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临证心得
以有形调无形
以无形治有形
无法胜有法
法无定法
马丹阳即马钰,北宋人。其精通针灸,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十二要穴(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列缺),可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的各种病证。其特点是选用四肢穴位,安全方便,疗效可靠。
1失语
患者,男,27岁。因失语10年,求余进行针灸治疗,于1991年4月17日就诊。代述10年前因和家人怄气离家出走,在外露宿一夜,醒后便不能言语,10年来多方医治无效。
查体:神志清楚,不能言语,听力正常,心肺腹部无异常,四肢活动自如。
证属因七情引起的失语,即行针灸治疗。
主穴:通里(双)、太冲(双),配穴:列缺(双)、照海(双)、哑门、上廉泉。手法:平补平泻。7d为1个疗程,每日1次。针刺得气后即起针,不留针。
针刺1个疗程后患者能小声说话,2个疗程后语言恢复。予参苏理肺丸、逍遥丸以善其后。
按语:失语因七情太过所致者重在心肝,喉部局部病变则调整肺肾。故以通里、太冲为主穴调心肝;列缺、照海为配穴调理肺肾;哑门、上廉泉局部取穴以开音。通里、列缺为手少阴、手太阴之络,“一络通二经”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调和。照海为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善治膈喉咙病变。诸穴相配,通调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沉疴痼疾,应针而愈。
2癔病性瘫痪
患者,女,47岁。因四肢瘫痪10日余,于1996年12月8日就诊。自述10d前因家庭矛盾生气后出现四肢活动失灵,在外院输液、口服中药、针灸等法治疗无效,患者病情加重,以至手不能摄,足不能行,身不能翻,而来我院诊治。
查体:血压15/12KPa(1KPa=7.5mmHg),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视听正常。心肺腹部体查无异常。上肢肌力Ⅱ级,下肢肌力Ⅲ级,四肢腱反射对称引出,肌张力减低,感觉存在,无病理征。
诊断:癔病性瘫痪。
治疗取穴,主穴:足三里(双)、内庭(双)、曲池(双)、合谷(双),配穴:通里、阴陵泉、太冲、环跳、阳陵泉、绝骨、肩髃、均取双侧。针用泻法,每日1次,针刺9d痊愈出院。
按语:根据《内经》“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取手、足阳明经穴曲池、合谷、足三里、内庭为主穴,一经两穴,通经接气,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掌受血而能摄,足受血而能步。
本病因于情志所伤,配穴通里、太冲、阴陵泉调理心、肝、脾三脏功能,调畅气机,通调血脉,气血流通,则四肢筋肉得养而运动自如。肝主筋,故取筋会阳陵泉;肾主骨生髓,故取骨会绝骨,两穴相配,有坚筋强骨的功效。脾主肌肉四肢,故取阴陵泉化湿热以健运中州。诸穴配伍相得益彰,临证用之多验。
3急性腰扭伤
患者,男,35岁。于1994年8月7日就诊。因驾驶车辆不慎腰部扭伤1h,疼痛,行走困难,以左手支撑腰部,躯干向患侧倾斜30°,搀扶来院。
即刻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委中(右)、承山(右)、足临泣(双)。手法:捻转补泻法,以泻为主。针刺时嘱咐患者活动腰部,待疼痛消失,活动自如即起针。针后患者活动自如,驾车而去。
按语:足太阳膀胱经分布于背腰部,取委中配承山,一经两穴,通经接气,疏通足太阳经脉,经脉通、气血和则邪自去。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与带脉相通,带脉束腰而行,三穴相配,纵横交错,疏通腰部经络,所谓“通则不痛”。
4多汗症
患者,男,15岁。因汗出不断3个月,于1999年6月23日就诊。其父诉夜晚汗出湿其枕褥,白日汗出湿其衣衫。见其前额、发际、颈项、胸前、背部、手足心汗出。
检查:心肺腹无异常。无结核病史,排除脏器实质性病变。
给予针刺治疗,取穴:先泻合谷,后补复溜。手法;采用迎随补泻法,得气后即起针。每日1次,针刺5d而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针灸大成》言“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临床用之多验,且不论自汗、盗汗,用之均获良效。笔者常以迎随补泻而施之,效如桴鼓。
体会
经络辨证是针灸学的精髓,临床针灸辨证,首须辨经。临床取穴必须在经络辨证的基础上,着重何病取何经之穴,使治疗有明确的针对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始终以通经活络、畅调气机为原则。取同一经脉的两个相应腧穴,起到通经接气的作用。
灵活应用捻转、提插、迎随等补泻手法施治,注重得气。《针灸大成》针时一是随时询问患者的感觉,二是医者细心体会针下感觉。切忌插秧,不闻不问。
文章来源:《中国民间疗法》,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旨在分享,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温馨提示:
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
仅供大家参考学习并交流
此文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请在医师指导下操作使用
本文由灵素馆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