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胃不和、痰热内扰的痰湿体质,三副药解决

痰湿体质的人很常见,基本特征就是舌苔厚腻、形状胖大;喜欢吃肥甘厚味,胖子比较多,尤其是肚子很大的人。另外,痰湿体质的人,总是容易困倦;再就是身上感觉油腻的,头皮冒油。痰湿重的人,大便也是常常粘腻的,粘马桶,也有个别的人会便秘,总之大便不正常。

为什么会有痰湿体质呢?

有的是摄入与消耗不成比例,吃的很多,脾胃正气不足,不能够及时的把食物运化成精微物质,就变成了这种病理性的产物,痰湿。有的是胆气不升,脾胃之气不足无力运化,归根结底还是脾胃不能运化。

知道了痰湿的危害,我们就要理气化痰了,大家会想到一个药,就是陈皮。化痰方里都有陈皮,今天这个方子也不例外,那就是温胆汤。

温胆汤用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姜五片,枣一枚,水煎服。

功效是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者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等症。

温胆汤这个方子很有意思,我们知道的化痰方二陈汤就是从温胆汤中来的,而不是温胆汤由二陈汤加味而成的。温胆汤见于《备急千金要方》,与现在讲的温胆汤不同,这个温胆汤多了一味茯苓,姜枣是药引,五片姜,一个枣,而《备急千金要方》中的没有茯苓,生姜作为主药,而且用量特别大。

中医认为胆是奇恒之府,清净之府,中藏津汁,区别于其他的腑,其他的腑都是传化物而不藏,唯独胆与脏一样藏精,因此胆的特点是既不能热,也不能寒,只有保持常温,少阳之气才能正常升发,才能帮助脾胃消化。

温胆汤就是通过治疗使胆的功能恢复到正常,这样少阳之气得舒,自然运化,痰也就去了。从《备急千金要方》上来看,是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实际上是胆虚,胆虚少阳之气就虚、就寒,胆气就不得升,相火郁在里面,消化也就不好了,胃功能也就差了。

胆郁与肝郁相近,郁而不舒产生虚热,又是寒,又产生虚热,就因为郁而不升。相火郁而变成热,它必然也及肝,影响胃,影响到肝则会魂不守舍,影响胃则会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虚烦不得眠。在这样的情况下,更主要的是因为胆气不升,脾胃的消化功能不行,产生了痰饮,采用温胆汤治。

两个温胆汤,主要的药是橘红、半夏、枳实、生姜、甘草,一个有茯苓,一个没有茯苓。另外就是竹茹,是治疗虚烦不得眠很好的药,它的特点是清而不寒,除虚烦、止呕逆;加入枳实这个药主要就是通过它下气宽中,合起来就能更好地除痰,除痰以后胆气就升了。这个方子的特点就是在于枳实和竹茹这两个药。生姜量的大小,由胃偏寒或胃不寒来决定,但它能止呕,这是必用的。

半夏的作用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竹茹是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枳实是破气,散痞,泻痰,消积;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甘草祛痰止咳,调和诸药;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生姜大枣为药引子,共奏的功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