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药一体(火神门)
前面第二讲我们主要讲脉,这一讲我们讲脉法药一体论。我们前面讲了扶阳医学的三个特殊脉象~紧脉、滞脉和劲脉。现在呢我们就以这三个脉象为主,从右手脉开始讲起,抓住几味常用的药,谈一谈脉法药的对应关系。
我们讲立法呢,总体上还是分为大法、常法、法中法、法变法这几大类,所有病的治疗也同样遵循着桂枝法、附桂法、附子法、非附桂法这四个立法方向。临床中,我们根据脉象以及四诊的情况来确定大法。一是切脉有表证且阳虚时,用桂枝法;二是切脉是里证且阳虚时,用附子法;三是切脉表里皆阳虚时,用附子桂枝法;四是其他情况时,用非桂附法。关于立法的问题,我们在后面的章节有非常详细的讲述,今天不多说。现在我们讲一些简单的脉药对应关系,更多内容以后再讲。
一、右寸肺脉
第一组:石菖蒲、法夏、西砂仁
肺脉较常见的主要有两种脉:紧脉和滞脉,滞脉反映的是肺气不足,紧脉反映的是肺有寒。肺脉紧,我们就用石菖蒲,石菖蒲的应用指征就是肺脉紧,也就是在桂枝基本法里加石菖蒲20g。
如:桂枝10~30、术15、草5~15、楂肉15~20(小茴20)、姜20~60。+石菖蒲20。
肺脉弱、或滞带紧象,这就表明肺气不足而且有寒,我们用石菖蒲20+砂仁15+法半夏20,这三味药联合起来就是补肺气袪肺寒的。
如:桂枝10~30、术15、草5~15、楂肉15~20(小茴20)、姜20~60。+石菖蒲20+砂仁15+法半夏20。
肺脏有寒且肺气弱,可以选用石菖蒲+砂仁+法夏这三味药,这三味药的联合使用能够增强肺气祛肺寒。因为法夏主要是降胃的,下面有肠,在先天同属于土,肠胃相连,合主消化。医圣仲景在《伤寒论》有云:胃中有燥屎五六枚,即有此意也,胃里不可能有燥屎,燥屎在肠里。况且从胃到大肠为水谷二道,用法夏解决了水谷二道肠胃的问题,大肠与肺相表里,其肺当然也可行治节之功,宣降与通调水道的功用即可恢复,所以在此处也可以把法半夏定为肺家之药。
石菖蒲这味药可以开上焦膈间和膻中,卢太师说“石菖蒲通心窍而达重楼”,心窍即指心包和膻中,从膻中达重楼,故而开上膈也。文师太说其可以拉降相火,五行中最大的降就是肺的降,故而石菖蒲定为肺家之药。在这里给大家提醒一下,孕妇外感不可用石菖蒲,否则有流产之虞,一切开窍及破气药均不能用。孕妇外感,在膀胱脉不是很紧,肺脉有紧时,可用黄芪加砂仁取而代之,此寓温水止咳之意,这是取自卢太师妇科要诀之心法。
西砂仁为什么可以放在右寸肺脉?因为肺主降,西砂仁的功用是纳五脏之气归肾,也是降,最关键是砂仁与石菖蒲、法夏三味药的联合使用可以袪肺寒,三味药联合定位在右寸肺脉上。砂仁品种有二种,一则西砂仁,外壳椭圆形,形长而纳降力强,可纳气归肾。二则是阳春砂,外壳圆形,可纳气于虚灵之中宫,走中焦,以健运脾胃。两者皆可降,只是降的力度有所差别。石菖蒲,砂仁,法半夏,这三位药都可降,正合水谷二道以宣降而行脾胃运化之意,故而将此三味药的联合使用定位于肺家,可增强肺气祛肺寒。
这三味药联合使用可以祛肺寒,特别是外邪将尽之际常常使用此法,彭师把这个法称之为桂枝综合法。这三味药亦可选择而取舍用之,关键要看病患感受寒邪的深浅程度。例如,刚刚外感的时候就最好不用砂仁,因砂仁有收纳之能,恐使寒邪入里,此时只用法夏和石菖蒲即可。等到膀胱脉紧象不重的时候,外邪将尽之时再加砂仁,桂枝综合法就寓此意而立。
现在我们谈一谈桂枝综合法的应用要点:
1、凡风寒外邪将尽,但脉还浮紧,均可使用此法。
2、如脉浮高血压者,可加天麻。贡术+楂肉+天麻相合,既可稳定血压又可以降压,脉浮主风(或外风或内风),天麻可祛外风镇内风。
3、易汗者则用淫羊藿,贡术+淫羊藿可以调和阴阳,引太阳入太阴,防汗多伤阳。
4、食差者可加炒大麦芽,大麦芽与楂肉配合,化积谷顽食。大麦芽+楂肉+西砂仁+甘草等配合,脾胃皆畅,运化四达。
5、肌表有寒可加生陈皮,陈皮行气开郁,外通皮毛,内通网膜,通脾肺而舒肝。
6、鼻子不适,鼻过敏,鼻窦炎患者可用石菖蒲+白辛夷,把肺气䃼起来的同时,就可以解决鼻子不适的问题,此药物配合也可以在附子法里运用。如:制附片80,贡术15,茯神15,法夏20,石菖蒲20+白辛荑20,白芷20,砂仁15,楂肉20,淫羊藿20,炙甘草15,生姜80;三付。
考察肺脉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考察肺脉要与左尺膀胱脉同时考察。在桂枝基本法里,若仅仅只是肺脉紧,用石菖蒲+炒小茴;若肺脉与膀胱脉均紧,则用石菖蒲+南楂;这是区分南楂与炒茴香的脉象标准。比如但见外感鼻塞,流涕,发热,全身不适等症,其相通的膀胱脉也紧,膀胱脉紧反应的是太阳受寒,桂枝法里用南楂肉。膀胱脉不紧或紧象不重的,基本法里用炒茴香,就不用南楂了。此法这么简单,一个肺脉和一个膀胱脉,就这么配合起来了考察脉象和用药。
我们再谈谈淫羊藿,在桂枝法中,淫羊藿这味药就是沟通阴阳的,具体定位就是引太阳入太阴。淫羊藿可以内通薄膜之纤维,外通皮毛之微阳,有引阳入阴,启阴交阳之能。具体的说,就是引太阳入太阴,一个手太阴肺,一个足太阴脾,太阴肺通调水道,太阴脾主运化水谷,母子相依相印,右关脉与右寸脉相引相通,水谷二道得其常,气血津精得以生成,故而淫羊藿这位药为沟通阴阳之要药,引太阳入太阴。
用桂枝法驱邪将尽之时,我们在处方时常常加淫羊藿让患者再吃一付,其目的就是用淫羊藿来打开三阴之门。犹如北方人冬天烧的火炉,晚上睡觉的时候,填好煤,合好盖,早上起来,揭开炉盖,拿一根炉条自上而下捅一下,上下就透气了。淫羊藿就是这根炉条,把太阳到太阴再到冲脉一捅,火苗就出来了,这里的火苗就是命门火,故而卢太师曰:淫羊藿内通薄膜之纤维,外通皮毛之微阳,有引阳入阴,启阴交阳之能。用淫羊霍沟通阴阳之后,就可以加上附片往中焦和下焦去治了。
第二组:陈皮、白芷、淫羊藿
在我刚刚介入扶阳治疗的时候,陈皮、白芷、淫羊藿都是我桂枝标准法里的常用药。现在我们分别讲述这几味药的运用,我们先看看陈皮。
肌表有寒可以用生陈皮,肺主皮毛,肌表有寒右寸肺脉也是紧的,所以可以用到陈皮。卢太师说“陈皮行气开郁,外通皮毛,内通网膜,通脾肺而舒肝。”所以陈皮是连接右寸肺与右关脾的药,也就是卢太师说的通脾肺,通脾肺就是通右关与右寸。特别是脾胃脉与肺脉都紧的时候,要用陈皮来通,碰到这样的病人可以直接把陈皮放进基本法里,同时陈皮还可以醒胃气。
2007年我刚刚开始介入扶阳治疗的时候,陈皮就是我标准桂枝法的基本用药。没有明显外邪又不需要发汗,为什么要用陈皮?因为虽没外邪,但脾肺脉都紧,也就是右关右寸脉都有紧象。那么,右寸的这个紧,这个寒是从何而来呢?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本身肺有寒,所以肺脉紧。第二种情况是因为脾胃脉紧,从而波及到肺脉也紧,也就是说右关脉的紧象延伸到了右寸。为什么紧象会从右关延续到右寸呢?是因为寒邪外出,这个紧是陈疾,不是新感,我把这个紧称之为太阳证携带,往往在临床上摸到的是脾胃脉紧波及到肺脉也紧。这个时候我们就用老陈皮,不用生陈皮发汗,五年、十年、二十年的老陈皮都可以,香味扑鼻,所以能“通脾肺而舒肝”(卢太师语),大家请看处方:
初诊:2007年8月14日
处方:桂枝尖15g、苍术15g、石菖蒲20g、南楂20g、广藿香15g、陈皮15g、砂仁15g、白叩15g、茯苓15g、炙甘草5g、生姜20g。6付。
二诊:2007年9月6日
处方:广藿香15g、苍术15g、南楂20g、茯苓20g、法半夏20g、陈皮15g、石菖蒲20g、白叩15g、炙甘草5g、生姜20g。6付。
三诊:2007年9月13日
处方:桂枝尖15g、苍术15g、茯苓15g、金钱草30g、车前子(另包)30g、陈皮15g、泽泻15g、海金沙(另包)30g、生黄柏15g、瞿麦20g、炙甘草5g、生姜30g。6付。
四诊:2007年10月4日
处方:广藿香15g、生白术15g、明天麻15g、陈皮15g、香白芷15g、白叩15g、硃茯神15g、砂仁15g、石菖蒲20g、生姜30g。6付。
五诊:2007年10月11日(肝部不适备用方)
处方:桂枝尖15g、生白术15g、广木香15g、南山楂15g、玄胡15g、郁金15g、陈皮15g、砂仁15g、佛手15g、茯苓15g、炙甘草5g、生姜30g。
大家看看,我开始治病的时候二个月都没有用到附片,都在用桂枝法或藿香法,都在拨太阳,从第六诊开始才用到附片,前面五诊都在为用附片做准备。前面五诊都用到了陈皮,所以我说陈皮是组成我的标准桂枝法的一味药,这个标准桂枝法的组成就是:
桂枝尖、术、南楂、茯苓、白叩、陈皮、石菖蒲、炙甘草、生姜、(砂仁)。
为什么是这个结构?膀胱脉紧用南楂;肺脉紧用石菖蒲;陈皮通脾肺而舒肝(右关脾胃脉波及到右寸肺脉也紧);白叩立中气(吃不下饭);茯苓利小便(小便少,腿肿,天气不能下而为雨);砂仁有明显外邪时不用(辟免引邪入里),无新感时再加进去。三诊是解决无法小便的问题,五诊解决肝区疼痛问题,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上面二诊和四诊均用了广藿香法(君药桂枝换成藿香),为什么不用桂枝尖?舌苔厚腻罩黄有郁热,而且肾脉无根,怕连根拨起,故用桂枝不宜,改用藿香。即使一诊、三诊和五诊,桂枝用量也只是15克,用量小,要慢慢地拨(太阳)。
广藿香法是普遍意义上都可以用的法,在病人不发烧,而且又不符合桂枝法立法原则的前提下就用广藿香法。桂枝法的立法要遵循“一个纲领,三个禁忌,八个不可汗”的原则,这个原则我们会在“桂枝法阐释”的内容里再细讲。也就是说,在临床上如果无法判断能否用桂枝法,安全起见我们就用广藿香法。广藿香法就是将君药桂枝换成广藿香,可以不用姜,在辨别不清是真热假热的情况下,最好不用姜桂。比如,治疗病毒性流感之法就可以用广藿香立法,其基本组成是:
广藿香20、茅术15,茯神15,法夏15,砂仁15,生楂肉20,天麻15,防风20,香白芷20,大麦芽20,石菖蒲20,炙甘草15。
在这个法里,防风与茅术相合有有杀菌作用。楂肉与大麦芽配合可以助消化,肚子不好就可以加用大麦芽。由于流感往往走肺,所以用砂仁、法夏、石菖蒲三者配合提升肺气。楂肉、茅术与生姜相合可以协合营卫,增强人体抵抗力。防风与天麻相合可以祛除风邪,也有杀菌作用。楂肉、大麦芽与茅术三者相合还可以助肠胃,从内部增加功能从而祛流感。
那么君药藿香的作用呢?卢太老师说藿香“香通脾胃,清洁尘氛,既通肺窍,又开膻中,能内能外,引膈间之秽浊外出皮毛,上通鼻孔,下出魄门,为分清分浊之能使。”这里讲的能内能外,指的是内健脾胃,外通皮毛,而且又能洁尘氛,通肺窍,藿香法正合桂枝汤立法之意。在“桂枝法阐释”里,我们会讲到桂枝汤其实是太阴在经的处方,听完那一讲,我们就会对藿香法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一讲不多说。
白芷同样是芳香之品,卢太师说白芷“入肺通络,化清中之浊,分金土之郁,涤脏腑之秽” 。分金土之郁是什么意思?从脉象上看,右关与右寸脉都有郁滞,也就是扶阳医学的滞脉,白芷辛能通肺金,香能入脾土,所以叫做分金土之郁,可以调这个滞脉,而且土旺能生金,所以诸郁全解。涤脏腑之秽又是什么意思呢?涤脏腑之秽就是说白芷可以上行头目,下抵肠胃,中达肢体,遍通肌肤以至毛窍都无所不到,这就叫做涤脏腑之秽,所以一切污秽都被清洁涤荡。
我们在桂枝法,附子法,或者非桂附法里使用白芷,常常与葱白、姜、桂枝或附子合用,从而引皮腠之秽外出,引太和之气达水火交会之要地,如此上窍之昏浊即可清朗,内外之闭寒豁然顿开。其实,白芷的功用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把太和之气引向头!外感头痛可以用,头昏可以用,牙疼可以用,口腔溃疡可以用,鼻子不通可以用,脸上长籽籽可以用,嗓子不洁也同样可以用,等等。比如,上面的第四诊就用了白芷,把太和之气引向头,治我的头痛头昏,再看一遍处方:
四诊:2007年10月4日
处方:广藿香15g、生白术15g、明天麻15g、陈皮15g、香白芷15g、白叩15g、硃茯神15g、砂仁15g、石菖蒲20g、生姜30g。6付。
现在我们再来比较一下淫羊藿和陈皮这两味药的功用,卢太师说陈皮是“通脾达肺”,淫羊藿是“引太阳入太阴”。“通脾达肺”与“引太阳入太阴”有什么区别呢?
“通脾达肺”是由内而外,脾是内肺是外,而且肺还主皮毛,所以“通脾达肺”就是由内而外。从脉象上来说,也就是由“右关”达“右寸”,指的是用陈皮把由内而外的道路弄通畅了,把右关到右寸的脉象沟通连接起来,这样寒邪就有了出路,才能够出得去。所以呀,在人体感受外邪之后,可以用生陈皮打开由太阴至太阳的路径,将外邪鼓荡出去。
陈皮分为生陈皮和老陈皮,生陈皮可以与苍术配合发汗,使外邪由内而外一汗而解,这也是扶阳医学将苍术配加生陈皮称之为麻黄汤的原因。假如不用生陈皮,用老陈皮呢,有五年,十年,二十年的老陈皮,老陈皮就不会发汗,老陈皮除了通脾达肺的功用之外,主要是醒胃气的功用要强一些,因为老陈皮很香,芳香沁脾。按照文师太的说法,老陈皮可以作为桂枝基本法里的基本用药,可以与南山楂联合使用作为最基本的处方,一旦需要发汗的时候,把老陈皮换成生陈皮就可以了,这是文师太的用法。
再来看看淫羊藿,淫羊藿的功用是“引太阳入太阴”,也就是说淫羊藿的作用力是由外而内的。太阳在外,太阴在内,由外而内就是引太阳入太阴。所以淫羊藿的作用正好与陈皮相反,陈皮由内而外,淫羊藿由外而内。因此,陈皮(特别是生陈皮)在桂枝法里用于刚刚感受外邪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由内而外的把外邪赶出去。而淫羊藿呢?用于外邪将尽的时候,外邪基本祛尽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由外而内的进行收藏,要引太阳入太阴,也就叫沟通阴阳,卢太师称之为引阳入阴。大家看看卢氏医案,用过桂枝法袪外邪之后,常常就加淫羊藿再吃一付。为什么?就是将这个“由内而外”的作用力调转头来,变成“由外而内”的收藏,这就是生陈皮与淫羊藿各自的用法。伤寒无汗用苍术加生陈皮发汗,伤风有汗用生白术加淫羊藿收汗,通过生陈皮和淫羊藿的转换运用,就能解决发汗与收汗的问题。
第三组 广紫菀、浙贝母、桔梗
现在我们来谈谈广紫菀和浙贝母,这两味药我们常常联合使用化痰止咳。咳嗽虽然都与肺有关,但究其咳嗽的本质还是不同的,常常有肺咳和肝咳两种情况。具体的说一是肺本身咳;二是肝气上逆引起的咳。肺本身咳呢一开始一定是泡沫痰,随后会出现稀痰,甚至会出现厚痰。而肝气上逆引起的咳呢,则是咳嗽少痰或是干咳无痰,这种咳就属于肝家之病引起的咳嗽了。通过学习扶阳禅的内证课程我们还能发现,右肝波及的是肺,左肝波及的是胃,胃气受伤则病人苔薄,甚至出现无苔,这是中医内证得出的结论。
肝气上逆引起的咳嗽常常脉数带滑,这是因为人体感受外邪之后,阳气迎邪攻之,其脉必数。而滑脉呢,湿困,木克土,还是肝家惹的祸。肝气上逆引起的咳嗽可能还伴有发热,为什么会发热?因为肺里有了积液,肺有积液易产生炎症,有炎症当然就有可能发热。其原因是右肝波及了肺之后,金克不住木,从而导致肺的宣降失常,肺细胞膨胀之后蛋白容易渗出,因而容易细菌感染产生炎症。这是发热的主要原因,这时的右寸肺脉也一定是数滑带劲的。
肺阳因肝波及损伤还会出现头痛,这是因为肺阳损伤之后从而波及到大肠,因为肺与大肠为表里关系。所以,这种情况下的头痛一般是痛在前额,属大肠经头痛,我们在临证时一定要细心把握,凡此种种肺家之病可能都与肝有关系。
临床治疗咳嗽我们常用广紫菀+浙贝母+广陈皮配合使用,广紫菀有启菀陈之能,疏络润金之性,与广陈皮同用,调肺疏络,凡风痹痰痹可平,虚燥口干可清,也就是说但凡肺本身咳,广紫菀+广陈皮即可解。如果肝脉滞,肝引起的咳和痰同时存在,那么在桂枝法里,用茅术理脾,广皮疏肺,紫菀疏络润金,用浙贝母化肝引起的痰。生痰之源脾也,咳嗽之因肝也,储痰之器肺也,多管齐下,咳嗽及痰涎当然可消能化。
为什么要用到浙贝母呢?卢太师说浙贝母为“舒肝郁之要品,凡虚咳烦躁,皆能用之” 。这句话说了两个问题:一是说浙贝母乃肝家之药,是解肝郁的药;二是说浙贝母可以治虚烦咳嗽,也就是能治肝引起的咳嗽。肝引起的咳有什么特点呢?刚刚已经讲了,一是咳嗽少痰或干咳无痰;二是可能会出现大肠经头痛;三是可能会出现发热;四是木克土,湿困,脉滑数,尤其是右寸肺脉必滑数。只要符合上述其中的一个特征,都说明这个咳嗽逃脱不了与肝的干系,都要用到浙贝母。我们扶阳医学不仅仅只看症状,还要切脉,如果肝脉或紧、或滞、或逆、或劲之象,那这个咳不仅仅与肺有关,还与肝有关,自然就要用到浙贝母了。
再看桔梗,桔梗专通要塞之地。得紫菀、广皮,疏肺开肺,行清道而咽嗌得利(咽乃咽喉,嗌乃肺部空廓之地,得桔梗均可通畅无阻)。得苏叶宣肺气、得葱白通脉道,膻中喉间之壅塞均得通。也就是说,用桔梗可以使咽喉与肺廓都能通畅。
咽部及胸廓因痰壅塞,这时候的肺脉,脾胃脉均有滑象,而肝脉也会有一定的问题,或紧、或滞、或劲、或逆。桔梗利咽升提,用桔梗把药引至咽嗌,从而就可以清除清道之浊滞。大家都掏过耳朵吧?掏耳朵的工具叫做耳扒,耳扒可以将耳朵内的脏东西掏出去。桔梗就如同一个耳扒,但它掏的不是耳朵,它可以把咽部和胸廓缝隙中的污浊掏出去。请看下面的示例,分别说明了广紫菀、浙贝母,以及桔梗的用法:
示例一:
赵某,女,50岁,教师。2009年1月19日就诊。患者1月7日外感,现症见:偶尔咳嗽,咳而痰难以吐出,头不痛,3个月未来月经,白带带红比较多,约有一周,现在已经很少,小腹部与腰不痛,大便(次数)多而不畅,小便正常,睡眠尚好。舌苔:黄带白。
脉诊:
左手~轻取不浮不紧,沉取滞(带滑象)带紧,即滞滑带紧;肾脉弱、紧。
右手~胃、脾、肺都带紧,肺脉紧带滞。
辨析:
第一方以治赤带为主,处方略;第二方以治痰咳为主。
处方:
制白附子75g(先煎2小时),生茅术(即苍术)15g,茯神15g,石菖蒲20g,桂枝尖30g,炒小茴香20g,广紫菀15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广陈皮二颗,炙甘草15g,生姜75g。
注1:吃2~3付之后,加淫羊藿20g,马兜铃15g,再吃2~3付。
注2:若痰能咳出,就将制白附子改为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再去掉马兜铃、广紫菀。
扫我加群,分享中医资料,一起学习
示例二:
门某,服药之后,现症见:头出汗,口干,心前区闷胀,胃纳差,肝胆区隐痛,咳嗽无痰,颈部按痛后想吐,肿块按之有滑动。腰酸胀,脚还肿,大便如常,小便1000~2000毫升之间,尿黄,尿糖(++++),血糖化验:14mmol/L。
脉诊:
左手~轻与沉取均滞,肾脉久取起来了,稍有缓象,还有点弱。
右手~轻与左手一样,沉取肺微紧,脾滞短。
辨析:
目前外邪基本没有了,肺脉上还有一点外邪,而且湿气很重,先去肺中之邪。由于脾脉滞短而运化能力差,其关键在于阳气不足,脾阳来源于真火肾坎中一阳,而扶阳能助正的同时,还能祛邪化湿化痰。治用扶阳解表,祛邪化痰,继之健脾化湿去痰。
处方:
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浙贝母20g,桂枝尖30g,生山楂肉20g,法半夏20g,西砂仁15g,炙甘草15g,刺五加皮15g,石菖蒲20g。2付。
注:吃2付后,去掉肺家药法半夏,石菖蒲;加公丁香20g,广郁金15g,川芎25g,元胡15g主治肝痛,再吃2付。
示例三:
广紫菀20g,苍术15g,白芷15g,石菖蒲20g,黄芩15g,茯苓15g,陈皮15g,法半夏20g,杏仁15g,木蝴蝶20g,苏子15g,桔梗15g,炙甘草5g。7付。
第四组 白芥子、制南星、马兜铃
白芥子气味辛温,是热药,以润化为主。什么叫以润化为主呢?通俗的说法就是可以把痰化成水。所以,卢太师说白芥子可以“豁痰中之水,行血中之凝,凡阴阳中有杂邪裹聚者皆可用之。”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白芥子可以使痰热者能解,属寒者能散,内通外达,专开结痰。注意,白芥子的功用是专开结痰,也就是说一切凝结之痰湿,可以用白芥子润化除之。
另外,白芥子还用于误用广紫菀的补救治疗。举个例子,如果遇到一个人感受外邪,一身寒冷而且咳嗽,这个时候是不能用广紫菀的。为什么?因为广紫菀微辛微苦,一个辛,一个苦,辛苦而化阴,所以广紫菀有沉降之性,以助天气下降。所以呀,广紫菀是疏络润金的,是清虚燥口干的,广紫菀的应用指征是肺脉劲,全身发冷感受外邪的人不能用,用则引邪入里。
也就是说,患者一旦感受外邪,全身发冷而咳嗽,这个时候肺脉是以紧象为主的,你去用有沉降之性的广紫菀润金,你去用助天气下降的广紫菀止咳,那当然就容易引邪入里了。一旦用了广紫菀,病人咳嗽虽然好了一些,但病人反而咳不出来了,邪已深入了。大家想想看临床上有没有这样的情况,你用广紫菀去止咳,咳嗽减轻了,但病人很不舒服,想咳咳不出来,严重的时候还会喘,非常难受。为什么?引邪入里了,误用广紫菀的结果。
误用广紫菀怎么办?用白芥子补救,白芥子内通外达,专开结痰,用白芥子加南藿香进行补救。比如:桂枝尖,苍术,南藿香,白芥子,楂肉,法夏,石菖蒲,炙甘草,陈皮,生姜;用这个法就可以补救误用广紫菀导致的不良后果。
大家或许会问,感受外邪全身发冷而咳嗽,正确的方法是用什么药止咳呢?第一步可以用我们刚刚讲的第一组药,用桂枝法固护营卫,只用桂枝加石菖蒲和法夏就可以了,去掉砂仁。为什么要去掉砂仁?因为砂仁是收纳的药,其功用是纳五脏之气归肾,同样会引邪入里。第二步加上附片用附桂法祛里寒,这个时候适情可以用到北细辛,葱白。第三步我们用扶阳医学的附子理中法,既扶肾阳护正气,又助脾之运化而止咳。
按上述的次第治疗才是治咳嗽的正法,临床中呢,我们要时时刻刻固护到患者的正气,永远把扶阳护正放在第一位,什么叫扶阳医学?这才叫做扶阳医学。我们绝不能为了眼前疗效而不顾远期效果,把患者的正气伤了,饮鸩止渴,这就违背了扶阳医学的宗旨。
现在我们讲制南星,卢太师说制南星“性刚烈入空窍,达膈膜,循网络,清澈三焦,荡涤肠脏。凡空窍中有尘氛瘀浊流而为疾,以此豁之。如清道中阻碍呼吸,哮喘气急,无论风寒湿所阻凝,皆能化之。”可见,制南星的功用也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无痰不化。患者感受外邪全身发冷,咳或不咳,有痰,这时不能用广紫菀,除了可以用石菖蒲加法夏之外,还可以用制南星,比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