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光阴一寸金

20世纪90年代,一家美国汽车经销商在大力推销一款价值1万美元的车,但是当时美国的汽车市场已经饱和了,所以这款车的市场销售情况一点儿也不好。有的车行甚至打八五折销售,但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
  
  这个时候,一个特别懂金融的经销商想出一个“免费送车”的主意:买一辆车,送一张面值1万美元、30年期的美国国债。买1万美元的车,送价值1万美元的债券,这听上去就像免费拿了一辆车。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很多本来并没有购车打算的人也开始争先恐后地购车。
  
  聪明的你估计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赠品不是1万美元的现金,而是“面值1万美元、30年期的国债”,换句话说,你拿到的“1万美元”是30年后付给你的1万美元。
  
  按照20世纪90年代中期平均8%的国债利率算,折算到30年后,这个面值1万美元的债券只值994美元。也就是说,经销商其实只给了你994美元的礼物,让利幅度只有9。94%,比之前八五折的打折力度差远了。
  
  30年前的1万美元(给定8%的利率水平),到今天只值994美元!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30年的时间折掉了9000多美元。所以,时间在这里被量化成具体的金钱——这就是金融学里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叫“货币的时间价值”——时间就是金钱。
  
  在金融学里面,“时间就是金钱”,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货币的时间价值在金融学里是可以度量、计算,和用来支付的。这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会深刻改变我们每个人生活轨迹的事实。
  
  假设你坐上时光机器,让时间回到2007年的12月,你22岁,刚大学毕业,家里这时候给了你10万元人民币,你会做一些金融安排吗?比如:
  
  存银行。如果2007年存10万元,10年后可以拿到14。8万元——用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算,2007年到2012年平均利率4。87%,2012年到2015年平均利率3。48%,2015年到2017年平均利率2。75%,按复利计算。
  
  买股票。如果你买的是中石油的股票,10万元在10年后就变成了3。3万元;如果你当时很有眼光,10万元全买了腾讯的股票,10年后这笔钱就变成了330万元。两种选择,10年后一个的价值是另一个的100倍。
  
  买房子。按照30%的首付比例,10万元够买一套价值30多万元的房子。2007年北京海淀五道口某著名小区的房价是每平方米1万元出头,10万元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一个位于“宇宙中心”五道口的30平方米的小单间。10年后,这笔投资值330万元,而且还在持续上涨。
  
  一笔数额不大的资金(10万元),因为使用不同的金融工具,在相同的时间维度(10年),产生了差距上百倍的时间价值。更重要的是,这种“时间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数字上,更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
  
  我们仍然把时间倒回到2007年,刚大学毕业的你,还面临着其他的人生决策——在找工作的时候,是使尽浑身解数挤进一家像诺基亚这样的世界500强公司,还是被一家成立不久、求贤若渴的创业公司,比如互联网公司,用薪水加股票期权的方法招到麾下?
  
  在这10年中,你聪明、努力、上进,在诺基亚已经干到了中层;但10年后,诺基亚大势已去,开始裁员,你必须重新进入人才市场寻觅下家。而在另一个选择中,同样上进的你,在互联网公司已经成为业务骨干,“1个亿的小目标”也已经实现——因为许多互联网公司成功上市,你的期权变成了财富。
  
  10年前的决策,10年之后深刻地影响了你的处境、生活和未来。
  
  这些不同决策和路径的背后,其实都是同一个逻辑:金融工具对我们拥有的相同时间(未来10年)进行了深度加工,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时间价值。
  
  再想想古话里说的“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就会感到人类认知的底层逻辑真的是历久弥新。古人已经模糊意识到时间是有价值的,但直到近现代,这种认知才被拓展成了体系化的金融学和金融行业。
  
  “时间”是一种原料,金融工具则对这种原料进行加工,做成不同的产品。用学术语言表达,金融就是为时间定价。我们购买金融产品、做金融决策,本质上就是购买时间不同的未来价值。
  
  就像耶鲁大学的戈兹曼教授所说:“金融技术就像人类建造的时光机器,它没有移动我们的身体,但在时间轴线上移动了我们的金钱,也改变了我们的处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