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思|有一些无法阅读的痛苦,你无法体会
记得自己曾经有过一个非常离谱的愿望,那就是跟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把其中最重要的一些文学作品都读一遍,写一点自己的阅读感受,完成一次文学上的全面普及。
有这种愿望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因为大学里的教授往往只从这浩如烟海的文学篇目中挑拣一二作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讲解。这种分析和讲解当然能够充分地体现个人的观察和思考,但倘若学生懒惰,止步于此,就会成为学生观察、分析、欣赏文学多样性的一种障碍。要突破这种障碍,就需要翻越过这道屏障,尽可能多形式、多角度、多方法地去阅读,方可真正形成“一览众山小”的宏大视野,才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自信从容。
这样的愿望固然是好的,但现实中,遭遇尴尬也是必然的。“吾生也有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穷尽无穷的文学典籍,无疑是天方夜谈。就算循着文学史的路径一路追踪,找得到书,也有读不下去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兴趣相投,就能情投意合,阅读时也就心情舒畅,读得过瘾,读得惬意。兴趣不同,硬着头皮读,那就如临酷刑,苦不堪言。每一个文字从眼里读到心里,都是一种摧残,都是一次折磨。恨不得双肩生了翅膀,早点飞离这黑暗世界、痛苦深渊。长期处于舒适区,对于开阔阅读眼界也就功效甚微。长期处于陌生区,对于开阔阅读眼界有用,但恐怕在这之前,阅读兴趣就被摧残得所剩无几。最好还是能够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阅读内容,这样对于两者都有益。但这需要读者自己不断地去挑选,因为每一个人的这种区域是不一样的。
有既定的计划当然是好的,但生活是变化无常的,变化总比计划快。于是在阅读中倘若总是按计划阅读,那也必然无趣。学会在随机的相遇中,挑拣几本合自己阅读口味的书来读,则更像是命运之神的额外馈赠。
阅读时,合口味的书、充裕的时间和适合的心情这三者缺一不可。但往往是心情有了,时间也有,却没有合口味的书,左翻翻,右翻翻,这时间也就浪费了。还有的时候,书有,时间有,就是心情没了。想读,却怎么也读不下去。那样的时间,只好放纵,任凭它如水般流逝,无可奈何。
写于2021年3月24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