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垂帘听政”的母亲

贵族之家,究竟有多牛?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从没有“贵不过三代”之说。真正传承久远的家族不依靠财富。魏晋时期就已是名门望族的“清河崔氏”,隋唐时期仍不坠鼎盛之势。在唐王朝的历史上,共有12位宰相出自崔氏。当年唐太宗想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清河崔氏,被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拒绝——千万别以为是自谦,是崔氏觉得皇帝配不上崔家。

名门望族的影响力,足以令权贵望而却步。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有一段场景极其符合当时现状:

当崔琰决定将自己的侄女嫁给曹植时,曹操说了一句:

“清河崔氏,怎敢高攀?

这不是曹丞相自谦,是对名门望族发自内心的仰望。

即便中晚唐,皇帝想与贵族联姻,也存在被拒绝的可能。唐中宗想为太子娶一位太子妃......都被拒绝了。

这就是贵族的底气与傲气,但,“贵”在哪里?

“垂帘听政”的母亲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北周大将军郑善果,其母清河崔氏女。

崔氏十三岁嫁给郑诚,生郑善果;二十岁时,郑诚战死沙场。家人劝她改嫁,她抱着年幼的郑善果义正言辞地说,“虽然丈夫战死,但所幸给我留下了这个孩子。如果抛下孩子离开郑家,这是不仁慈;背弃死去的丈夫,这是不守礼。如果非要我改嫁,我宁愿剃发明志;不仁慈、不守礼的事,我不敢做。”改嫁一事只好作罢。

彼时郑善果虽然年幼,但郑诚是为国捐躯,朝廷就让他承袭了父亲的大将军职位及县公爵位,领有俸禄。深感责任重大的崔氏,以身作则,一刻也不敢放松对郑善果的教导。一直到郑善果成年后,仍然坚持纺纱织布。

一次,郑善果对母亲说,“我现在的俸禄足够我们一家人使用,母亲为什么还要这么辛劳?”

崔氏长叹一声,对儿子说,“我原以为你已成年懂事,没想到还是不懂啊!你现在的官职爵位,是朝廷念及你父亲为国殒命的功勋才赏赐给你的,你应该把它们分给其他亲朋,以体现你父亲的仁惠,岂能独享?更何况,无论是皇后,还是普通人的妻子,都应恪尽职守,约束自己。如果懒惰,就会放纵。”

郑善果虚心接受母亲的教导,无论在哪里做官,都是从家里带饭到衙门中吃。朝廷的各类赏赐,不是用来修缮衙门房舍就是分送给同僚下属。

隋炀帝时期,他的政绩考评,天下第一。

崔氏博览群书,对各类事务都有独到见解。每当郑善果处理公务,她就会在帷帐之后倾听。如果处理得当,公务结束后她就与儿子相对而笑,侃侃而谈;若处理不当或随意发火,崔氏就会蒙头哭泣。直到郑善果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苦苦哀求后,崔氏才会起身教训他。

首先,身为“家长”,崔氏会从自身找原因。

“吾非怒汝,乃愧汝家尔”,并不是生你的气,只是觉得惭愧,身为寡母可能没有把你教育好。

继而,与父亲对比,指出之间的差距。

崔氏认为郑诚是“忠勤之士”,一心为国;郑善果继承父亲的爵位,更应谨慎小心。

最后,点出不加节制的恶果。

“内则坠尔家风,或亡失官爵,外则亏天子之法,以取罪戾。

对内会败坏家风,甚至丢掉父亲用命换来的官爵,对外则可能会因未能严格执行皇帝命令而获罪。

郑善果闻言战战兢兢,从政为官更加谨小慎微。

不过遗憾的是,崔氏去世后,郑善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至生死存亡之际有人出言讥讽,才羞愧难当。

或许还有羞耻之心,也算是对母亲崔氏的一点告慰吧!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恶之花”的盛开,终归是因为最初播撒了小小的一粒种子。

品性操守的修养哪有小事?

(0)

相关推荐

  • 朱常洛:明朝第十四位皇帝,在位28天,和母亲书写了一段无双传奇

    1565年(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河北怀安县左卫镇,一个普通军官家里传来一声婴儿的哭泣--王姑娘来到了这个世界. 13年后,这位姑娘将谱写一段不朽的传奇. 左卫镇旧城墙 1568年,王姑娘的父亲 ...

  • 我国古代的9大名门望族,“五姓七望”和“关陇八大家”都有谁

    现在欧洲还存在着不少贵族,但是我国,已经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贵族了.我国古代,出现过不少名门望族. 最著名的是"五姓七望"和"关陇八大家". "五姓七望& ...

  • 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母系清河崔氏家族谱系考

    ​​       隋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母亲崔氏是曹魏清河崔氏崔林曾孙崔悦一支的后人,她的曾爷爷崔蔚是清河崔氏郑州房始祖,叔外祖崔彧(崔蔚第三子,崔稚的弟弟)是清河崔氏鄢陵房始祖,爷爷为崔蔚次子崔稚,父 ...

  • 此物最相思(第1章)

    第1章 出生世家 求取功名 公元715年,大唐开元三年,初春. 在通往京城长安的驿道上,梨花比往年开得早,开得多,成片成片,浓荫满地. 自李隆基712年铲除姑姑太平公主势力,继承皇位,713年改年号为 ...

  • 【名门望族】清河崔氏房支及唐代宰相

       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清河郡为郡望的崔姓士族,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崛起,为山东望族.北魏时,魏孝文帝分定姓族,清河崔氏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姓,此后清河崔氏始 ...

  • 唐代诗人中最大的十个姓是哪些?看一看有你的姓氏吗?

    唐诗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全唐诗>一书堪称唐代诗歌的集大成者,收录了2339位诗人的48900多首诗歌. 和唐诗一样,姓氏也是中国人喜闻乐道的话题之一,那么,在< ...

  • 父亲和丈夫必须死一个,咋选?女子用1句话解决,从此诞生一成语

    在这篇文章,笔者要给大家带来的话题是--父亲和丈夫必须死一个,咋选?女子用1句话解决,从此诞生一成语. 说到"人尽可夫"这个词时,大家应该都知道它并不是什么好词.现代人常用它来形容 ...

  • 【传统家训】母亲的救命之恩

    若论三国时期绝顶聪明的人物,诸葛亮大概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但或许是因为女子地位不高,另一位同样具有大智慧的女性就显得寂然无声了.她就是三国时期聪慧贤德的辛宪英. 辛宪英,魏晋时期著名才女:魏国辛毗之女 ...

  • 【传统家训】捐出祖宅的慈善先锋

    幼年时因父亲病故,他与母亲被家族长辈逐出家门,母亲无奈改嫁以抚养他成人.宋朝礼法森严,女子改嫁是极大的污名. 开蒙后,他励志苦读.因为家中贫寒,三餐不继,他就将小米熬粥后隔夜凝固,第二天一分为二早晚各 ...

  • 【传统家训】莫为无益事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识之士发现一个规律: 对大多数人而言,温饱后才会开始精神世界与道德情操的追求. 为此他们致 ...

  • 【传统家训】鸣沙山敦煌藏卷 开童蒙《太公家教》

    <太公家教>虽有"太公",但却与姜太公没有丝毫关系.它是唐宋时期广为流传的童蒙训诫读物,在已发现的敦煌文献中就保存有很多唐代手抄本. 至于作者,有人认为,"太 ...

  • 【传统家训】郑氏著书立训,王妃受教躬行(二)

    家庭规模无论大小,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各类关系的处理,大家族更是如此.这一点,侯莫陈夫人在撰写<女孝经>时就已了然于心.理论性内容教导完毕后,免不了给侄女列出几条锦囊妙计以应对大家庭中的诸多& ...

  • 【传统家训】郑氏著书立训,王妃践行受教(一)

    "高门嫁女,低门娶妇",这是古代不成文的婚嫁传统.这并不是攀高枝儿,嫁入高门首先是对女子家教门风的极大肯定,更重要的是对提升娘家的阶层地位大有助益.其实即便今天,也有不少人为迈向更 ...

  • 【传统家训】媲美孟母,和丸教子

    提及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母亲,孟母一定位列其中.若没有循循善教的孟母,亚圣能否"入圣"也还真是个疑问.虽然其后伟大的母亲有很多,但却少有能与之相提并论.一直到唐代,"柳母&q ...

  • 【传统家训】乱世拒盗有法,育女更有妙招

    家教好究竟有多重要,隋末唐初李恕家族,给出了标准答案.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强盗横行杀人越货.但,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面对李恕家族,强盗们不仅过门不入,还互相叮嘱"无犯义门". 无 ...

  • 【传统家训】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经常能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消息. 夫妻频频争吵,原因是丈夫沉迷游戏,工资全部充值买皮肤.装备...... 女会计为打赏男主播200万,铤而走险贪污公款...... 银行高管重金打赏女主播,挪用储户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