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谜: 帝舜末年南巡的故事
此处今日天条,曾有网友问我:舜都在山西省蒲坂,他为何要到很远的湘西苍梧零陵县哪里去,后又野死在九嶷山?难道真合了《竹书纪年》:“尧德衰,舜囚尧,禹逼舜”谣言?
小儿无娘,说来话长!且听老严慢慢地说来。自从帝舜接了尧班,成为天下共主天子帝王之后,舜的父亲与继母三天两头就来找舜,要他给他同父异母的的弟弟开个后门,封个好地方,这叫舜好为难,一拖再拖,实在逼得没办法,只得把弟象分配到广西与湖南交界,没人肯去的是个非常艰苦地方,现湖南永州东安县地区,舜时有庳氏,夏商周时氐氏,秦时象郡,
《诗经.商颂》:“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享,莫敢不敬王,曰:商是常!”羌为前西夏,氐在羌之南。
《史记》:“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司马迁一时糊涂,《周书》、《尚书》、《孔子家语》、《全州记》等皆谓“舜五十载陟于苍梧”。而非在帝舜三十九载。
帝舜三十四年冬天,公元2067年,霜降之后,草木仍旧青葱,并未凋萎,大家以为稀奇,有人说是草木之妖。伯禹道:“这不是妖,是东木气太盛之故。”
帝舜听后笑道:“恐怕是应在你身上呢。朕德在土,你德在木,克土的是木。前年青龙出现,青色属木,连年草木非常畅茂,亦是木的征兆。照这样看来你可以接我班,代替我的位置了。”
伯禹听了非常惶窘,稽首固辞。帝舜亦不再说。两天后帝舜在朝廷向群臣道:“古来君主治道告成,总要举行封禅之礼,以告成功于天。如帝喾及先帝各朝都是这样的。朕忝承大宝三十余年,仰赖先帝的遗烈,及尔等大小臣工的辅佐,居然四海平安,亦可以算为成功了。朕想举行一次封禅之礼,诸臣以为如何?”
群臣听了自然无不赞成。于是由秩宗伯夷筹备一切,择定了日期,率领群臣径到泰山。所封的是泰山,所禅的亦是云云。礼毕之后帝舜向群臣道:“朕有私事,尚想归去南方省母亲墓一次,不免要勾留多日,你们各有职务,可先回去吧。”
群臣闻言纷纷先归。帝舜带了几个随从护卫到浙江上虞余姚,上了母亲的坟,然后向各处游览。在回程路上偶然到得河南与山西交界的一个地方,名叫鸣条。爱其山水清幽,便叫人造了几间房屋为离宫,就此住下,不回蒲坂了。于是《史记》便有舜六十一岁践帝位,九十五岁使禹代舜摄政。
原来帝舜这个办法,就是帝尧作游宫于成阳的办法,避开都城,好让伯禹独行其志,省得他有事总来禀白,可见帝尧、帝舜的心肠正是一样的。
舜九十五岁而使摄政,是为伯禹。而舜作顾问,
五年后舜在开封休养地鸣条,有一天忽见外面邮差送来一封信,说是从有庳国送来的。帝舜急忙接过来,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道:阔别觚棱,瞬经十载,河、汾瞻望,靡日不思。本拟应循例入朝,藉修君臣之谊,亦朕兄弟之情。
不意前载猝得痼疾,医药罔效,恐难久延。伏思弟早岁瞀谬,屡屡开罪于兄,承兄推骨肉之爱,不忍加诛,仍复分茅胙土,俾享尊荣,此德此恩,高天厚地,犬马齿虽尽,九泉之下仍当衔感不忘也。
“弟年逾期颐,死亦何恨?所恨者不能归正丘首,并与兄为最后之一面,殊为耿耿耳。敤妹闻亦困顿床褥,衰颓之身,恐难全愈。如弟噩耗到日,千乞勿使闻知,以增其悲,而促其生。并望吾兄亦善保玉体,勿为弟作无益之悲!则弟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书不尽意。”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这封信的大意是:我已年老多病,死也正常,遗憾的是死后不能葬在我出生的地方,也不能见到我兄长最后一面。我小妹妹也因久病难治不起,长困在床,看来命也不久长。如果兄长知道我死去的消息,就请兄长千万不要告诉她,以增加她的悲伤,因过度伤心而去世。我也希望兄长能多保重身体,不要因为我的去世伤了身体,生生死死,人之常情,我死犹生,你就当我生在另外一个世界,书不尽意,一下也说不完,还是留作见面后再说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见了这封信,舜能不动心,在耉老之年,跋山涉水,千里遥遥去探望他?虽不同母,但却同父矣。
大家还记得《史记》之谓:舜父瞽叟,因舜母得病早死而娶后妻生弟象,瞽叟宠爱后妻子象,常欲杀舜,舜被逼在野,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为生。舜父、继母,弟象多次设法欲使舜处于死地,皆被舜破解逃脱,即便如此,舜仍是不忘孝心,舜成为帝后,载天子之旗,还封弟象为南方湘西象郡的地方为诸侯王。
帝舜看完之后,即顿足说道:“朕弟病危,朕须亲往一视之!”伯禹道:“南方道远,帝年岁已高,恐不宜于长途跋涉。”帝舜道:“不打紧,朕自问尚可支持。”
伯禹知道帝舜天性友爱,他一定要去,是无人可以拦阻的,只好不言,告辞而去。这里帝舜就进室内,吩咐女英和登北氏预备行李。女英等闻之皆大惊,苦苦劝阻。
帝舜哪里肯听,说道:“吾弟病危,在理应该前往看视,况且现在祝融降于崇山,南方之地讹言朋兴。三苗之国本性好乱,而又迷信鬼神的,会不会因此而发生变故,均未可知。
朕虽已将大政尽行交给了伯禹,但是于国于民有关系的大事,我仍当尽其义务,不敢以托付有人,而遂一切不管。所以我此番出行虽是私情,但还带一点急公义,就是镇抚南方。你们还是赶快为我准备准备吧。”女英等听了没法,只得督促宫人去作些预备。
帝舜一个长女是嫁给伯益的,此外还有两个小女,一个叫宵明,一个叫烛光,都是登北氏所生,年纪都在二十左右。听见说老父亲要远行,也赶忙一齐来劝阻。帝舜叹口气道:“你们来劝我,亦见你们的孝心。但是你们的意思不过是认为我巳年老,怕我死在外面就是了。殊不知人之生死是有天命的,要死不必一定在路上。不该死不必一定在家里,你们放心吧。二女问道:“那么母亲她们是否也一同前去?”
帝舜道:“不必,不必。还是朕轻车简从的前去为是,大队人马又费周折了。”官明道:“那么父亲路上无人服事,怎么办呢?”帝舜道:“不妨事,朕自有随从可以伺候。”烛光道:“父亲带了两个女儿去,如何?”
帝舜忙道:“动不得,动不得。你们岂没有听见高辛氏女儿的故事吗?南方蛮苗性质不好,你们岂可前往轻试呢?”二女听了,不敢复盲。但念父亲垂老远征,骨肉乖离,实属可伤:姊妹两个只得暗暗共去垂泪。
过了一日,行装办好,正要起身,忽见伯禹带了百官前来劝止,说道:“现在有苗气势正高,心怀叵测,帝上已高年,岂可冒此险?还是以慎重为是。”
帝舜道:“朕以至诚待人,想有苗亦不会为难我。倘有变故,我自有应对方法,你们就大胆放心吧。不过你们一定要跟随我,我也没意见。
直到云梦大泽,果有人报告有苗国君。有苗国君大惊,不知帝舜此来何意,连忙召集群臣会议。
此时三苗王成驹已亡,继任的新君非常平和,亦颇有远虑,当下就说道:“放他过去吧,不必刁难他。”有苗国君道:“虞舜久已不巡守了,前几次巡守都是由禹代替行使的,此次忽然亲自来,难免不有阴谋。”
那继任的人道:“有庳国君是他的胞弟,前数月闻得正在患病,虞舜此次来肯定是去探望弟病的。而且听说所带的人不多,又无刀队护送,必无他意,就放他们过去吧。”
有苗国新君正要答应,旁边一个臣子谗言道:“依我看来,不应放他们过去,等他来了之后先擒住他,将他弄死,或者将他关起来,叫人和伯禹去说平分天下。他们要保全虞舜的性命,一定会答应,岂不是很好吗?”
那继任的新君道:“我看不好。虞舜向来号称以德服人,四方诸侯和他要好的多,不比伯禹,崇尚武力,诸侯和他要好的少。况且他又是天下的共主,年纪又大了,现在轻车简从的来到此地,并无不利于我们的形迹,我们无端把他扣留起来,或把他弄死。四方诸侯必定不赞同我们的做法,这样我们就会被孤立了。
况且伯禹久有即位之心,恨不得舜不死,他这个天子的名义还不能实现。我们如果把舜拘留起来,或弄死他,那么他正中他的下怀,可以提早即尊位,而且正可以趁此借报父仇之名,奉词伐罪,与我们为难,以作为他统一实行中央集权之计,岂不是我们倒反而不利吗?
我的意思,虞舜此刻已是近百老人了,能有几日好?我们乐得给他一个顺水人情。所以我说不但应该放他过去,而且此刻就要去迎接,一切礼节要极其恭顺到位,做给四方诸侯看看,知道我们对于中央政府并无不臣之心。那么将来伯禹如果再用非法的政策来箝制我们,我们就有理由反抗他,而众诸侯自会站在我们这边了。”
有苗国君听了这番话,极口称是。于是即刻带了许多侍从,备了许多礼物,亲自到云梦大泽南岸迎接朝见。这时各地诸侯一路扈从帝舜而来的已不少,声势浩大,盛况空前,有苗国君这才佩服那些谋臣的见识高远。朝见之后,就随同各路诸侯直接护送帝舜到南岳。
这时南方诸侯听说帝舜南巡,来朝见的特别多,帝舜遂和众诸侯说道:“朕此次南来是私人行动,并非正式巡守。承你们远来迎接,我非常的感谢,心中也确实不安,既然你们已来,我就与你们借此一叙,亦是难得之好事。
众诸侯听后是格外倾心吐胆的诚服,就是心怀叵测的有苗国亦打消他的异志了。
有人说,这是帝舜的神道设教,一种制服苗民的策略,不知究竟是不是。后来帝舜又与众诸侯就在坛下一座宾馆中共同宴饮。这日正值月中望日,一轮明月高挂天空,照得万里河山如银似水,都觉快乐非凡,尽欢而散。次日,诸侯纷纷告辞归去,帝舜亦载了玛瑙宝露瓶再向南行。
一日走到零陵,离有庳不远,忽有人来报,说有庳国君已去世了。帝舜手足情深,当然伤悼之至,但亦无法可想。本来载了宝露中药前来,原想仗它的力医治弟象病的,现在人既死了,那么这宝露亦无所用之。于是就将它安置在零陵之地,自己却与随从们急急趱行。
帝舜到了有庳之后,在弟象灵位前恸哭祭奠一番,自不消说。一面仍叫象的长子承袭君位,并训勉了他几句。象的事情至此总算结束。回想象的为人,屡谋杀舜,又想篡夺二嫂,平日又非常傲慢,可谓极无良心之大恶人了。
但自经帝舜感化之后,颇能改恶从善。他在有庳地方虽然没有一点实权,一切治民的方法统由帝舜所派遣的人做主。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毫无政治知识,并不去顾问,又不去掣那个代治人的肘。又不是今日要这项,明日要那项,做那骄奢淫佚流连荒亡之事。所以几十年之中,有庳的地方治理得还是很好。
那些当地老百姓是不知道象没有实权的,都以为是他用人得当之所致,因此无不歌颂他。在他死了之后还给立起一个祠堂来,春秋祭祀。这样看来,象这个人还不算是下愚不移,还算是个中材之人。然而舜竟能够感化他,这种精神教化力量亦可谓非常伟大了。
现在灵博之山还有他的祠宇,大家尊他为鼻天子祠。虽则中间给唐朝的柳宗元所毁,但是不久依旧复兴。直到明朝,王阳明先生且给他做了一篇祠记。一个不孝不悌的人,有如此结果,亦足以自豪了。
再说帝舜自从象死之后,郁郁不乐,随从怕他发病,都劝多出外游玩散散心。帝舜也依了他们,就向东南而行。一日,行到苍梧之野,路上遇见一个人,仙风道骨,气概不凡。帝舜诧异,就上前与他施礼,问他姓名。
那人知帝舜是天子,亦非常起敬,慌忙答道:“小人姓何,名侯。今日得遇天子,真是万幸。”
此人是谁,道家著名人物抱朴子葛洪在《真诰》中说他是比戎长,道家人物,姓何,名侯。后来舜就是吃了他的仙丹一命呜呼的。
这种仙药道家称五石散,它主要由白云母、硫磺、赤石脂,钟乳石、紫石英等五种矿石组合炼成。并且要用温热好酒,也就是酒精少的醇酒作药引,后来周朝的周穆王也是吃了此药,在他五十五岁时早死在河南汲郡,也就是出土《竹书纪年》的那个地方。
据说病人吃了这种壮阳仙丹之后,反应极为强烈,先是全身发冷,然后又全身发烫发热,冷热交替,出现幻影,就像打摆子疟疾一样,面红耳赤,全身出汗,五脏六腑烧得难受,简直是生不如死。据舜的随从说,帝舜死时正是这种现象。
既然有此危险,为什么一些道家人物,帝王将相却热衷
于它,有其害必有其益,吃此药要用得法,因为此为去阴壮阳猛药,要掌握药量分寸,视人而为。用得恰当可以增加阳寿,但是对一些身体太弱,例如周穆王就不适用,另一方面对一些年迈近百岁老人也不适用,例如舜帝。
发热出汗,是排湿毒,排得过火,则适得其反,阳气大泄。所以吃药治病也得掌握的火候。如发现不对劲,就应该立即“寒衣、寒饮、寒食、寒卧、极寒益善”,脱衣卧冰,饮食寒性。所以此药又名寒石散。
舜死后“葬在衡山之阳,而弟象葬在衡山之阴”。衡山南岳,是指葬在衡山之南方,而湘西苍梧正是。舞葬九嶷何处?有兴趣者,可去查看湖南长沙马马堆出土帛书地图遗上有舜庙遗址。
帝舜三十四年,帝褝泰山后,而迁居呜条,使禹摄政,三苗不服而有叛,舜咨询禹,禹征三苗,有苗朝贡。三十九年有苗氏又叛,禹欲征,舜曰:以德可也,禹舞干戚,化干戈为玉帛,三年后三苗归顺。
至于三苗君比戎长是恶意还是善心,以及后来的许多故事请看老严在此前在此处发表的另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