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这场“神仙过招”

2020年上海市“全国科普日”在科学会堂迎来了一场“神仙过招”,偶像级的院士科学家、艺术家齐聚一堂,华山论剑,共演了一场科学与艺术交织融合的盛会。
“苍翠袭人衣,科艺润无声”,这是这次活动请柬上的寄语,也是我们“克勒门”一直以来的希望。
院士科学家和艺术家共同启动今年的“全国科普日”
从去年的“仰望星空”开始,“克勒门”便一直努力尝试让科学与艺术碰撞出绚丽的火花,让严谨的理性和温柔的感性共同渗入生活日常。
(点击链接回顾去年的“仰望星空”→仰望一场“神仙对话”
而今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中,我们也特别筹划了一场全新的科艺对谈文化沙龙——邀请院士和艺术家一起说说“心中的江南”。
沙龙策划人、主持人阎华
画船听雨眠
青年作曲家罗威为本次活动量身打造了一曲钢琴情书《南昌路入睡,在科学会堂醒来》,他曾专程在破晓前的科学会堂录下了许多夜尽天明时的声音。
雨滴、星空、日出……独属于南昌路57号与雁荡路84号的天籁就在罗威的首次公开演奏中一一绽放在这栋优雅的建筑里,成为值得珍藏的大自然的馈赠。
罗威
就着渐渐平息的悠扬旋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王建宇与上海中国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陈翔一同上台打开了心中江南的第一篇章。

阎华、王建宇、陈翔

从明代仇英的文人画到现代朱屺瞻的海派画,陈翔院长从几幅代表性的江南丹青中点出了不同时代下的生态环境,色彩与意境的改变也暗示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

陈翔

画船里看到的是水天一色的风景,铺展着生命的期待,王建宇院士则用几张卫星航拍图带我们一起从天上看画船、看这片土地。
画家用纸作画,而王院士这批科学技术者则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设备从卫星上为地球作画——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绿色出现在航拍画面里的上海,这正是城市发展中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觉醒。

王建宇

科技和艺术交相辉映的共同画作深深打动了著名的配音艺术家童自荣,他在现场朗诵了一首《雨巷》,用自己醇厚的声音带着大家遍览了一派醉人的江南风光。

童自荣

江南可采莲
江南可采莲,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格,伴着一抹清幽的莲花香味,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晓亚与华东师大中文系副主任方笑一教授一同揭开了他们心中的江南情结。

阎华、陈晓亚、方笑一

呦呦鹿鸣,采采卷耳,早在《诗经》当中,就有许多的植物花卉蕴含着自身独特的精神象征,方笑一教授挑出了这些深埋诗意的句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植株遍布的奇妙文学世界。

方笑一

不过,《鹿鸣》中出现的“蒿”与“芩”这些生僻的植物对方教授而言也充满了未知,这个谜题则是由陈晓亚院士点破,他从专业的角度带着我们走近了这些美丽又神秘的生灵。
当务实的科学遇上理想的文学,两位嘉宾又从各自的领域解读了不同的植物,让整个活动现场都仿佛染上了沁人心脾的花草香味。

陈晓亚

在这片充满诗意的特殊花园之中,著名节目主持人陈燕华与京剧表演艺术家史依弘分别用一段朗诵《蒹葭》、一曲京歌《梨花颂》,给整个现场平添了科艺共荣的芬芳。

陈燕华

史依弘

春水碧于天
春水碧于天,水至清至美的状态,那份清澈正如同人们不变的初心,这个篇章中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名誉所长苏纪兰便与著名指挥家曹鹏携手上台畅谈他们各自的初心。

阎华、苏纪兰、曹鹏

苏院士是物理海洋学家,六十年代在美国读大学,期间几次要求回到祖国,但一直未能如愿,而他这份如此迫切的执着正是源于那股如同河流汇入大海一般,赤子对祖国的热爱。
回想起自己刚回国时的海洋状态与如今的海洋状态,苏院士有些遗憾地表示海洋的生态环境出现了很多糟糕的情况与不可避免的变化,但尽管如此,他与团队依然坚持带着初心战斗在海洋的第一线,努力使我们的海洋更加澄澈。

苏纪兰

如果说苏院士是用科学的方式守护着海洋的生态,那么曹鹏爷爷便是用音乐和爱打造着人文的生态,他抱着海洋一般的热情和爱,让音乐去治愈自闭症孩子内心的创伤,在他们的心中创造一片希望的江南、一片光明的汪洋。

曹鹏

随后,民乐演奏者杨盛怡、范立舜带来一曲合奏《水龙吟》,在激昂澎湃的旋律之中我们似乎能深刻感受到这两位科学和艺术领域德高望重的专家澄明平静的初心,还有他们内心永远涌动的爱和力量。
杨盛怡
范立舜
能不忆江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江南,而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心中各自有着怎样的江南呢?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沈文庆、上海纽约大学荣誉校长俞立中与我们“克勒门”的掌门人、著名作曲家陈钢一起上台分享了他们的心声。

阎华、陈钢、沈文庆、俞立中

“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文化传承、创新现代”,这是沈院士心中的江南底色,回望历史,如今的科学研究已经和艺术创作紧密相融,江南这一概念不仅关乎环境的自然生态,更连结着重要的人文生态。

沈文庆

对于身为教育家的俞校长而言,如今的江南已经不只是一个地域的概念,而是一种情结,一种理想,一份希望,这份科普生态江南、维护心中江南的意识和责任正是如今的教育工作者身上不可放下的担当之一。

俞立中

陈钢老师创作的《梁祝》就从江南飞出,说起这片土地,陈老师感慨无限。从江南到乡愁,当耳畔响起肯尼基的《回家》,好像每个人都走进了心中的那个精神家园。

陈钢

刚刚获得白玉兰奖的著名小提琴家夏小曹带领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青年教师胡思思、杨东瑾共同演奏了一场梁祝三重奏,在这段充满激情与浪漫的弦音之中,科学与艺术化为蝴蝶的两扇翅膀,它们同频共振,共同铸就一个美好生态的绿色地球。

夏小曹

梁祝三重奏

这场特殊的沙龙活动是一次科学与艺术的对话,也是一次我们心中精神家园的探访。
在全国科普日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科学家、艺术家相聚一堂,正如那句印在每个人心里的寄语——“苍翠袭人衣,科艺润无声”,当科学与艺术携手,相信我们的城市一定会像那对双飞的蝴蝶一般飞向绿色生态的美好未来!
克勒门
是一个在上海
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的文化沙龙
如果你还不了解我们
就看看看我们讲的这些故事吧
点击以下文字直达

八年慢时光,一朝小团圆

下周,上海的老情人又回来啦!

你儿时的梦里有ta吗?

和白兰花香一起渐渐隐没的还有......

今天,这座上海文化地标22周岁了!

ta们才最懂南京路的摩登!

满园茶香,从这里飘向世界......

特别感谢

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静安区文旅局

上海国际贵都大饭店

对我们的大力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