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陈氏委员会
来源: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陈氏委员会
熹公字德庆,寿羽公次子,翙公嗣子,夷实公孙,夷实公为邕公第四子,忠公孙。夷实公进士出身,官屯田郎,封郡王,创建白鹿洞寺。熹公以祖荫封晋国公,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与兄嘉公应召入闽,先居福州大义,后于唐僖宗光启三年,迁居闽清漈上(小溪源)。娶张氏生三子:藻、蘷、坎。(江南陈氏世谱载:熹公四子守敬公居福州上渡,裔孙肇公于五代后梁时由长乐龙门村卜居长乐古槐青桥,公为长乐青桥陈氏祖)
藻公,熹公长子,字伯约,又名以礼,讳守维(约),官太常博士,迁居福州江南(上渡、下渡)藻公生子三:怀忠、怀应、怀基。次子怀应公传九世存畊公迁居长乐金峰三星桥村。贞庵公由福州江南下渡田墘迁福清龙田树下村,为藻公裔孙。(树下陈氏主要分迁江镜文峰村,上迳镇油塘村,平潭县流水镇下厝场、西庄、北港,中楼乡东岚村等。)藻公为福州江南陈氏始祖。
蘷公,熹公次子,字伯宣,讳守信,先居福州剑池东即贡院地,后携子参避乱隐居福清新丰里南阳村。蘷公、妣范氏和子参公、妣王氏合葬三条岭、墓命曰:“童子拜观音”。 蘷公为南阳陈氏始祖。
坎公,熹公季子,字伯槐,讳守廉,号千郎公。同熹公同居闽清漈上村。娶李氏,继郑氏生七子:庭枢、庭机、庭柄、庭栋、庭柱、庭梁、庭相。后裔主要分布在闽清、南平、永泰、尤溪等。坎公为闽清漈上陈氏始祖。
熹公生于唐武宗会昌三年癸亥(843)正月初七,卒于五代梁太祖乾化二年(914)十月初十,享年七十。妣张氏合葬闽清四都崇福寺后(今呼陈墓洋)。熹公为本族入闽始祖。(按:还见于闽清漈上陈氏族谱和长乐金峰三星桥江南陈氏族谱)。
蘷公携子参公避乱隐居福清新丰里南阳村(今为音西镇岐阳村),约于唐.乾宁初年(895年)入融。参公娶王氏生二子:昊、旻。
昊公生子一曰总,总公娶海口林氏继郑氏生子四:添、本、奎、泰。
旻公后裔据查先迁居平潭,后裔景春公回迁福清星桥、五龙、凤屿、岩兜、首溪、黄墩、湖美、南岭、梨洞等。(星桥陈氏参与南阳陈氏先祖墓园重修,有碑记。)
昊、旻二公合葬墓在横溪门,墓命曰“五彩迎阳”。总公与妣林氏继郑氏合葬墓在杭上,墓命曰“飞凤落洋”。
总公长子添公后裔迁福清宏路莉范村,后又迁往惠安凤尾;次子本公后裔隐居蟹屿(今为玉屿村),后裔转迁新厝镇蒜岭村、三山镇桐树下村、龙田镇郑井村总公长子添公后裔迁福清宏路莉范村,后又迁往惠安凤尾;次子本公后裔隐居蟹屿(今为玉屿村),后裔转迁新厝镇蒜岭村、三山镇桐树下村、龙田镇郑井村、东张镇玉阳村、上迳镇芹兜村、塔石村、前笼村;三子奎公迁福清三山镇埕边村,倪埔埔边;分迁海瑶村、西楼村、鳌头山柄、大扁岛、塘北等村。四子泰公迁往长乐县江田镇。
泰公字乾亨号江田,于宋初(约960年)从福清南阳村迁居长乐十九都昌化乡良田里。后人以其号江田为地名,因其自“南阳村”所徒,子孙称泰公为南阳公。泰公娶洪氏生一子试公字用之,发四孙(龟图、禔、丛、戚 )。长孙龟图公于宋端拱元年(988)中进士、授国子监丞、晋朝散大夫、信州府知府。次孙禔公生二子:拱、揖(揖过继龟图公为子。为长房、朝散房)。三孙丛出赘。四孙戚公生二子:诠、谖。江田陈氏以这四房开枝蕃衍。泰公享寿八十七,与妣洪氏合葬本乡阜林坡。(泰公为南阳江田陈氏始祖)。
南阳江田陈氏明代永乐十六年(1418),左春坊左赞善仲完公自捐俸禄倡建“南阳陈氏祠堂”。
二十世起立世次表字:
1、明朝宰相叶向高题四十字(从20世开始至59世)“孟季则孔 以德克昌 朝廷有道 诸彦扬明 由学登仕 宪可立成 秉公守正 翊赞治平 致君尧舜 永世肃清”。
2、
3、民国政府主席林森续题四十字(民国二十一年冬)(接60世至99世)“松茂蔚然 山高卓尔 本实基隆 人同一理 南阳望宗 昭穆继起 启迪光大 贤孙孝子 于万斯年 允济其美”。
4、
南阳江田陈氏一族在宋代三百年间繁衍不快,且大部分聚居江田乡及周边。明代以后诸房发展较快,各支派分房外迁。长乐江田乡,靠山面海,青山绿水,环境优越,得天独厚。历经千余年的南阳江田陈氏一族,枝繁叶茂,后裔遍布八闽大地。陈氏先辈为创造辉煌的中华文化作出突出的贡献,历朝历代都有忠臣英烈,人才辈出。文化积淀深厚,名人名贤荟萃,无愧为长乐南乡望族。南阳江田陈氏,后裔遍布福州十邑,全省二十多个县市,及广东、浙江、江西、四川、台湾等地,合族总人口约近三十万人之众。南阳江田陈氏源远流长,瓜瓞绵绵,现已传至四十四世,十四代同堂。
福建省陈修园研究会 陈国兴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