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案例告诉你电石炉运行中电极过烧的原因及预防处理
电极过烧是电极在电石炉上应用的常见事故,其造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总结起来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①电极糊质量
电极糊指标与炉型不匹配,电极糊挥发分含量过低,软化点太低,致使电极烧结过快,造成电极过烧;电极糊灰分含量太低,电极消耗速度慢,烧结速度快,造成电极过烧。
广西某电石厂30000kVA密闭电石炉,开炉期间使用挥发分含量13.0%的电极糊开炉,开炉期间设备事故多,炉况长时间不正常,二次电压低,负荷一时开不起来,有功功率低,电极消耗慢,压放少,三相电极轮流出现过烧、烧电极筒筋翅等现象。后来将电极糊挥发分含量调整到13.8%,问题得以解决。内蒙古某电石厂25000kVA密闭电石炉,开炉时要求使用灰分含量2.0%以下的电极糊,电炉转让正常后老产生电极过烧、卷铁皮、压放不下来等故障,分析找过很多原因,始终得不得解决,后来分析其电极消耗很慢,然后改用灰分含量4%以下的电极糊,问题解决了。
②电极过长,长时间不压放电极,电极在导电夹(铜瓦)里滞留时间过长,造成电极过烧。
辽宁某电石厂25500kVA密闭电石炉,操作时因测量电极工作端的长度不准确,发现时电极工作端长度己经长达2.8〜3.2m,为了加快电极消耗,最长时电极有三天时间(72h)没有压放,电极长度是消耗短了,但电极又过烧了,烧坏了电极筒的铁皮和筋翅,导致电极压放不下来,被迫停电炉,打开防护屏处理后才恢复生产。
③底部环密封烧坏穿火
把持系统不绝缘,产生电极局部发热:导电夹夹紧力不够,致使导电夹和电极筒接触不良而发热;导电元件磨损严重,表面拉伤严重,产生大量凹槽,与电极筒筋翅的接触面积变小,导致导电面积不够而发热,造成电极过烧。
内蒙古某电石厂48000kVA密闭电石炉,不注重三相电极的密封,在三角区,防护屏内经常有明火穿出,原料粉末大,炉压很不稳定,过一段时间三角区防护屏内就冒黄烟,造成电极局部过烧,烧坏筋翅,电极压放不下来,打开防护屏,发现护屏内的密封材料基本烧空,检修完将密封材料全部填实至防护屏的顶部,送电后无论炉压怎么波动,防护屏内不再冒火,电极再也没有出现过局部过烧事故。
④电炉一直低负荷运行,操作电流大(二次电流),电压低,功率因数过小,做功差,电极烧结速度大于消耗速度。
云南某电石厂33000kVA电石炉,试生产两年多,一直低负荷、大电流、低电压运行,功率因数小、做功差,三相电极轮流发生电极过烧事故,停炉处理后,提起电极又要压放电极,导致电极过长,被迫炸断电极,反反复复,生产一直不正常。后来改变操作方式,将二次电流由原来95kA以上控制在75kA以下,将二次电压由原来60V左右提高到95V以上,有功功率由原来17000kW左右提高到25000kW以上,功率因数由原来0.6左右提高到0.9以上,电炉彻底解决了存在的所有问题,生产步入了正常轨道。
⑤长时间超负荷运行,致使料面温度过高,没有及时处理。
山西某电石厂40500kVA密闭电石炉,长时间超负荷运行,长时间不处理料面(最长有10天时间),炉气温度达800℃以上,结果导致三相电极均压放不下来,打开防护屏检查,发现三相电极都过烧,电极筒铁皮和筋翅都烧坏,检修处理后送电,要求其每24h处理料而一次,烟气温度必须控制在600℃以下,执行后电极过烧事故得以解决。
①把好电极糊质量关,使各项指标和炉型、工艺操作相匹配。
②控制好电极工作端长度、电极压放量、消耗量,防止过烧。
③长时间停炉后,适当压放电极。
④提高功率因数,提高有关功率,减小二次电流,提高二次电压,加快电极消耗。
⑤解决引起电极过烧的设备问题。
⑥适当加入副石灰,加快电极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