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引擎:我们一次次以为是馅饼 一次次被证实是陷阱
搜索引擎,我们一次次以为是馅饼,一次次被证实是陷阱。技术改变世界,搜索引擎的出现,消除了信息壁垒,让我们获取信息更加高效便捷,并已成为当下人们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老百姓求医问药,更是高度依赖搜索引擎。然而,这些信息鱼龙混杂泥石俱下,我们稍不留心,就会掉进猎人精心设计的陷阱中。5年前的魏则西,就是搜索信息后,前往某医院接受了未经审批、效果未经确认的一种治疗,最终人财两空。
5年后的今天,刚刚结束的2021年3·15晚会,再次揭开了搜索引擎医疗广告的种种黑幕,各种陷阱,防不胜防。“魏则西事件”已经过去5年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搜索引擎们就丝毫没有洗心革面吗?
315晚会曝光的医疗广告乱象,主要有以下几类:
1、硬广变软文,迷惑性更强:检索疾病或症状名字,出现的是微商的微信号,继而被推销毫无疗效的“药物”。在一款浏览器上搜索“减肥”、“降血糖”等关键词,搜索结果前几条都是网友分享的疾病治好的亲身经历,下方标注着广告字样。广告里患者都是被某种疾病困扰多年,在“大师”指导下快速痊愈,然后推荐添加“大师”微信号。添加后,“大师”会推荐各类价格不菲的只有普通食品资质的“精华”和“药丸”。
2、无资质商家也可发布医疗相关虚假广告:无资质商家只需提供一个微信号,广告代理公司就可提供从广告资质、内容、网页设计到账户维护的一条龙服务。一家广告代理公司的销售经理明确表示,公司没有资质,他们这边提供,页面也是他们帮着弄。
3、浏览器向用户主动推送有针对性的医疗广告:大家在网上的搜索行为、历史操作,后台会把数据收集起来。下次我们再次打开搜索页面,即便没有任何操作,对应的广告已经投放在页面最抢眼的地方。
4、搜“李逵”来“李鬼”,公立名牌医院的搜索简称卖给他人:目前,公立医院的全称已建立相应保护机制,然而其简称以及在全称中间打个间隔,就仍能作为关键词,被其他医院用于投放广告。
……
或许,拥有一定医学和网络常识的我们,已经能对虚假医疗信息视若无睹,但还有许多对网络不熟悉的人,可能掉入陷阱,付出金钱与健康的双重代价。
还记得2016年,“魏则西事件”后,某搜索深陷舆论漩涡,遭国家多部门联合调查,股价大跌,讨伐之声震彻云霄。同时,另一搜索以“良心企业”的姿态高调发布公开信,声称:“人命关天,岂可儿戏……我们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和道义担当……宣布放弃一切消费者医疗商业推广业务,承诺向广大网民提供安全、干净、可信赖的搜索服务。”
几年之后的今天,“良心搜索”惨遭打脸,在巨大商业利益面前,早已不知良心为何物。
要说这5年间,搜索引擎们丝毫没改变,那也不是真的,例如将公立医院的全称建立相应保护机制,医学相关知识邀请专家审核等。只不过是在技术的加持下,变得愈加泛滥和狡猾,一边改正已经被揭穿的骗术,并将之作为烟雾弹,骗取大家的信任,一边开发新的骗术。这些搜索们,是把“兵不厌诈”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其实,搜索工具作为技术的产物,本身是中立的,既可用它造福人类,也可用他祸害人间,关键看它是握在善良的人的手中,还是邪恶的人的手中。只是如今,搜索引擎是让世界变得更清朗明媚,还是更混沌污浊,我们也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用户或者患者而言,互联网搜索平台是重要的信息查询入口。但只要互联网医疗商业推广这种商业模式存在,杜绝虚假医疗信息可能永远是进行时。
总之,整治互联网虚假医疗信息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短期内可能无法完成。与其等待网络清净,不如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在繁杂的互联网中寻找甄别出有用的、可靠的医疗信息,以下小技巧可供借鉴:
首先,寻找可靠网站:政府机构、学术机构、大医院网站通常会提供一些科普信息,大都中立可靠。例如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的中文版页面等。
其次,寻找可靠书籍:《默克家庭医学手册》比较靠谱,营养方面则可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再之,掌握可靠医疗信息的特点:1、出处明确,关键观点和数据都有参考文献;2、多不会宣称包治百病,轻松治愈疑难杂症;3、带“广告”二字,需要提高警惕。
当然,即使真是100%足够专业的医学信息,所叙述的往往也是疾病的一般规律,而疾病的表现有很多个体差异。要想判断如何诊断、如何治疗,还必须要加上医生的专业经验和辅助检查才行。而且,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对某些医学叙述还可能产生误解。
最后,希望相关部门使出雷霆手段,重创虚假医疗广告,让它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为人间留下一片净土。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