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台历第十六字——取
字形和演变
【取,古文字字形,《古文字诂林》】
【取,演变,国学大师网站】
【甲骨文台历,取,演变】
上面三张图片,分别列出了取的古文字字形,
和取的演变。
从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一直到今天的写法,
字形很稳定,而且传承关系清楚。
第一个是《古文字诂林》。
第二个图片引自国学大师网站。
第三张图片是甲骨文台历收录的字。
甲骨文台历中的字形都是从古文字字形中抽取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写法。
而且每个字都有出处。
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字形和字义分析
【甲骨文字典,取】
根据古文字字形写法,我们可以看出,取由两部分组成,
从又从耳。(语音中说的手,意同)
这是个会意字,即手持耳之形。
手持耳,这是一个什么场景?
进一步解释,我们得知,这是在战争中,用手割下敌人左耳。
《周礼》中有句:获者取左耳。
在另一部古书《司马法》(注1)中有句:载献聝(guo2)。
什么是聝啊,就是用武器割下战败方的耳朵,甚至是脑袋。
(语音中这个字读成了耳,正确读音是guo2)
所以,取的本意确认无疑,就是取下对方的耳朵,以邀战功。
【甲骨文字典,聝】
【甲骨文台历,取,字义和文献出处】
对于取的本意和引申义解释,
我们来看看《古汉语字典》中的描述。
如下。
【王力主编,《古汉语字典》,取】
本意就是捕取,引申义为拿来。
第二层含义同娶,结婚娶妻的意思。
【甲骨文台历,第十六字,取】
取的用法及随想
说到取,让我想起来两个非常流行的说法,
一个是:西天取经,
一个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这两个用法让我有点感想。
简要介绍如下:
西游记西天取经的故事大家都熟悉,
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回真经。
就是说,要想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得有一定的付出。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这个典故,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来自佛经中的一个故事。
一个临渴之人,来到佛陀面前寻求帮助,
佛陀给他幻化了一片洁净的湖水,
结果这个临渴人反而哭出了声,
佛陀不解,何以故?
临渴人说,我是临渴将死之人,水能救我的命,
可是我怎么能够把这么好的水都占为己有呢?
我不能啊,所以,非常沮丧。
佛陀说:只取一瓢饮,即可。
人在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看到外界那么大的诱惑,反而忘却了自己其实不需要那么多。
因为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结果反而不会只取一瓢饮,
最后竟悲剧告终。
小结:
取之本意为捕取,
引申之意是拿来。
考虑自己之需要,
只取一瓢是为本。
【赵老师书法,只取一瓢饮】
做个互动小游戏。
如果有人喜欢这副书法作品。
可以从赞赏用户中选出一位幸运者。
随喜赞赏,金额随意。
注1:《司马法》
相传为姜太公之说。而后世司马穰苴所写兵书名为《司马穰苴书》,并非《司马法》。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法》所从来尚矣,太公、孙、吴、 王子(成父)能绍而明之”。 由此可见,《司马法》并非一人所撰,周朝开国之初的《司马法》是由姜太公所撰,姜太公死后,又有数人重新编撰,成为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司马法》。
《司马法》是现存最古老的军事思想,比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还要古老。它保存着春秋前期的一些非常古典的作战原则,有浓郁的贵族色彩,如“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此书讲军礼的地方甚至超过兵法的部分,典型的三代兵法的化石。
《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