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主斯唔嗯·超:“视觉上的震撼,不见得就是粗大黑、乌方光,有可能就是又古又奇。”
但愿人长久 刘乐 - 小城故事-邓丽君古筝纪念专辑
杨凝式的书风徘徊于二王与颜真卿之间,其作品存世少,但件件耐人品味。这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一个特例,启发了诸多书史名家。
《韭花帖》是杨凝式在初秋午休起来,得友人赠送韭菜花,为答谢友人馈赠美味而写下的手札。凡7行,63字。通篇流露出轻松的生活状态,闲适心境溢于言表。
从中可见王羲之兰亭之笔意,如“当”、“一”、“之”、“初”、“陈”、“察”, 与智永《千字文》中如“昼”、“饥”、“正”、“蒙”、“简”、“盘”、“秋”、“初”、“始”、“谓”、“铭”、“载”、“切”、“谨”、“惟”等亦有合拍,笔法源自 兰亭内擫之势,用笔稳实,改兰亭一拓露锋为筑锋切入, 腾挪重心、不动声色,字间留白多变,空阔而疏秀。
但如 “忽”、“盘”、“味”、“修”、“鉴”等字,较之王羲之的行书,强化了粗细、收放、匀豁、枯润等对比关系,而“实”、“谢”结 体多变打破常规,精到而丰富。特色之处正在于章法,字距拉开,裹束有致,形成了中轴行气将断未断,矩步从容的气机, 令人神清意爽,意犹未尽。
这种独特的疏落式章法打破了字 字紧密相连的传统行意识,开行书章法之先。董其昌《容台集》 评云:“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杨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 董氏章法多从此出。
卢鸿(又作鸿一)字浩然,一作灏然,生卒年月不详, 唐幽州人,玄宗时隐士。精通书法,善山水树石,造意清气 袭人,得平远之趣。《草堂十志图》描绘其隐居生活,原作 久已失传,今传为北宋李公麟《草堂十志图》临本。成观者领略之参照。杨凝式此跋,鉴定家多定为真迹,该跋是否在 台北故宫博物院原图之后,或是由唐人原迹题跋中割出移入?暂不得而知。
书体风貌承颜鲁公之气脉,沉稳旷达,收放有致。字间匀豁相对,自然生动如“书”、“传”、“岁”字内留白 与字外空间混然通透,转折处敛锋慢过,构形雄伟,如 “卢”、“开”、“嵩”等。行间左右位置,大小侵让有矩,纵 向通透,疏能走马,横向紧凑,密不过风。单字纵向分散占据空间,是杨凝式惯用手法,如“重”字在不太强化的分散 中,斜拉、右倾、左移形成余味无穷的体势。
再如“制”字 夸张地以一当二,横向者如“征”的分散。亦有多字缩小配 合在比例上形成反差。整体气息与《祭侄稿》稍异,并无涂 抹,拉紧行距,弱化了中锋缠绕的字组关系,呈从容淡逸之状,改颜鲁公激愤怒张而蕴藉为丰神高古。如:元、山、 开、岁、传、于、人、善、夫。《夏热帖》为杨书中单字最大者,行草相杂,散锋断 接,大力盘回而具搏象之势,自第三行起中轴向右下摇坠。粗头乱服,间有典型草书形构,行、草书比例和变化幅度少 于《神仙起居法》,联缀成组的斜向线颇类柳公权《蒙诏帖》,但字形散淡开放,颇有大草局势,仔细看来,却仍属 行书,只是空间留白变化更大,在提按及摆动中充分体现作者夸张的处理方式。
不拘成法,自得新意。这一枝笔应不太大,或者说不足以写这么大的字。从线性的弹力看,应该是一枝旧笔。但锋势八面摇曳中,加大空间感的同时充分用 出锋芒,在奇形异态中展示一派天性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