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应该歌颂,这个时代不缺批评家
网上有这么个段子,嘲笑那些狂热的年轻创业者,说他们“用小米手机,穿凡客T恤,泡贝塔咖啡,听创业讲座,宅在家里看耶鲁公开课,知乎、果壳关注无数,BAT公司大格局了如指掌。肉夹馍只吃西少爷,煎饼果子必去黄太吉,约饭局去雕爷牛腩,逢人便谈互联网思维——如果你符合以上特征,那么,你应该还在每天挤地铁。”
不知道这个段子是谁写的,还真有生活,一定是在创业圈子里混的时间不短,也许正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我作为一个参加过92年改革大潮的创业老兵,经历过一次和这次浪潮一样“狂热”的年代,那时候我们,砸了所谓国营企业的铁饭碗,夹着一个皮包,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到处跑,连地铁都舍不得坐,被人戏称为“皮包公司”、“倒爷”,别说身边的朋友,就是我的家人都觉得我不务正业,那时候的人都是单位所有制,从看病到退休,都是单位的人,离开了单位,既没有人给你发工资,看病也没处报销,而且当时政策界限模糊,刑法中还没有取消投机倒把罪,中国还没有股票、期货、互联网,更别说什么性商店了(笑)......
可是20年以后呢,中国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走在纽约街头,都觉得城市的高楼大厦已经能和他们平起平坐了。
今天创业大潮中的年轻人和20几年前那代创业者多像啊,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雄厚的资金,就凭着这么几个新名词,凑了那么一点点钱就开始义无反顾地朝前走了。可嘲笑、挖苦、讽刺甚至是打压的那些人和声音,也和20年前没什么两样。
也可能中国有太监和小脚女人的时间有几千年之久,每当新东西萌发的时候,总会有许多好心人站出来讽刺挖苦一番,就像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中的智叟,不知道有多少新东西就在这些“智叟”们的吐沫里淹死了。在中国文化中就是骨子里缺少这种创新意识,使我们落后于西方工业革命几百年。
我作为一个在第一次创业大潮中还算成功的过来人,真不敢小瞧今天的创业者。虽然他们的有些行为和我们当年一样显得有些幼稚可笑,认知和视野显得还有些狭窄,他们的热情和努力最终也许不会成功,但他们是走在大潮前列的人,就像当年哥伦布那样,壮着胆子去探索互联网商业时代的新边疆。
我相信在他们中会走出比BAT还伟大的公司,虽然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无名英雄,都会像战争年代牺牲的无数战士一样,甚至没有墓碑,但他们仍然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比同龄人中那些混日子的兄弟们至少进步一百年。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斜杠青年》一书,保持一份好心情是成本很高的,经风祝你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