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无风险利率,估值,三者共振7.16
2021年二季度GDP增速会降低,三四季度经济增速会进一步放缓。而机构预估2021年GDP达到9%,主要源于去年基数较低而造成的统计现象,并非改变总体增速放缓的趋势。季度PMI指数回落,显示经济复苏增速放缓;而一季度宏观杠杆率下降以及4-5月社融数据低于预期意味着流动性的确是逐步收紧的。包括IMF上调2021年经济增速的同时,也在降低2022年的预期。
因此,市场震荡市格局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且随着2020年一季度低基数过后,上市公司业绩也会面临增速放缓的情况,所以半年报也会成为一个分水岭。包括近期疯狂的白酒板块,行业估值历史高位,而半年报会证伪,还是能有更大增长去支撑这样的高估值呢,这也是一个关键看点。
从短期来看,大宗商品的上涨可能是由于流动性过剩,如投机资金进入期货市场拉升期货的价格。疫情2020年属于全面爆发,2021年则是结构性爆发,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往往是一些资源国,因此,市场对此有炒作,认为产能下降,但实际上和需求相比,整体还是平衡状态。从长远来看,大宗商品的价格还要回归基本面。随着疫情的过去,供需逐渐恢复平衡,大宗商品价格肯定是要回落的。
2021年5月CPI环比回落,同比涨幅扩大,主要原因是2020年基数走低,并非2021年新涨价因素推动。5月PPI冲顶仍然无法有效传导至CPI,当前消费需求修复相对较缓。现在PPI和核心CPI差值已达8.1%,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差值也已经创下历史新高,这种背离必然会达到极值,最终回落到合理的水平,进行修复。历史上,1999年-2010年有过几次这样周期,最终都是粘合在一起。
从大宗商品价格近期走势看,工业品价格涨势已到尽头,各国货币政策均以进入停顿观察期。国内的市场利率在2020年的二季度见底,信用拐点发生在2020年四季度,2021年整体来看,央行还是收紧流动性的(如图所示,M2和社融同比增速均是连续下降的)。所以,对应市场角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市场风格热点的频繁切换,形成跷跷板般的结构性分化,而无法形成明显的合力。
如2021年春节后的调整,诱因是美债为首的全球无风险利率的提升,10年美债利率1.75%之后,引发了市场担忧,全球的高估值蓝筹股都有过一波无差别的调整,特斯拉、苹果等回落幅度也比较大;而A股则是以茅台为首的相关群体,在2021年春节后回落30%+。而实际上,美债收益率从2020年8月开始触底反弹的,而当时也有国内货币政策收紧,但为何节点是在2021年2月18日后才引发,这也是值得思考的。说白了,无风险收益率上行对股票估值负面影响是明显的,但拐点因素判断是难度很大的。因为估值提升的品种,往往是处于强势的,过早退出势必导致利润下降,因此大多数时候只能通过被动止盈等风控手段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