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应加强管理监督

一、观念决定方向

为使精细化管理成为学校的一种特有的管理文化,首先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权力层层分解,任务个个承担,责任人人要负,由一人操心变为大家操心。其次是要求各项工作讲制度,讲程序,讲原则,从各个环节着手,让学校形成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安全为天、教学为中心、质量为根本的管理格局,让工作从“细”开始,以 “精”为追求,全校上下工作管理一盘棋,全体教师一条心,全校工作“细而精”。

二、规矩就是方法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没有红灯的约束,就没有交通的畅通。风筝以翱翔的姿态告诉我们:“约束,是为了飞得更高”。依法治校要求管理者“抓规范要靠制度”。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涉及面多、广、杂,必须制定细致的、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从而形成管理讲制度,工作讲原则,办事讲程序的工作局面,使我们的管理有理可依,有据可查,从而提高管理效益。为此,我们根据学校发展的需求分门别类制定规章制度,以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

三、细节决定成败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一是抓常规。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任何一项工作都应体现出育人的作用。加强常规管理在过程上要体现一个“细”字,突出一个“常”字,重视一个“活”字,执行一个“刚”字。“细”是指管理必须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常”是指规范教育经常化,常规管理人人抓、时时抓、反复抓,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活”是指把静态的制度进行动态管理,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加强管理的针对性。“刚”是指对违反常规管理制度的现象必须坚决制止,如教师课堂常规“六个不准”等等。

二是抓重点。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实现内涵发展,最核心的竞争力就在课堂。我们坚持教与学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关注教学方式的改变、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学目标的转变,努力达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高效课堂形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的教改目标。

为了保证这一实践探索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我们围绕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分块制定策略,有针对性的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逐一化解。如集中精力抓集体备课解决“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抓学习小组建设解决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的问题;抓捆绑考核解决同课头教师的协作问题;用情感关怀解决个别教师的个人困难等等,抓重点、抓关键,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希望师生与课堂共同成长,以课堂为落脚点和主渠道,落实“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

三是抓目标意识。细化工作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学校采取“捆绑考核”的方法强化团队意识,明确的工作目标,有效地指明了方向,有利地调动了各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抓任务落实。抓落实就是抓执行。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巴维克有一句名言:“任何组织的成功,都是百分之五的正确决策+百分之九十五的有效执行,没有执行一切都等于零”。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不急功近利,不见异思迁,在坚守和平凡中成就大事。学校加强管理监督,过程控制。分为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及时反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