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思考63 | 为什么我们无法成为自己呢

为什么要证明自己?

这个视频中的妈妈和我妈的接近度80%,我跟这个女孩子的状况也基本一样,只不过她比我幸运,第一次创业未果,就能有这样的处境,而我在将近20年的生涯里创业四次未果。

说是「未果」,没说失败,是因为每次都是一些七七八八的事情,导致项目不能持续,第四次就是和合伙人大吵一架分道扬镳的,这才是最让人闹心的呢。

也是这次之后,我抑郁了——

同时说出了与视频中一样的话:我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我就是一个没用的人。

治疗的初期,一直时好时坏,直到看到这则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你为什么总是让我把什么都放在心上,而不是心里。

老和尚说,每个人的心都是关闭的,只有心碎的时候,放在心上的东西才能落入心里。

伤口才是心进入你内心的地方——

至此,我才开始从否定自己,感觉自己一无是处的状态进入了正常的思考:

  1. 我为什么要不停的证明自己?
  2. 为什么人非要等到支离破碎的时候,才让光进来?
  3. 光进来了看见的那个自己是谁?接受这个真实的自己吗?

1

我们这一代的父母,经历了文革的磨难,同时又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浪潮,被压抑的潜能在面临的各种机遇挑战之后,迅速厚积薄发。
而我妈牛哦,不仅接住了挑战,而且获得了成功,她成为了一名大学校长,物理教授。
所以她认为她走的这条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通往成功的正确之路。
她不想让我走弯路,这个爱,是天下父母的可怜之心。
无可厚非,所以她爱我的方式,就是关心我飞的高不高,应该说按照她的意愿,是否飞的高。
而她从来不关心我疼不疼,我的感受是什么?我的需要是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说白了,她不关心我的那个「自己」是什么?
所以,我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自己,什么叫做自己,甚至都丧失了感受。
再者,我们从父母那里得不到认可、赞美和鼓励,除了成绩,没有对一个人价值的其他评判标准。
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是哪个葱?这根葱究竟有几斤几两?
说白了,我没有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
这些统统有个代名词,叫做「缺乏安全感」——
而缺乏了怎么办?就会通过抓取外物获得安全感。
人类很奇特,也很有共性:当自身匮乏的时候,就特别想问别人要,想从其他人身上或者其他事物上得到。
我们缺乏爱的时候,总是希望有人能爱我们;
我们孤单的时候,总是希望有人能陪我们,照顾我们;
我们无价值感的时候,总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和赞美;
比如:小时候,缺少父爱的女孩,长大了会用一生来找爸爸,你可以发现社会上很多女孩子喜欢大叔,喜欢老男人。
一个男孩,如果有个很强势的或者控制欲强的妈妈,他成为妈宝的概率就很高,那么谈婚论嫁的时候,就可能再找个小妈,因为他已经失去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了,缺乏主见,没人给他拿主意,他就缺乏安全感。
当然有些人,不一定从家庭关系或者亲密关系上去抓取,比如说,控制员工来获得他人对自己工作上和管理上的认可。
再比如说,有些人会不惜一切代价的抓取某种身份、地位来获得对自己成就的认可。
当然还有一种人是不停的折腾,创业赚钱,赚钱创业,你会发现他不能停下来的,似乎停下来就要死一样,呵呵,很巧的是我就是这种人。
我要通过这种方式,证明不学好数理化,也能走遍天下都不怕。
而当我们觉得这一切东西都「可控」的时候,不仅能体会到安全,而且会有一种一切操之在我的成就感。反之,当抓取的这些外物「不能被很好的控制」的时候,就意味着「不安全」。
不安全会怎么样?
担心失去、害怕、无助、无力等等统称为焦虑——所以焦虑的本质是「失控」。
因此,当我感到对创业这个外物失去控制的时候,就焦虑了。
当这种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无力感积累到一定的level了,真的就是一根稻草也能压死一只骆驼。

2

不破不立,每个人一生当中都有一到二次打破重建的时候,只是有很多内心强大的人,比如高人,是自己打碎重建的,而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只能用一句俗语概括了:不撞南墙不回头。
因此当我一身铠甲披荆斩棘的时候,是听不见这些鸡汤的:
一切绝望的根源,都是因为我们无法成为自己。——克尔凯郭尔
爱自己才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王尔德
甚至看到这些话,再看看作者,心里会冒出一句:“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饱汉不知饿汉饥。”
你们有钱有闲,当然可以有条件爱自己了。
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存在主义之父克尔凯郭尔可是继承了巨额遗产的人。
而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之一的王尔德同样出身于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家世卓越的家庭。
好吧,还是那句话:
重要的东西都是看不见的——小王子
所以,当一个人一直处于焦虑,一直在向外抓取的时候,你的心根本不在自己身上,在哪里?
人的意识像手电筒一样,照到哪里我们才注意到哪里,比如,你现在看我的文字时,会关注你脚趾是怎么放的吗?有什么感觉吗?麻木了,还是冰冷的,还是蜷缩的?
当然,我说的时候,就感知到了。
生活中大部分时间,我们都会或者说擅长把聚光灯对着外围这一圈——要事业发展,要体现社会价值。
这毋庸置疑,作为一个独立女性去争取这一切,不仅能满足自身的欲望,同时能获得外界对我们良好的、正向评价,同时能获得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我们的身份、地位、金钱,甚至爱情。
而第二圈,作为女性,有的时候真的很难,在复杂、多重关系中,切换着角色。
比如,不仅仅需要在工作中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还要在生活中维持家庭和谐。
要做个经济独立女性的同时,还要上能体谅父母公婆做个好媳妇好女儿,下能科学养娃做个全能型妈妈,关键的时候,还要满足老公,给他做男人的信心。
所以,意识的手电筒很少能照到自己,别说做自己了,我们甚至都很少会关注到自己——
别看我们的灵魂每天都占据在自己的身体里,可是我们却很少跟她相处,很少有时间去看看真实的自己。
并且你不仅不关注自己,还对这个自己很残忍——
未完待续。

敏芊随笔

周一到周五不定时更新

梳理|心路历程

分享|成长细节

上一篇:朋友的思考 | 敢于承认人性的不足,让自我更强大
(0)

相关推荐

  • 接受自己的无力感,你才能原谅自己,同时也能原谅你的父母

    这是一篇和解的文章,写给那些无辜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你焦虑.恐惧.无力,你的父母也是,每个人都有她控制不了的,所以我们都是无力的,只是你被很多现象迷惑,觉得别人都是有力量的,这可能是一个假象. 现在很多 ...

  • 如何解决孩子的“开学分离焦虑”?很多父母都用错方法了!

    从孩子要开学以前,小蓉就从其他的家长听说过"分离焦虑":小孩会用各种哭闹的方式来不和爸妈分开. 小蓉的心里也有些不安,所以想说提早做准备,这样一来,应该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于是早在 ...

  • 好好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孩子(建议爸妈一起看)【一点资讯】

    当你因孩子的问题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可能正是提醒你该转变思维,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的时候. 年前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武汉42岁胡女士持续几个月头痛,却找不到病因.但医生谈到孩子时,她突然崩溃大哭. 原来, ...

  • “妈妈,我不去幼儿园”孩子每天赖着不上学?都是分离焦虑惹的祸

    宋雅每次送儿子上学的时候,在幼儿园门口总会出现这样的一幕: "妈妈,我不去" "不想去幼儿园,妈妈" "妈妈,不要让我去幼儿园好不好" &q ...

  • 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改变的方法就是妈妈做到这几点

    在做心理咨询中,遇到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可是这些孩子拒绝做心理咨询,这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就特别焦虑.今天我就针对这个问题,写一篇文章,父母怎么做?才能帮助到孩子,妈妈们能做到这几点?你的孩子就会改变. ...

  • 闭关思考66 |看见真实的自己有啥用 |社交场景2-合作

    接上一篇: 跟品牌哥后来又聊了几次,他的状态好像好多了,总之正常吧. 有一天晚上我发了个文件给他看,没想到他马上撩我语音,我一边找耳机接通,一边心里犯着嘀咕,这么快就看完了,嘛. 耳机还没插上,就听对 ...

  • 闭关思考65|看见真实的自己有啥用|社交场景1-链接

    一个人成为自己.做自己的时候是最舒服的,可惜很多人体会不到,包括我之前,迷茫.混乱.焦虑.慌张.忙碌的过着我的人生,还以为那是充实.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总结前两篇,其实说的就是一个事,为什么做不了自 ...

  • 闭关思考62 | 徒儿们欢聚一堂 | 自卑的场景

    接上一篇: 由于高人的到来,我又邀请了其他的三个徒弟,「莫名乐观」和「小高管」还有「指南」.对了,看过我之前文章的都知道,高人在之前徒弟圈里,叫「莫名自信」. 不知为啥,等他们来的这个星期,我总是莫名 ...

  • 闭关思考61 | 聊聊创业&赚钱 8 | 社群的性质

    我对社群模式一直是情有独钟的. 也许当初是LJH公司的那个中老年社群让我尝到了甜头,也许我本就是一个喜欢交朋友,喜欢热闹的人. 先聊聊社群这种模式的性质吧--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社群的本质是一种裂变和 ...

  • 闭关思考60 | 合作中的攀附心理

    一个朋友跟我说,她一直在追我的闭关系列,特别想知道之前那个女性社群的经历和故事. 这事呢,在文章<遇强则怂5>中提过一嘴,要说清楚社群这个概念,倒是不难,而故事和经历呢,也不复杂,但我一直 ...

  • 闭关思考(五十九) 拜访大咖4 | 营销实战分享2

    接上一篇: "那就是营销的第二个逻辑是:你为「谁」解决「什么问题」?" 而这次我说的这个「谁」还真不完全包括客户. 我接着跟巧干练说:"你回想一下,我们刚刚聊的,你们公司 ...

  • 闭关思考(五十八) 拜访大咖3 | 营销实战分享1

    先聊聊销售和营销的区别,一是大部分人理解的营销其实是销售,二是下文给女律师建议的时候要派用场. 营销如同一场软战争,销售就是战场前线. 营销要有战略眼光,同时也要制定战术,为什么要打,跟谁打,先打哪, ...

  • 闭关思考(五十七) 拜访大咖2 | 两种心灵地图

    昨天文章提到的大律师办公室那「一堵墙的书」,今天放在了公众号头图里.昨天发朋友圈时,很多朋友点赞. 点赞之后是否获得启发,从另一个角度--个人IP的层面上来讲,这也是一个符号,是大律师除了律师这个身份 ...

  • 闭关思考(五十六) 拜访大咖1 | 我成长啦

    最近几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这是其二: 有个上海滩非常著名的大律师,前几天给我发了个橄榄枝. 于是今天我去拜访他了--- 大律师早年因某刑事案件一战成名,后来又主打某大型企业借贷纠纷案而再度名扬上海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