平之战开始时,赵国大将赵奢已经离世,而丞相蔺相如业已重病在身,廉颇独自扛起了日渐衰微的赵国大旗,即便这样还跟秦军打得有来有回。
结果赵王中了反间计,把赵括捧上了大将军的位置,从此“纸上谈兵”就成为了千古笑话。而已经年迈的廉颇,到了后来还帮着赵国攻城掠地,获得了燕国的五座城池,最终含恨而终,以至于有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诗句。
③赵奢
赵奢出生于河北邯郸,一生共侍奉赵国三代君主,得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三王之器重,足见赵奢之才能。公元270年,秦国攻打赵国盟国韩国,彼时廉颇等人都认为秦国势大,不当救援,只有赵奢认为“将勇者胜”,是完全有机会击败秦国的,光是这份魄力就超乎寻常了。
而赵奢也做到了。到赵奢抵达秦国驻地阏与之后,示敌以弱,迷惑敌军,而后一击杀出,以仅仅几万兵马大破秦军10万大军,打赢了在廉颇等人看来都几乎不可能胜利的一场战争,从此封侯拜相,名留青史。
④乐毅
乐毅跟廉颇算得上是同时代的人,出生于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县)。上文已经提到当时的齐国极其强大,基本上东方诸侯国尽皆臣服于齐国大军之下。但是乐毅坐镇的燕国,面对齐国大军却毫不畏惧。
乐毅出使各国,以雄词强辩联合了各诸侯国,而自己则亲率燕国全军作为联盟之矛头迎敌而上,居然连战连捷,以弱胜强,一连拿下齐国70多座城池,直逼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败逃,而乐毅也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战略家。
⑤张飞
以上四位都是战国时期的名将,而张飞乃是三国大将,蜀国五虎上将之一,河北保定人。公元208年,曹操在赢得官渡之战后势力日大,彼时就开始攻伐刘备,刘备不得已逃亡,而张飞奉命去断后。他以二十余骑据水断桥,一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居然惊得曹操大军不敢前进。
公元215年,曹操已经从赤壁之战的失利中恢复了元气,依然稳居三国最强的位置。彼时曹操派遣大将张郃攻入汉中,张飞由此迎战,最终大破张郃军队,杀得张郃大军丢盔卸甲,仅剩10多人逃了出去,张飞之威名也因此更盛。
⑥赵云
常山赵子龙之名几乎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赵子龙赵云乃是常山真定人(今河北正定县),在官渡之战前夕就投奔了刘备,长坂坡时七进七出救出刘备幼子刘禅,赤壁之战后又为刘备夺下荆州四郡,声名大盛。
公元219年,黄忠斩杀夏侯渊之后,曹操震怒,故亲率大军西进,欲图一举剿灭刘备势力。可赵云率领大军,有如破风之箭一般在曹军队列中横冲直撞,最终又以疑兵之计吓退曹兵,最终乍起而攻,一套组合拳下来是将曹军打得落花流水,直接奠定了刘备在蜀汉称王的基础,名震中原。
>> 结语
以上六位,就是河北籍名将当中最为知名、战功最为显赫的古代名将了。他们成长于混乱的河北,却没有流于常人之列,而是屡建战功,流芳百世,完成古往今来都拍手称道的功绩,为后人所推崇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