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由活动时间还给孩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变得“安静”起来,走廊里、操场上,总是不见孩子们的身影,甚至在课堂上,也要规规矩矩、安安静静。

可是,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爱自由,在学校里,我们是不是忽略了这一点呢?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实验:如何往瓶子里放更多的东西。先放一些大的石块进去,然后放一些细沙,最后往瓶子里装满水。实验的关键在于放置各类构件的大小、主次和顺序。
如果学校生活是一个瓶子,我们看到里面摆放了很多大的构件:各类课程、学生活动、系列实验、专家讲座。
这些大的构件好像把学校生活塞满了,但又总觉得缺了些什么。
看看学校的课程表,再看看学生的活动记录,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几乎没有自由活动的时间。
课间十分钟太短暂了,就算是大课间锻炼,也有固定的活动和标准的动作。
学校里缺少的,是另一种构件,是另一种时间——可以让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
把孩子放在一个环境里,不论这个环境怎样,他和他的小伙伴总能找到无尽的想要做的事情。
“我们可以自己玩一会儿吗?”不需要大人的目标设定,不需要大人的指导,他们像一群小鱼儿,自在游动,自由嬉戏,进入一种没有目的的轻松、舒展、愉快的状态。
学生在校园里活动,我们要做的是保障他们的安全,而不是限制他们的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主意和心愿,用自己的方式接触自然。不是非要写一篇游记,也不用必须完成一幅写生,更不必刻意记住某一株植物的名字。
自由自在的嬉戏会让孩子放松下来,心境也会变得宽广。当孩子以最放松的姿态玩耍时,他们会感受到满满的愉快和点点的好奇。他们感到愉快,感到好奇,才能有所发现,而这正是教育的起点。
自由活动不仅能让他们在大自然中重新做回孩子,还能让他们真正探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监管下活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和学生的关系是不自然的。
比如,小伙伴们在一起,有时候观点不一致,他们要学会表达自己,学会沟通,也要学会让步。
可当他们都并排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听课时,他们之间是没有伙伴关系的,尤其是缺乏一种引导他们自主发现目标、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伙伴关系。
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没有问题,但不应该是全部。
把孩子们从狭窄的教室带到宽阔的校园里,从指定的活动放到自由的活动里,他们就能学会在关系中生活、做事,自在、舒适、自然、生动地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
自由活动还包括自主学习的时间。满满当当的课堂往往会让孩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
思考和探究或许会走很多弯路,要经历一次次的错误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但这种“试误”的过程是最为宝贵的。
让孩子们自主安排学习,他会有自己的顺序、逻辑,自己的归纳、演绎,自己的成功、失败,在凝神专注的不知不觉间,在偶有所得的会心一笑里,他和学习连接的样子,才会真正显露出来。
那些自由活动的时光,那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就像书画创作中的留白,让整体的学校生活变得协调而精美。
自由活动的时间,应该是,必须是学校生活里大的构件,活的呼吸!
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是教育部主管的、专为全国教师量身定制的一份周报,是集专业性、新闻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国家主流教育媒体,关注教师生存状态,与中国教师共成长,努力“为教师说话,让教师说话,说教师的话”。
85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来源 | 人民教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