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消费一万多的线上哲学课?

在线教育的另类样本,能否打通名校的围墙?

作者 | 予寒
编辑 | 园长

16990元人民币。这是一套哲学课的价格。

这套课程来自在线教育机构“孤独的阅读者”(以下简称孤阅)。自带高冷气质的机构名称,或许会激起部分人的探索欲,而打开课程列表:“半命题论证写作”“分析哲学导论”“JTB分析和盖梯尔问题”……又足以吓退不少好奇者。

从体量上看,一万元不算奢侈:数百小时的课程时长;覆盖阅读、写作的训练体系;配套的英文阅读材料,仿照政治家辩论的课程活动,都直让人暗忖:这岂是玩闹,分明是受苦。

另外,授课教师的学历背景又显得过分耀眼:北大、清华、港中大、耶鲁、哈佛、华威、鲁汶……前奇葩说选手詹青云,也是讲师一员。

一直以来,人文社科一直饱受无用之诟,而哲学似乎是其中最“无用”的一个。在“文科无用论”仍然甚嚣尘上的现在,一万元买一部哲学课,多少让人有些疑惑。而且,繁难艰深的课程内容,并无自娱自足之效,也不免让人望而却步。

带着种种疑惑,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拜访了这家在线教育机构,推开的门后,是雅典学院内众贤会饮的光辉,还是以博雅教育为名的商业变现?

碎片化世界的重组

40万人。

这是孤阅在CCTalk后台的数据,代表曾经有40万个ip在孤阅的课程内学习过,比起市面上许多大卖的课程,这个数字并不算多,但如果从课程单价计算,孤阅的流水相当可观。值得一提的是,据孤阅市场总监周林提供的信息,在去年线下教育因疫情大幅凋零时,孤阅从来没有亏损过。

“孤独的阅读者”公号简介是:把顶尖大学的思维与能力训练普及给每个人。其旗下分出三个学院:“燎原学院”主攻人文通识类课程,“万国学院”负责德语、西语等小语种的教学;“格致学院”主攻分析哲学,是中文互联网世界的“第一所分析哲学院”。

孤阅部分课程内容目录

这些又贵又难的课程,它的受众到底会是谁?

据格致学院院长韦腾捷介绍,从外在维度上看,孤阅的用户遍布大小城市和各个年龄段,一二线白领到小镇学生,都是孤阅的用户。但是从精神上来说,大家又隐隐有共通之处: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所思考、有所迷茫,想要“更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

在孤阅团队的观察中,整个社会处于某种“割裂”的状态:在网络普及、交通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从血缘和族群中走出来,独立生活、工作。人们有条件随心所欲地发掘个人爱好,但拥有相似爱好的人,又往往难以在人群中彼此识别。

而由于爱好相对小众,哲学爱好者更加难以在大众中寻找到同类,孤阅的部分学员就提到,自己身边并无志趣相仿的好友,因而也往往感到某种孤独,孤阅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缺,因此,他们对这个社群的归属感相当强。

而对于已经进入社会,颇有阅历的人来说,通识博雅和分析哲学,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在孤阅以往的经验中,一些社会人士对身边物事颇有观察思考,但又在个人知识范围内遇到思维瓶颈,想要进一步深入时,往往就需要专业人士领路,而孤阅恰恰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韦腾捷指出,在机械化和人工智能高度发展的今天,不管是体力还是脑力,都存在着高度重复的工作,而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这类工作可能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取代,不能取代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或许是面对未来的重要武器。

此外,抛开社会阅历的差距,许多加入孤阅的人,也是为了摆脱交流的困境。

在孤阅的一些学员看来,流行词汇把语词间的逻辑撕扯成一个个破碎的意象:内卷、女权、饭圈、韭菜……这些流行的概念背后,到底包含着哪些意义?本以为自己可以张口就来地解答时,往往会发现,不知从何说起。

如孤阅创始人葛旭所言:“加班加到怀疑人生后,看到某明星人设崩塌后,看见键盘侠互相扣帽子后,你心里如果划过一丝转瞬即逝的惆怅——何为真实?何为正义?那就是你对哲学的冲动。”对他们来说,哲学不是卖弄词汇的高阁籍典,而是对身边事物时时刻刻保持思辨。

孤阅哲学课的构成

在和孤阅聊天的过程中,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是“真诚”。

据周林回忆,孤阅的大部分学员,都对这个社群保持着极大的信任,有的人在和她聊天时,往往会诉说更为私密的心事,乃至动情动容。

诚然,信任是商业教育的体系中必须构筑的一环,为了更好的卖课,老师通常都会口吐莲花,极力推销课程的优点,但孤阅的团队则在推荐的基础上,保持了相当程度的诚恳:对学员信息进行严格保密,确保学员不会受到骚扰信息;保持课程的纯粹和体量,去除一切制造焦虑式的广告植入……

用韦腾捷的话来说,这是作为“知识分子”,在商业化教育之路上的一点理想主义的风骨。

“文凭社会”与素质教育

70万。

这是天眼查相关数据里,在线教育相关企业的总数。十年来,这个数字从十五万开始接连翻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及可见的未来中,在线教育市场都红利十足。在艾瑞咨询的行研报告中,学科培训类占据了在线教育的半壁江山,其指向十分明确:升学、考试,抑或增加世俗意义上的竞争力。

总而言之:大笔学费对应的是可见的分数,每一分投入都应获得肉眼可见的回报。

而博雅教育,虽然一直冠以人文通识、素质教育的美名,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出彩,要么踞于名校华堂之内供少数人飨用,要么则被打上一个问号:学这些,真的有用吗?

在孤阅格致学院院长韦腾捷看来,人文博雅本就是很难以“有用”定义的知识。格致学院以“分析哲学课程”为主要产品,以培养学员的逻辑思辨能力为主要目标,咋听上去,很难第一时间想出“这东西有什么用”。

在和刺猬公社讨论这一点之前,韦腾捷先对“有用”这个概念进行了分析。

什么叫“有用”?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有用”指向的往往是某种实用类工具,从专业上说,医学、会计、计算机等专业有着明确的对口工作,注重技能培训和实际操作,因而被称为“有用”。而文史哲等学科,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以哲学为例,当一个人说出“我是学哲学的”时,收获的往往是旁人讶异迷惑的眼光,换来一句发问:

“这个能用来干什么呢?”

而其他人文类学科,也多少经历着类似的质疑:历史、文学、新闻、社会学……在不了解它们的人看来,人文社科似乎能统归为“万金油”:看起来好像什么都能干,但具体能做什么?象牙塔之外,有适合它们的工作吗?

孤阅团队创始人葛旭指出,这种思维多少和以考试选拔人才的选拔制度有关,经历过这个模式的人,总想把知识分成两种:能考试的知识和其它知识。而放在社会上,前者会衍变为“能赚钱的知识”,这也是大多教育的模式:侧重应考和提分,只要分数上去了,便皆大欢喜。

客观而论,这种方法让寒门子弟拥有了上升通道,用相对公平的考分完成了社会的流动变迁,但也让知识的获取充满了实用意义:能够“变现”的知识,才是“有用”的,人文社科并不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显得颇为鸡肋,因此饱受“无用”之诟。

但是,在孤阅团队看来,文史哲给予人的,并不是工具式的“有用”,而是一种贯彻生活的思维方式。这一点从他们的课程设计中彰显出来,在孤阅的课程设计里,给人的感觉不是精致或者享受,而是“困难”。让人感觉这些课程不应该出现在培训机构上,而应该出现名校的课堂里。

孤阅课程阅读材料

另一件孤阅想要做的事,就是给更多人文凭所不能代表的知识。

不得不承认的是,目前,优质教育资源大多集中于名校,大部分人没有机会在课堂内接受系统的人文教育,高考分数阻隔了大部分人探索更高知识的可能,孤阅想做的,是把没能在高级学府就读,又对更大的世界心怀向往的人集合起来,让他们在既定的文凭之外,有一次触摸所谓“高不可攀”的哲学世界的机会。

商业化教育与理想主义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教育是一个相当神圣的词汇,春蚕蜡炬不足喻其德,但现代社会的在线教育里,教育者往往并不会为自己赋予如此神圣的地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近乎于价值交换,但对于孤阅创始人葛旭来说,他始终认为教育具有神圣的意义。

“人应该是最终的目的,而不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在葛旭的观念里,教育的神圣使命和商业的逐利本质很难兼容,但作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人,他并没有放弃这样的努力,体现在实处,则是孤阅课程推广方式的搭建:在公号内容中,很少有一篇文章是贩卖焦虑式的挑动,推荐课程时,甚至会给自己打上硬广的标签。

此外,孤阅也以人文博雅为基础,推出了一系列“有用”的小型课程:考研方法、论文写作、工作技巧……在名校出身、连续创业的教师团队眼里,这类课程更像是博雅教育延伸出来的“开胃菜”,也是面对教育商业化所做的“实用性延伸”。

商业化是不是教育道路上的绊脚石?在孤阅团队看来,这更像走出书斋时,与现实交锋对抗的武器。

一方面,商业化会倒逼教育团队思考大众的需求,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相比于公立学校的老师,我们更需要思考怎么改进自己的课程,而不是安于固定的课本,这样才能保证受众的认可。”

另一方面,他们想在有稳定收入的情况下维持运作,更多的优秀的人去合作把事业做大。这是在非商业化情况下做不到的事情。

在孤阅团队的宏愿里,他们希望自己可以作为文凭之外,人们互相识别的标签:“希望当大家听说某个人上过我们的课时,会说'哇!难怪他那么厉害!’”

对于拉新和招募,团队也有自己的看法:“不是每种类型的课都能适合每个人,当你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这里。如果你不认可,我们也绝不会强求。”

即便如此,市场上还是对博雅通识类的成人教育有着各类偏见:借博雅之名割韭菜、用高大上的名词粉饰内容、过于强调哲学的高大上而忽视学科内涵……孤阅团队的努力,仍然道阻且长,质疑、偏见、嘲讽和反对都可以想象。

对此,孤阅团队表示,他们始终认为,坦诚的沟通足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真的对一个事物抱有自己的主观想法,或许最应该做的,就是坐下来和当事人面对面交谈,在沟通中抹去信息差,确认彼此是不是都值得。

“一个最简单的偏见:有人觉得学哲学的人都得秃顶,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做一个反例。”

出身名校的哲学生们摸摸头顶,他们的头发浓密,乌黑,大家都还年轻,前途坦荡光明。

END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新媒体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互联网资讯、社交、长视频、短视频、音频、影视文娱、内容创业、二次元等。

投稿、转载、媒介合作联系微信号 | ciweimeijiejun
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 | yunlugong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