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之春,冬奥之韵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长期以来,以文艺创作观照现实、抒写人生的传统已内化为我们民族的审美精神,具体到音乐作品的创作,即要关注社会大事件,反映时代先声。所谓“为时为事”,既要与时代共鸣,又要一定程度上避免生硬的诠释,过分行时的创作往往泥沙俱下。4月26日,聆听河北交响乐团的“冰雪之约”音乐会,我认为作曲家唐建平的《冬奥交响曲》可以从许多同类主题创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部可以流传于世的佳作。这场音乐会不分上下半场,第一首曲目为作曲家王丹红的古筝协奏曲《如是》,第二首为唐建平的《冬奥交响曲》。

唐建平这些年的创作可谓硕果累累,此次河北的冬奥主题创作委约他再合适不过。他擅长写奥运题材,打击乐协奏曲《圣火2008》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冬奥交响曲》分为五个乐章,分别题为“圣火燃情”“飞雪炫影”“爱的誓言”“星光闪烁——永放光芒”“梦想未来”。5个乐章都具有一定的分量,又各具特色。

第一乐章“圣火燃情”以鼓角峥嵘的音乐形象为主。号角音乐在中国与西方的表达有所不同,西方有着号角音乐的传统,中国宋代亦有典型的鼓吹乐,我们最熟悉的《红旗颂》开篇的号角声便是典型。而唐建平在作品伊始巧妙结合了这两种语言资源,以五度材料为核心,纵向排列形成了具有张力的和声,构成的号角动机有机地贯穿于作品之中,是一处巧妙的构思。唐建平出身打击乐演奏,他作品中的打击乐写作十分具有特色,大篇幅、结构性地表现了宏阔的交响思维,而绝非简单挪用民间资源。第二乐章“飞雪炫影”的配器令人拍案称奇。这个乐章的特点是迅疾的音色转换,表现了冬奥会的重头戏——滑冰的场面。这里面键盘打击乐用得饶有新意,选择这样冷色调而又灵动的音色描写冬奥会的场面再合适不过。作品节奏的变化每处都结合着材料的特质,达到了推动音乐发展的效果。

第三乐章“爱的誓言”可以看作一部小号“小协奏曲”。中国专业创作中小号协奏作品少之又少,这里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也为作曲家的创作打开了一个新领域。事实上,聆听前我总担心听到的是一个高快响的宏大乐章,而作曲家在这里别出心裁,没有只让小号演奏高快响,而是通过乐队与小号呼应构成的无穷动的形式,在速度上炫技。小号演奏家陈光在这部“奇难”的作品上展现了稳定清晰的吐音技术,他富有韧性的音色也与这部作品十分契合。

第四乐章“星光闪烁——永放光芒”使用了作曲家为冬奥会创作的主题歌。唐建平的音乐不仅具有戏剧性的段落,也不乏抒情柔美的旋律,这一乐章的歌词亦是由他所作。女高音宋元明与男高音王冲在演唱的感情上都有很好的表现。第五乐章“梦想未来”大气磅礴,主题的写作反映出作曲家深厚的传统功底,抒发了作曲家对普适性“奥运精神”的歌颂。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可以禁得起打磨与考验的作品。

王丹红的《如是》首演9年以来,几成当今上演率最高的古筝协奏曲。这次演出的古筝演奏家苏畅也是这部作品的委约与首演者。《如是》的主要音调取材于电影配乐《柳如是》,主题来自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中的“皂罗袍”唱段。不单音调,作品的发展方式也有许多中国作品铺陈展衍的特点。王丹红有着女性作曲家的细腻,她对于昆曲素材的运用十分别致,音乐会翌日江苏交响乐团演出王丹红交响曲《大江南》,这部作品的末乐章处亦可听到昆曲素材的巧妙运用。同时,她的作品又有着鲜明的戏剧性,许多高潮处推波助澜的效果十分具有张力。

当晚指挥与乐队也十分用心。指挥家张国勇指挥王丹红的《如是》可谓珠联璧合,张国勇堪称此次“中国交响乐之春”演出最多的指挥家,这几日一直奔波来往于排练厅与音乐厅之间。王丹红也是这次“中国交响乐之春”作品上演率数一数二的作曲家。第一首作品可以看出张国勇对于协奏曲主次的把握。在指挥唐建平的《冬奥交响曲》时,可以听出指挥家采取了较为紧凑的处理,力图突出这部大型作品的结构感。河北交响乐团此次尽职尽责,乐团还邀请了圆号演奏家曾韵等作为客席演奏家助阵,整体的演奏较之我上次聆听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唯个别全奏处音响平衡略失。而还有一点不足需要指出:交响乐演出中切忌戴手表上台——《冬奥交响曲》第四乐章“星光闪烁——永放光芒”的主题是光彩夺目的,我本想观察指挥家如何处理声乐与乐队的层次,而此时台上手表闪烁,乐手的手表反光刺得我睁不开眼,这种常识性的问题不该发生。

文 | 张听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