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罗马城


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追随着虹影新作《罗马》的脚步,我又“游览”了这一座饱经沧桑的“绝美之城”。

*

这座经历了无数的岁月洗礼,如今虽然“垂垂老矣”却依然“光彩熠熠”的历史名城;

这座保留了人类文明最精致的造物、最非凡的想象、最神圣的光芒的文化之都;

这座承载了无数人对于爱的千回百转的执着、对于美的水浇不灭的渴望的梦幻之乡......

它见证了奥黛丽·赫本最灵动娇俏的天使模样,以及公主和平民最火树银花又哀婉苍凉的爱情故事;

它聆听了伍迪·艾伦镜头下的男人,在众人瞩目的歌剧院,边站在莲蓬头下淋浴边动情忘我地引吭高歌;

它闻到了费里尼的电影当中,充满世纪末的华丽,混杂着欲望升腾和死亡苦涩的尘嚣味道......

雕塑家、文学家、电影导演......

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用自己的款款深情,为罗马这座城市,添上属于自己的温柔标注。

走在罗马城中,分分秒秒,都仿佛是走在艺术家的柔情瞩目当中,走在一部浪漫文艺片的棕黄色调当中,走在一部洋洋洒洒、精彩纷呈的历史画卷当中。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罗马城池,有些人曾经抵达,有些人始终奔波在路上。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绕不开这个名字。

因为在梦里,它永远是那样华丽而丰饶;

因为只有抵达罗马,才能收获内心被神赐福般的诗意与安宁;

因为罗马,不仅仅只是一座城市,更是一种爱与美的理想。

我相信,我已经慢慢进入《罗马》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

*

我已经慢慢开始忘记,阅读虹影小说的那几年大学时光。

《K——英国情人》、《女子有行》、《上海之死》、《上海王》......

那些寂寞与丰盛、那些颓唐与绮丽、那些对于爱与性的隐秘渴望与探索、那些对于远方的执着追逐与落空......

直到她隔着几排观众,坐在我的面前。

我好像又看到那一本又一本小说里,神情复杂,眉目中写满风尘与沧桑、心中始终怀有热望与颓唐的女子。

她时而走在逼仄的窄巷、时而躺在华丽的温床、时而与男人温柔对视、时而在静夜里咬牙切齿。

虹影小说的冷艳与魅惑,对于躁动而苦闷的青春,像是于无声的夜空忽然开启一扇窗。

听见冷冷月色下,有一种声音在喧嚣鼓噪。

与性别无关,只是将欲望与人性袒露,通透而饱满。

是对于深渊的凝望与试探。

是一种更深地遁入,哪怕代价是外表的暴烈、冷漠与不羁。

这是涉世未深的青年人,最喜欢展示给世界的样子。

或许。

*

二十四岁,再读她的《罗马》,我开始懂得一些曾经被我所不屑甚至摈弃的明朗、热烈与华丽。

又或者说,时光在悄然转变读书人的同时,其实也在暗暗雕琢和充实作家本身。

那是岁月的加持,那是光阴的智慧,那是经验的累积,那是人生一路上的,风风雨雨,柳暗花明。

小说透过两个生长于重庆南岸贫困区的少女慢慢“蜕变”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不同时代语境下女性的斑斓命运,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念最终指向的十分迥异却也殊途同归的曼妙人生。

两个同样出生于并不圆满幸福家庭的重庆女孩儿——燕燕、露露,经历了苦涩残缺、晦暗寂闷的童年,用时下流行的话语就是,都带着原生家庭的“毁伤”。

在岁月的长河里殷勤跋涉,在人生的路上跌跌撞撞。

直到成长为,能够牢牢握住自己命运咽喉的独立女郎。

她们——

一个毕业于清华大学,千里迢迢拖着行李箱,飞到罗马和意大利校友皮耶罗结婚,却在婚礼举行的当天,听到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这并不是她想要的爱情避风港,于是选择逃离,和认识才数日却能够畅谈电影文学、过往人生的男人“演出”了一段媲美《罗马假日》的浪漫缱绻故事;

一个是风情万种的女明星,交际往来的,也是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有一个身为富商、有品有德的未婚夫,但是在名利场的衣香鬓影里面,难以“片叶不沾身”,最终失去了一次,被在罗马这样的浪漫之都求婚的机会......

五又二分之一天的时间,几个被欲望、被情爱、被宿命、被城市、被历史裹挟着的男男女女,演绎了一段又一段,唏嘘惆怅、摇曳多姿的故事。

重庆,为两个女孩儿的生命,刻下了永远无法清洗的烙印和伤痕;

而罗马,却成全了两个女人的人生“蜕变”——

燕燕曾固执地以为,皮耶罗已经是接近完美的爱人,能够和他结婚,是一种幸运,因为婚姻对于大多数女人而言,始终具有无可比拟的诱惑,因为与一个男人珠联璧合,始终是许多女人内心定义自身圆满的天梯,即便因为成长环境的缘故,对于婚姻她未必没有心存恐惧,尤其是将要应对皮耶罗一大家子人构成的复杂人际关系网络;

露露不无自负地觉得,王仑牢牢攥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渴望拥有的,一定都能够得到,不管是名利,还是爱情,而且要就只要最好的,因为她的美丽,供养了她的骄傲,她不会想到有一天,这个为她“俯首称臣”的男人,会爱上另一个匆匆认识、与自己性情气质“截然不同”的女人......

婚姻固然美丽,但是否应该为了结婚而结婚,是否应该忽略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渴望,放低自己最本质的需索,淡忘自己最切身的矛盾,而选择皈依?

男人固然重要,因为他能够填补一部分真切而深刻的缝隙,因为他能够满足一个女人对这个世间所随身携带的种种渴望,因为他能够加持一个女人的成长轨迹,但是,是不是只能依靠男人,女人才能够逢凶化吉、柳暗花明?

燕燕逃离了婚姻,露露放弃了对于一个男人的执迷,但是最终,她们殊途同归地,更加深切具体地,拥抱了自己。

男人,只是她们山长水远、披星戴月找到自己的一座一座桥梁。

她们也曾全情投入,但是关键时候,她们更懂得,听从己心。

她们早已不再是几十年前,内心凄惶、身如飘萍的“旧女性”,甘心情愿或者无可奈何地在命运野兽的疯狂喘息声中零落成泥;

她们更不是被监护人牢牢握在手心,面对突如其来的霸凌或者欲望而迷茫恐惧、而焦灼懵懂的少女......

在新时代的风云变幻当中,她们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执着英勇地追求。

长江水滚滚东流,从来不曾止息,但是她们一步一步,都在靠近内心的彼岸;

山城重庆的小巷曲折悠长、吊脚楼古旧沧桑,她们的身影,却早已不在那片瓦遮头的生活里,苟延残喘,危如累卵。

她们勇敢、独立、自强、坚韧。

她们积极、健康、敏捷、明朗。

或许这,才是这部小说如此动人的魅力之所在。

从这个维度上而言,《罗马》像是虹影写给这座城市的情书,天女散花,流光溢彩;

也像是她写给“新女性”的一封情书,言辞恳切、饱含深情。

*

这个故事,未必只能发生在罗马,但正因为是罗马,才让它如此波光粼粼、如此摇曳多姿、如此板上钉钉、如此教人相信。

张爱玲“沦陷”了香港,成就了白流苏和范柳原的倾城之恋;

虹影“游遍”了罗马,叫眼花缭乱的男男女女,借助这座城市,照见自己的内心。

这本小说,未必只是有关爱情,它还勾勒出不同时代的女性在风雨飘摇的世道生存,所会遭遇的种种磋磨。

罗马,赋予了它的绮丽和厚重;时代,奠定了它的苍茫和深刻。

看完这本小说,再去思索“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以及“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两句话,便觉得十分妥帖与恰切。

罗马这座城市,宏伟壮观,历史苍茫,人们对它赋予了太多的深情与厚望。

自然,它也经历了血与泪的洗礼、硝烟与灾难的摧残。

这背后,是无穷无尽的建设与革新。

人生,不也是如此吗?

谁的人生是一蹴而就的呢?

谁不需要经历高山低谷、穿越幽暗隧道、寻觅心灵的安稳倚靠,最终抵达生命的朝圣之地呢?

谁的明朗与辉煌,不是漫长道路上的荆棘幽暗铺垫而来的呢?

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在建立属于自己的罗马城。

不管是燕燕、露露、皮耶罗,是王仑,是虹影自身,还是读这本书的我们。

其实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迷津暗渡,每个人最终也都会有自己的柳暗花明。

像亦舒在她的小说里写的:

“风景那么好,我们的生命还有很长一截,路的确是弯曲一点,但有什么关系,我们最终会到达罗马。

如果罗马只是罗马,它必不至于实现今日这般的辉煌。

因为罗马不只是罗马,它更是一个人内心所憧憬和向往的,象征这世间一切最辉煌美好的存在。

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人们对于永恒和欲望的痴迷,对于超越自身的虚弱与渺小的渴求。

它是一个梦,一个亟待被实现的梦。

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正一步一步,走向自己内心的罗马城。

在罗马,最美好的事,不是邂逅一场跨越阶层的恋爱,不是遭遇一片世无其二的风景,而是会晤从所未有的,圆满舒展、自在如风的自己。

这也是虹影这部作品《罗马》,带给我的最美的启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