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张方子,治一起床就打喷嚏、流鼻涕
有人说,学中医很难。同样一个病,非要弄出好多类型和病因出来。这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说,是啊,这是中医的难点,也是中医的魅力。
比如说,有些人,患有过敏性鼻炎,早晨起来流清鼻涕,容易打喷嚏。
我们初一听起来,应该觉得这是典型的受寒、着凉的表现吧?
但谁能想到,这个事儿,和淤血有关系。也就是说,患者没着凉,只是他体内气血流行不畅而已。
来,我给你举个例子吧。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2岁。
什么毛病呢?就是有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就是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
什么时候最严重呢?就是早晨起来,被冷风一吹的时候。
为了治这个鼻炎,此人走了不少地方,花了不少钱,用了不少方法,但效果都一般。他也看过中医。有医师表示,这就是气虚受凉,需要补益脾肺。但是事实证明,这么治无济于事。
咋办?最后,此人辗转找到一位医家。据说,人家善治耳鼻喉科疾病。具体姓甚名谁,我就不提了。
刻诊,见患者舌暗红,脉弦细,鼻粘膜呈现暗红色,鼻甲肥大,鼻腔有质地清晰的分泌物。鼻痒、鼻塞、打喷嚏、流眼泪等现象在最近一年持续加重。
在了解到患者的过往治疗经历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当归、枳壳、川芎、桃仁、牛膝、柴胡各10克,党参、白芍、生地各15克,黄芪20克,红花9克,甘草9克。水煎服。
结果如何?服用七剂以后,患者诸证大大减轻。继续服用15剂,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早晨打喷嚏流眼泪这个事儿,彻底没有了。
这张小医案,记载于30年前的《新中医》上。这是我近些年看到并收录的验案。我将其归纳为“淤血型鼻炎”的范畴。这虽然不是很规范,但体现了我对它的理解。
这什么意思呢?
你看,此人早晨受凉以后打喷嚏,平时流清鼻涕、鼻塞、鼻痒,这些鼻炎症状,似乎在告诉我们,他的问题在于受寒着凉、肺气虚弱、卫气不固。
但问题是,用散寒益气、扶助脾肺的办法,效果很不好。
这就说明,必须找到另外的原因。
这个原因是什么?之前,可能医家没有发现,或者说,即便发现了,也没有大胆推断。
这就是淤血。
请注意,患者舌暗红、鼻粘膜暗红,这些都可以提示淤血。淤血阻滞脉道,脉道失去弹性,所以患者可以脉弦细。
接下来的问题是,淤血,是怎么导致以上一系列鼻炎症候的呢?
说来也简单。血瘀则生风,所以患者鼻痒。津血同源。淤血阻滞,则津液输布失常,所以患者鼻塞、流清鼻涕。淤血阻滞之下,营卫之气输布不充分,无法抵御风寒。风寒之邪轻易就郁滞肌表、毛孔腠理,令肺气失宣(肺主皮毛)。肺气拼命往外“鼓动”,所以患者早晨起来,遇凉就打喷嚏。
也就是说,所有这些,看似是寒象,实际上全都是由淤血所致。这个思路,可能就超出了很多人,对鼻炎这个病的理解。这就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难度。
这时候怎么办啊?就得化瘀血。
怎么化瘀血?来看看当时医家用的方子—
这里头,有大队活血化瘀之品。比如说当归、川芎、桃仁、牛膝、白芍、红花、生地。这些药,养血活血,是治疗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用枳壳、党参、黄芪来补气、行气。毕竟,气为血之帅。要想让淤血化开,必须有气来引领、打头阵。所以,补气行气是十分必要的。
这个配伍,基本体现了血府逐瘀汤的意图。
等患者的淤血状态改善了,患者一系列鼻炎症候,就都没了。
你看,活血化瘀治鼻炎,妙不妙?
其实,关于这个早晨起来打喷嚏、流鼻涕的鼻炎症状,我以前就写过类似的文字。我当时介绍的,多是以解表剂来治疗。我还记得,刘渡舟大师利用麻黄汤加减治疗此类疾病的医案,我也写过(原方是麻黄2克,桂枝4克,杏仁6克,炙甘草2克,生姜2片,荆芥穗6克,炒苍耳10克,辛夷花4克)。
当时,就有朋友问,说我的症状也是如此,一模一样的,能否用麻黄汤加减呢?我说,不一定。比如说上头这个医案里的患者,他的问题在于淤血。你用麻黄汤加减,就完全不对。可见,中医辨证施治,真的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