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与ETC人
B站的宣传片《后浪》在青年节前夜一经推出,便成功实现了破圈。在片中还诞生了诸如“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不止是我们在教你们如何生活,你们也在启发我们,怎样去更好的生活”等等新的“金句”。来自国家队强大宣发平台的助推,加之B站二度破圈(如果把先前跨年晚会视作为破圈首秀的话)所带来的巨大话题性,使得这一事件迅速蹿红,成为不同年龄、阶层,以及不同圈际的人们谈论的热点。
但,抱歉,我并不是要和你谈这支影片的立意、拍摄手法、演员表现,甚至连这篇朗诵稿——都不是我们今天聊的重点。
我想从传播的内容跳脱出来,只从受众反馈这个单一角度,帮助年轻的传媒学子展开一定的思考。
时政话题评论能力,从来都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与考核重点。就拿最近两年艺考院校的评述考试举例,2017年的河海大学考了“啃老族”“媒体融合”,暨南大学考了“正能量”,天津师范大学考了“反腐倡廉”;2019年,上海戏剧学院考了“重庆公交坠江”,南京广播学院考了“明星偷税漏税”等等。更不消说中国传媒大学的三试评述,“非遗”“阅读”“孝道”...2019年的考题,无一不是紧跟时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仅是艺考生,对于那些即将步入工作岗位,正在参加各台面试、试镜的大同学们,往往也会发现,新闻评论是他们入职新闻中心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如果把艺考连中三元、求职拔得头筹也看作是一次破圈之举的话,即兴评论的立意和角度选择,必定在这个艺术创作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
这时,ETC人的概念便跃然纸上了。
ETC的工作便是24小时自动抬杠,因此,ETC指代人即为杠精是也。
我对ETC的理解很简单——“你说好,那我就说不好”“你说是对的,我偏认为是错的”。我想,这是对口语表达中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误解。我始终认为,批判的前提是质疑,但质疑绝不意味着没有头脑的全盘否定,在这其中还包含了环境、条件以及概率、比例的问题。学生们最易出现的表现是:先不加分析的武断选择主流观点的对立面,继而根据这个先入为主的错误观点,去组织论据进行论述。
由此来看,播音人破圈的前提是合理,这个合理既是指符合大政方针的法理,也包含顺从公序良俗的常理。在这之上的批判性思考,才能被你所在的传媒行业所接纳。
我想分享与之相关的三个小提醒:
一、要有大局观
其根本,就是要弄懂“你是为谁发声”这一根本问题。什么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中的“主流”,什么是“支流”?对于这些问题的解答,又是怎样影响到具体的评论立意中的呢?对大局观的理解和讲授,同时给考生和教学从业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当心坠入“偏听则暗”的科技陷阱
你是否发现互联网科技正变得越来越“聪明”?你手机上的短视频app新闻app总是能“很贴心”的为你推送符合你口味的内容。这是因为它们在偷偷学习你的操作,通过后台推荐机制,保证你总是能看到你喜欢的内容。可是,代价就是:你将失去了解事物全景的机会,你听到看到的,有极大概率只会是你认同的、喜爱的内容。
三、要有“等一等”的心态
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为我们极大提升了时效性的同时,也为新闻的辨伪存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你不妨想想,这两年新闻打脸的事情是不是频频发生?往往是一个新闻事件最先由自媒体爆出,随着传统媒体的介入,最初的新闻内容开始发生翻转,直至官媒给出结论盖棺定论。因此,面对新闻爆发时,年轻的传媒学子不用急于“站队”pick某一观点,惶惶然被带了节奏不说,破圈之举也容易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