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下篇:双拳难敌四手,项羽乌江自刎,刘邦笑到最后--秦汉史话8

本篇系精读中国史连载98,《秦汉史话》连载08,欢迎收看。

01、楚汉对峙,刘邦斗智气项羽

自从楚汉在荥阳、成皋一线对峙,双方的争夺战就进入了旷日持久的相持阶段。刘邦在荥阳正面吸引住楚军主力,使汉军北翼的韩信顺利地连取魏、赵、代、燕,南翼亦争取英布归汉,并举兵攻楚。

南北两翼的一系列胜利,又有力地支援了刘邦与项羽的对峙。但是,由于楚军主力集中在荥阳前线,楚汉两军在荥阳正面的争夺,战局依然十分吃紧。

那时候,汉军在荥阳所修运取敖仓粮食的甬道,几次被楚兵切断,汉军粮食缺乏,项羽大有围荥阳而取之的势头。

为了削弱项羽的势力,刘邦曾经与郦食其商量对策。郦食其提出拥立六国贵族的后代,形成六国拥汉称霸的局面,项羽只能臣服于汉。刘邦命令郦食其刻好六国王印,派他去授印。然而,及时赶到荥阳的张良断然反对拥立六国的后代,认为这种做法与当时的形势不合;而且六国复立,天下豪杰将各归事其主,就没有人再为汉王争夺天下了。刘邦听后,下令销毁六国王印。

公元前204年四月,荥阳战局日趋紧张,楚军发动凌厉的攻势,彻底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城里。情况十分危急,刘邦忧心忡忡,被迫向项羽求和。他提出的条件是:荥阳以西的地盘划归刘邦,项羽不再向西进攻。但是项羽不答应,使刘邦忧心倍加。

陈平建议使用反间计,分化项羽集团的上层核心,从内部瓦解楚军。陈平认 为,项羽集团的上层核心,只有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人。项羽为人猜忌信谗,如果能拿出重金,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促使他们自相残杀,汉军就可以乘机大破楚军。

刘邦采用陈平的建议,交给他黄金四万斤,让他去办理这件事。

陈平身负重托,带着重金,派人到楚营活动去了。他们散布流言说:钟离昧这些楚军将领,为项王立下了卓著的战功,却得不到裂地封王的好处。他们想联合汉王,消灭项氏,然后平分他的地盘。

项羽果然中计,对钟离昧等将领,大加怀疑。

项羽疑心重重,竞派使者去汉营,想探听个究竟。为此,陈平特设丰盛的宴席款待,等到一见项羽的使者,却用故作惊讶的神态说:“我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原来是项王派来的使者!”说罢,立即撤去宴席,换上粗简的饭菜。

使者回去如实报告,项羽更加怀疑范增通敌。范增建议急速攻取荥阳,项羽不信,也不肯采纳他的意见。范增知道项羽对他怀有疑心,不禁怒火中烧,对项羽说:“天下的大事已经定局,你自己干去,我希望把这副老骨头送回老家去!"范增离开荥阳,因背发毒疮,病死在途中。

项羽自恃勇力,刚愎自用,加以好忌信谗,终于把仅有的一个谋士也气死了。

汉军巧用反间计,分化瓦解楚军上层核心,然而荥阳并未解围。于是,汉将纪信假扮成刘邦,出城投降,使刘邦一行趁乱逃离荥阳。

这天夜里,陈平打开荥阳东门,放出2000多名妇女,都是顶盔披甲、一身汉军模样的装束。纪信乘坐刘邦的黄屋车,车前打着汉王的大旗,前呼后拥地出了东门。他们一路高喊:“粮食吃完了,汉王投降啦。”楚军一听,立刻欢呼起来,纷纷涌向东门观看。就在这时,刘邦乘机带着数十骑从西门逃走,只留下韩王信、周苛、枞公等人守荥阳。

项羽听说刘邦逃出城去,知道受骗,便把纪信烧死。

刘邦逃出荥阳,开始从外线牵制楚军,使项羽疲于奔命。他经成皋入关中,在那里收集人马,准备再回荥阳。辕生建议他率军出武关,以便将楚军吸引过去,使荥阳、成皋的汉军得以休息,韩信在河北也能站稳脚跟,然后再北攻荥阳。这就迫使楚军分散兵力,而汉军得以休整,再战则楚军必败。

刘邦采纳这一建议,率军南出武关,向宛县、叶县一带移动。项羽得知消息,果然引兵南下,刘邦则坚壁不战。

项羽分兵宛、叶的时候,在梁地反楚的彭越,从背后猛击项羽一拳。彭越率军渡过睢水,与项声、薛公大战下郅,结果薛公兵败被杀。项羽闻讯,只得命令终公守成皋,他自己则回师东击彭越。这就给汉军留下了空隙,刘邦乘虚挥师北上,击败终公,再一次占领成皋。

项羽击败彭越,得知刘邦收复成皋,只好再引兵西取荥阳,杀周苛和枞公,俘虏韩王信,随即包围了成皋。

刘邦从成皋北门逃出,与夏侯婴渡过黄河,来到韩信的驻地小修武。第二天清晨,他自称是汉王使者,闯入韩信、张耳的军帐,夺了韩信的兵权,然后命令张耳留守赵国,让韩信收集一部分赵兵去攻打齐国。

刘邦夺取韩信兵权,兵复大振。这时项羽已经占领成皋,正想继续西进,刘邦派兵在巩县设防,阻截楚军西进的去路。

这年八月,刘邦采用郎中郑忠之策,高垒深堑,不与楚军交锋,然后派刘贾、卢绾率两万兵力,数百骑,渡过白马津(今河南滑县东北),深入楚国的腹心之地,联合彭越烧毁楚军粮草,断绝楚军的粮食供应。

接着,彭越攻城略地、连取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等17城,项羽被迫再一次引兵东征。

汉军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迫使项羽往返奔走,搞得项羽精疲力竭。他实在无力兼顾两方,只好命令大司马曹咎守住成皋,自己再一次率军东征彭越,约定15天内回来会师。

公元前203年十月,当项羽和彭越正打得难解难分的时候,刘邦发兵围攻成皋,楚将曹咎坚守不战。刘邦为了激怒曹咎,逼他出战,就派士兵在城下辱骂。曹咎忍不住了,率军渡汜水出击。这时,汉军突然发起攻击,大破楚军于汜水上,曹咎、董翳、司马欣被迫自杀。

刘邦击败曹咎,引兵渡过汜水,再一次收复成皋,屯兵于广武,就食敖仓积粟。

刘邦夺取成皋之后,又在荥阳东击败楚将钟离昧,并将楚军紧紧包围。成皋、荥阳先后告急,项羽攻下梁地十余城,被迫从梁地赶回,两军在广武对峙达数月之久。

几个月以后,楚军粮草匮乏,难以支持。项羽以烹杀刘邦的父亲相威胁,要刘邦投降。刘邦则说,自己和项羽是结拜兄弟,自己的父亲就是项羽的父亲,项羽烹父,要留点肉汤给自己。项羽被气的要死,坚持要烹杀刘父,最后因项伯劝阻方罢。

楚汉相持数年,人民深受战祸之苦,连项羽本人也被拖得疲惫不堪。他表示愿与刘邦决一雌雄。刘邦却回答说:“我宁可斗智,不能斗力。”楚军几次出营挑战,都遭汉军射杀,刘邦不予应战。

有一次,项羽和刘邦在广武阵前对话。项羽要跟刘邦独身交锋,刘邦以“十大罪状”指责项羽,项羽气恼,射出一箭,结果正中刘邦胸部。为了稳住军心,刘邦强忍疼痛,骂说:“你这个神箭手射到我脚趾头了,本事真大!”

因为此箭,刘邦伤势严重,被迫转移到成皋养伤去了。

尽管如此,刘邦在军事上已经逐步取得了主动权,楚军陷入被动挨打的困境。

就在刘邦转移成皋之时,韩信一举破齐,给了项羽更大的压力。

02、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刘邦到成皋养伤之时,韩信大破齐师,一举夺取了临淄(今山东临淄北)。与此同时,刘邦派到齐国劝降的郦食其,也遭遇烹杀之祸。

原来,当彭越攻取梁地17城,项羽被迫率军东征的时候,成皋、荥阳一线的形势有利于汉军。当时郦食其以为燕、赵已定,只有齐国还没有攻下,就自告奋勇,表示愿意前往齐国劝降,刘邦同意。

郦食其到达齐国,软硬兼施,终于说服齐王田广。那时候,田广听说韩信领兵攻齐,早已派齐将华无伤、田解屯兵历下(今山东济南市),以阻止汉军东征。他为了保全齐国,便接受郦食其劝降,下令撤去历下一切守备,终日与郦食其饮酒作乐,却不知韩信正进兵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

韩信在小修武被夺兵权之后,又奉命收集数万赵兵,开始东伐齐国。他还没有渡过平原津,得知田广已经归附汉王,就准备停止进军。然而,在范阳说客蒯通的怂恿下,又渡河继续东进。

公元前203年十月,由于齐军已放松警惕,韩信率军袭击历下,大破齐国守军,直逼齐都临淄。

田广大惊失色,以为郦食其出卖自己,下令将他烹杀。 接着,田广率兵逃到高密,并派使者向项羽讨救兵。其他齐国官员,也纷纷逃亡。

韩信攻取临淄,立即乘胜前进,追击田广于高密。项羽听说韩信举兵破齐,而楚国北部屏障没了,便派龙且、周兰率20万楚军,赶赴齐国救援,与田广会合于高密。当时有人劝说龙且,汉军远斗穷战,其锋不可挡,不如深壁不战,断绝汉军给养,迫使它不战而降。龙且狂妄轻敌,企图趁机占有齐地,竟然充耳不闻。

不久,齐楚联军与汉军在潍水两岸摆开了战阵。一天夜里,汉军准备好一万多条口袋,装满沙子,在潍水上游投袋堵水,使下游河水变浅。接着,韩信引兵渡水,龙且率军迎战。当汉军半渡潍水时,韩信佯装战败,命令全军迅速向后撤退。龙且一看,喜出望外,立即举兵尾追。

这时,韩信下令掘开上游沙袋,汹涌的河水猛烈袭来,使大半的楚军无法渡水。于是,韩信急令出击,将楚军打得落花流水,龙且兵败被杀。在潍水东岸的楚军,见势不妙,也纷纷逃散。

田广闻讯出逃,韩信追至城阳,将他活捉。与此同时,汉将灌婴俘虏齐守相田光,占领了博阳(今山东泰安东南);又大败齐相田横于嬴县(今山东莱芜西北),田横被迫逃归彭越。

接着,灌婴又击杀齐将田吸于千乘(今山东高青东北),曹参击杀齐将田既于胶东(今山东莱西西南)。至此,汉军占领全部齐国。

韩信平定齐国后,派人带信去广武,请求刘邦立他为“假王”(代理齐王)。韩信给出的理由是,齐国伪诈多变,一向反复无常,南边又与楚相连,请立假王镇守,以稳定这一地区的局势。正苦苦力战项羽的刘邦为此大怒。但当时楚、汉相持,前途未卜。为了避免发生变故,刘邦派张良带着印绶去齐国,立韩信为齐王,同时征调韩信的队伍攻打项羽。

韩信迅速平定齐国,歼灭龙且20万援军,完成了在战略上对项羽的钳形包围,改变了楚汉长期以来在军事上势均力敌的态势。难怪项羽听说龙且兵败战死,不禁大为惊恐。

韩信对于改变楚、汉均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了举足轻重的人物。为了挽回败局,争取韩信,项羽派武涉前往齐国,劝韩信背汉归楚。

武涉到达齐国,一面离间韩信与刘邦的关系,一面力劝韩信归楚。他说当今楚汉相争,韩信的地位举足轻重,“右投则汉王胜, 左投则项王胜”。他劝韩信与项羽议和,可以三分天下,成一方之主。但韩信不肯背汉,表示对于刘邦,“虽死不易”。

武涉走后,蒯通继续游说韩信自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韩信依旧表示:他对刘邦,不能向利而背义。

总之,韩信在楚汉决战前夕,几经说客离间而不背汉,打破了楚汉均势而有利于刘邦,终于促成刘邦夺取楚、 汉战争胜利的果实。

形势发展越来越不利于楚。当时,韩信据有魏、赵、齐,并进兵击楚,从北翼给予项羽巨大压力;被刘邦立为淮南王的英布,则从南翼威胁楚军,成为项羽的劲敌;彭越继续游击于梁地,断绝楚军的粮草,又使项羽的后方受到骚扰;而刘邦前据荥阳、成皋、敖仓一线险阻,后有富庶的关中,兵源和粮草充足,荥阳以西已被刘邦牢牢控制。

形势发展正如当年张良所说的,韩信、彭越、英布可以破楚,如今果然使项羽处于孤立无援、西进无望、后退无路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项羽被迫议和,公元前203年八月,楚汉双方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荥阳东南)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归汉,以东属楚。项羽释放太公、吕雉之后,即撤兵东归。

在这关键时刻,张良、陈平提出乘胜追击、消灭项羽的建议。楚汉的大决战,终于开始了。

03、楚汉大决战,项羽自刎乌江

楚汉议和结束,刘邦和项羽大战数年,败多胜少,甚至多次差点死在项羽手里,有点怕了,现在楚汉议和,中分天下,刘邦很满意,以为大功告成,准备班师西归。

张良和陈平一看苗头不对,心里说,我们在明显优势之下,之所以还答应和项羽议和,无非是想把你老爹和老婆弄过来,以免在决战时投鼠忌器,你倒好,当真了,遂赶紧进言:如今汉有大半个天下,诸侯无不归附,而楚兵疲食尽,这是灭楚的好时机。现在放下不打,等项羽养精蓄锐后,他会放过你?所以现在撤兵,将留下无穷的后患!

他们建议乘胜追击,不给项羽喘息的机会,刘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公元前202年十月,刘邦率汉军东进,追至阳夏(今河南太康)南,暂时驻扎下来。此前,他命令韩信、彭越率军到固陵(今河南太康南)会师,共同追击项羽。

但是,当刘邦进兵至固陵时,却不见韩信、彭越的一兵一卒。项羽见刘邦孤军深入,当即挥师回击,大败汉军于固陵。

汉军失利,只好撤退,坚壁自守。诸侯不听调遣,刘邦无可奈何,乃向张良讨对策。

张良认为,楚军眼看将要败亡,而韩信、彭越还没有封地。他们按兵不动并不奇怪,如果能跟他们共分天下,他们就会立即率兵会合。

根据张良的建议,刘邦同意将陈县(今河南淮阳)以东到海的地区划归韩信;将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平阴西南)的地区划归彭越,使他们各自为自己的利益而战。

韩信和彭越得到预许封地之后,立即率军南下与刘邦会合。

不久,汉将刘贾南渡淮水,包围了寿春(今安徽寿县),又派人诱降楚将周殷。周殷果然背楚归汉,并且率领九江兵,迎接正在九江作战的英布,然后与刘贾军会合。这样,项羽南逃的去路,就被汉军切断了。

项羽在固陵大破刘邦之后,即向东南撤至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刘邦紧追不舍。各路诸侯兵,如韩信、彭越、英布、刘贾、周殷等,也都来垓下会师。

楚汉两军在力量对比上,汉军明显占绝对优势。汉军以韩信为主帅,率30万大军,担任正面主攻的任务。韩信的部将孔熙为左翼,另一部将陈贺为右翼,他们配合主力军作战,兵力大约20万。

刘邦为中军,以指挥并接应前线;周勃和柴武居后,作为汉军的后卫。加上这两部分的兵力,汉军至少有五六十万兵力,而项羽仅有10万之众,双方力量对比相当悬殊。

但是,战幕拉开之后,韩信却是首战不利,孔熙和陈贺立即从左右两翼纵兵袭击楚军。项羽经不住两面突击,受挫失利,韩信乘势给予一击,最后项羽大败而逃,遂入璧中自守。于是,汉军及诸侯军以重兵将项羽层层包围。

一天夜里,从四面传来一阵阵楚歌,项羽大惊,眼看大势已去,便带着800余骑突围南走。

天刚亮,汉军发现项羽连夜南逃,乃派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项羽渡过淮水时,只剩下100余骑。又继续退至阴陵(今安徽淮南市东),因迷路而陷入一片沼泽地, 终于被汉军追上。于是,项羽引兵东向,到东城(今安徽定远东 南)时,只剩下28骑,汉军追兵有数千人之多。

项羽自知无法逃脱,便将仅有的28骑分为四队,鼓动余部作最后拼杀,向四面突围。他率先冲向汉军,斩杀汉军将兵数十百人。

最后,项羽退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边,准备渡江。乌江亭长告诉他,如今只有一条船,汉军无船可渡,催他赶快上船。

项羽因当年率江东8000子弟西击秦军,至今没有一人生还,便不肯渡江。他把乌骓马赏给亭长,与汉军展开肉搏战,又相继杀死数百人。最后,他身负重伤,自刎身死。

这位驰骋沙场,叱咤风云,曾为灭秦建立卓著战功的西楚霸王,就这样结束了他的悲剧性的一生!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秦汉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