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头记之《西游记》

这些年的麦芽阅读课,一向都是自己整理思路,看书找资料,制作课件。无论是小学课程还是中学课程,都是从无到有,一节课一节课地摸索过来。但我没有想到《四大名著》的挑战这么大。

在以前的麦芽阅读课里,长篇小说的比例很小,用得最多的文本是绘本。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绘本对我来说,是第一教材。我喜欢在浅浅的故事里,和学生做长长的思考。

第一次做长篇小说阅读课尝试是应一位语文老师的邀请,代他做了两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续两节课的课时用完后,发现该老师的脸色并不好看。以为是我的课堂表现太差,不过学生的参与度很高,为什么他会这样呢?当时有点纳闷。

后来,再想了一下,可能是因为我把书中一位叛徒当时的情节拿出来当课堂教材,并让同学们反复去体会文中的语境。出发点是想让学生明白,这个世界不是只有善和美,同样存在着各种反面,同时也希望她们能体会到一个团队的核心,不是只有一个“领导人物”就可以,而是需要每一个人去建设维护。

然而,这和中学教材里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迥然不同的。也就难怪那位老师再也没让我代他上过“语文阅读”了。

在其后,设计《老人与海》的时候,却是以动画短片为蓝本。视频中的水彩画风格以及尊重原著的剧情,让学生在不觉中就领悟到海明威所想体现出来的生命的韧性。仅有的几个问题,学生的举手率破了纪录。

再往后,就是《牛虻》了。在那节课里,我忽视掉了牛虻的身份,而是从他的感情世界去设计课堂。亚瑟到牛虻的过程,是什么导致的呢?爱情在他的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尤其是狱中最后的对话,亚瑟和主教之间各种情感交织碰撞,一个慈祥的主教还是一位饱受精神折磨的父亲?亚瑟的一生中,对这位父亲(主教)的感情到底是怎样的?(——有学生课后即去买了书)

没想到《四大名著》是一个坑,一个巨大的坑。

《西游记》是老少咸宜的一部神魔小说,我也就从它开始跳了进去。去年开始重读,收集资料,做笔记,今年开始做PPT。时间花的有点多,而还有很多没有办法了解到。(遗憾!)

粗浅地以为孙悟空是“热血派”代表,敢和天庭叫板大闹天宫,跟如来商榷——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要玉帝让位。只怕对悟空还不够了解。

菩提祖师给石猴取名时,不以“猢”拆字,而是以“狲”,取其“子系”,在道家的文化里,隐藏着儒家的“孝”“家”思想。要破除悟空出门时,更是叫绝,仅因为悟空在师兄弟前卖弄本事,就威吓他,如报师门要将他剥皮锉骨教他万劫不得翻身。“师”之一字,要怎么说清呢?

悟空皈依三藏,从道入佛,按如来的说法,才是“正果”,这里隐隐有贬低道家之嫌。且唐僧与他,并无传授之德,二人彼此之间更像是一种“合作”。那么“师父”到底要怎么去定义呢?

再有,悟空在书中本有“心猿”的说法。唐僧去西天,第一锁心猿,第二拴意马。紧箍咒一路之上“不离不弃”,到了西天,被如来释去,是否想说明“修成正果,心猿不猿。”?

唐僧自小出家,一得知父被害母遭辱,第一件事就是报“杀父之仇辱母之恨”(从小出家的佛门中人?);唐太宗做水陆大会,大赦天下,要玄奘去取经,仅只是梦游地府,畏惧死后亡魂不得超生吗?这些因果说法里,将儒和释的文化交揉一起,难以割清。

猪八戒,好吃懒做,色心未绝,一身“小农作风”,却是唐僧的“心头肉”。咋样教唆挑拨都能把三藏大法师哄得百依百顺。得个“净坛使者”,还跳着要如来给说法。难道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只是因“挑担有功”才被加升的吗?

沙僧被贬落流沙河后,以食人为业,皈依唐僧后,也罕有建树,独有的功劳是“登山牵马有功”。封得个金身罗汉,是想宣扬不躁不扬的牙膏精神,还是肯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依附精神呢?

诸多妖怪被悟空打杀(主要是各种小怪),唐僧未有只语片言(尤其是把唐僧救出来的时候),棒杀三两贼人(或白骨精变幻之人身),即被唐僧唾骂、念咒、写贬书!又是为何?

六耳猕猴,现已不传。那书中所说的,到底是以前猴类的另一品种?还是悟空的“心猿”呢?

大乘三藏法经,到底是唐僧要取?还是唐太宗要取?还是观音?还是如来?

…… …… ……

…… …… ……

一部《西游记》,说的是“神魔世界”还是“大千世界”?恐怕人亦魔,魔亦神,神亦人。

麦芽的阅读课,不做文字的“搬砖工”,要做思想的“垫脚石”。


麦芽儿,慢慢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