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

作者:李广生

前面的文章提到了笛卡尔,因为那句著名的话“我思故我在”,他的名字广为人知。虽然很多人打心眼里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至少他们认为肉体的享乐更加重要,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借这句话标榜自己的人生态度。笛卡尔差不多被公认为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他是一个二元论者,也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相信理性比感官的感受更加可靠,但现代脑科学和神经科学专家,如前面提到的达马西奥通过严谨的实验指出了他的错误。估计笛卡尔没有想到,现代科技的进步已经让人类可以深入到大脑的内部,对他所谓的理性展开研究。
但不可否认的是,笛卡尔对现代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既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数学家,打通几何和数学的壁垒、建立起图形和数的关系,是他的功劳。或许正因为如此吧,他认为应该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哲学。他提出的方法论对西方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产生巨大影响,有人曾说:欧洲人在某种意义上都是笛卡儿主义者,指的就是受其方法论的影响,而不是指他的二元论哲学。
笛卡尔的方法论概括而言为四个步骤:1.怀疑一切,不接受任何自己不清楚的真理;2.化繁为简,把要研究的复杂问题尽量分解为简单的小问题;3.由易到难,小问题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先从解决简单的问题入手;4.综合检验,问题解决后,再综合起来检验,看看是否完整、解决的是否彻底。
应该说很长一段时间,西方的科学研究都遵循着笛卡尔的方法论,所以说对促进西方近代科技的飞速进步,他功不可没。但是到了上个世纪中期,随着人类对世界的探索进一步深入和广泛,笛卡尔方法论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出来。非常明显的是,很多复杂问题无法分解,必须用复杂的方式对待。系统论和系统工程因此而出现,并逐渐取代笛卡尔的方法论。可以这样说,人们现在越来越把世界视为一个整体,强调系统思考和整体建构,而不再仅仅满足于把它们分解为更小的部分而进行割裂的研究。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作一个系统,分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优化系统观点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大至渺茫的宇宙,小至微观的原子,一粒种子、一群蜜蜂、一台机器、一个工厂、一个学会团体、……都是系统,整个世界就是系统的集合(百度百科)。
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在无数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参数众多的复杂问题面前,着眼于局部或要素,遵循单项因果关系的思维方法,因为不能如实地说明事物的整体性,不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而表现的力不从心。世界变得日益复杂,充满了不确定和未知数,环境问题、教育问题、经济问题、就业问题、发展问题,等等,越来越扑朔迷离,从哪一方面、做多少努力都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时代,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系统思维的方式。
教育的复杂性日益为人们所了解,但并未得到深刻洞察和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与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文化问题、环境问题等纵横交错,构成一个庞大的系统。解决教育问题再也无法通过一个领域、一个部门、一个机构、一群人的努力而完成。影响教育的因素是如此的复杂,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更是微妙,若是再沿用“分解”的思路,必然会陷入问题的汪洋大海之中而无力自拔。出台一个文件、启动一个工程,相关的教育问题就能得到破解吗?也许文件和工程制造出的新的问题会导致局面更加混乱,如果不是系统安排的话。
教学工作面临同样的困境。曾几何时,提高质量虽然艰巨但方法和途径非常明确,教师努力教学生勤奋学即可。但是现在,事情却变得异常诡异。教师还是那样努力,学生还是那样勤奋,甚至都有增无减,但质量却大不如前。原因何在?再一味的要求教师努力和学生勤奋能够走出困境吗?有一种适得其反的趋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如果不能被总体把握的话,事倍功半恐怕会成为常态,因此形成一个吞噬激情、智慧和梦想的黑洞。
课堂是一个系统,这是我想提醒大家的。不能再简单的把它割裂成教和学、分解成一个个环节和步骤,专注于知识的课堂只是看到了冰山一角……因此我提出“生命课堂”。当我们真正的把课堂视为一个系统,并开始用系统思维观察课堂,那么出现在课堂上的师生便是一个个完整的人,他们彼此间紧密联系,又构成了一个更大的生命共同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