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靠边站,它才是“豆中之王”!补肾养血、保护心脑,但有3类人要慎吃
黑豆有着“豆中之王”的美誉,其入药保健之效远远高于黄豆,蛋白质含量和微量元素更为丰富。
中医也认为,“常食黑豆,百病不生”。黑豆性平味甘,归脾、肾经,是饮食疗养之佳品。
据《本草纲目》记载,黑豆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其蛋白质含量是肉类的2倍、鸡蛋的3倍、牛奶的12倍。
1补血养肾
中医讲,五谷养五脏,而黑豆又被称为“肾之谷”,能够补肾解毒。而人的肾主精血,肾脏得到滋养,身体的气血也会足。
经常吃黑豆能够帮助补肾,缓解肾虚体弱、腰膝酸软、风湿痹病、关节不利等等不适症状。
2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黑豆有除去胃中热痹、伤中、淋漏、下淤血、散五脏结积、去肿、消谷、止腹胀、去热毒、改善痉挛等疗效。
3保护心血管
黑豆中的镁、锌、硒三种营养素在豆中名列前茅。
其中镁元素有“心脏卫士”之称,有助于保护心脏和心血管的畅通,还有助于保护骨骼的健康;硒元素可以保护血管、抗癌;锌元素可以调节心肌。一定程度上能预防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4健脑益智
黑豆中的卵磷脂,是形成脑神经的主要成分;所含矿物质中的钙、磷皆有一定程度上防止大脑老化迟钝、健脑益智的作用。
5抗老防衰
黑豆富含维生素E、花青素及异黄酮,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增强活力,所以,黑豆可抗老防衰。
6改善胃肠道
黑豆中含有的粗纤维及低聚糖不但能帮助肠道蠕动,使体内胀气与毒素顺利排出,改善便秘,而且还可以改善肠内菌群环境,起到整肠作用。
黑豆有两种,一种是乌皮青仁豆,另一种是乌皮黄仁豆。
想要补肾效果更好,选用乌皮青仁豆。青色入肝,肝藏血,肾藏精,选用乌皮青仁豆等于肝肾同补,精血互化,滋补效果就更好。
醋泡黑豆是中医的“黄金验方”,有很好的补肾明目效果,醋泡黑豆可以更好的发挥黑豆中营养素的作用。
做法:洗净的黑豆放入锅内中火炒制,破皮后转小火炒制5分钟,乘出晾凉。炒好的黑豆放入玻璃罐中加入陈醋,没过豆子即可。等黑豆充分吸收陈醋即可。
食用方法:一次不用多吃,2-3颗即可。
有些老年人可能牙口不好,不能吃黑豆,觉得也不容易消化,可以试试“三宝养肾糊”。可以帮助补肾固涩,减少夜尿。
做法:普通黑豆50克、粳米30克、板栗5枚。将黑豆、粳米泡一夜放入豆浆机,加入剥好的板栗,再倒入600毫升水,制作成糊。
注意:慢性肾衰或者其他需要限制蛋白摄入量的患者,少食。
国医大师唐祖宣分享了一道私房菜“黑豆鲤鱼汤”,有温肾利水的作用,尤其适合小便不利、口干渴、面色萎白、四肢不温,水肿反复发作,尤其下半身肿的肾阳虚水肿的人群食用。
做法:黑豆30克、鲤鱼一条(约250克)、生姜1片。
黑豆性甘平,能益肾精,补肾气,另外还有利水祛风的作用;生姜入脾胃经,有温阳之效;鲤鱼能补阳利水,适合形寒肢冷,下肢浮肿的人食用。
食用方法:肾阳虚水肿人群最好一天早晚各1次,一般食用一个月左右就能看到效果。
很多人可能觉得肾功能不全是不是要多吃黑豆来补肾呢?
其实不然。中医和西医的肾概念不同。中医的肾讲究肾主水、肾藏精等整体功能,而不是像西医单指的肾脏这个器官。另外肾功能衰竭未必属于中医说的肾虚,也可能是痰湿,需要利湿而不是补肾,此时用黑豆补肾也不合适。
并且肾功能不全的人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取,否则会加重肾脏负担,黑豆含有蛋白质,自然在限制之列。
豆类中的嘌呤含量较高,因此,痛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最好不吃。
黑豆吃多,可能出现打嗝、腹胀等情况。所以有急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也不建议食用,以免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肠胀气。
① 长浸泡、多冲洗:不消化的寡糖会被洗掉,尽可能不残留;
②增加烹饪时长:煮的越久,寡糖流失得越多;
③配合易消化的食物一起吃:比如汤、粥等,对胀气、排气都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