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博科普】福州历史名人中的两个白马三郎

清代朱景星、郑祖庚修纂的

《闽县、侯官乡土志》中记载:

“闽越王郢第三子,常乘白马,称白马三郎。

后王审知亦号白马三郎”。

福州历史名人中出现了两个“白马三郎”。

由于“后王审知亦号白马三郎”,

我们称他们为前、后“白马三郎”。

前白马三郎

前白马三郎是西汉初年闽越国时期的闽越王郢之第三子驺寅,少年英勇,喜乘白马,百姓尊称为“白马三郎”、“驺三郎”。因在鳝溪(今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鳝溪村)为民除害,射杀为害一方的鳝精英勇献身,人们建庙纪念,即现今福州唯一留存下来的汉代闽越国时期的古庙——鳝溪白马王祖庙。

白马王驺寅至唐宋间成为司雨之神,因祈雨灵验,曾受朝廷五次敕封(其中一次是后白马三郎王审知奏封为“弘润王”),使鳝溪白马王祖庙成为官府祈雨的圣地。唐宋名人中曾在福州任职的蔡襄、曾巩等都曾到鳝溪白马王祖庙祈雨,并各都留下《祈雨记》名篇。据白马王文化研究会不完全统计,现今闽台两地分灵庙宇达500座以上。

后白马三郎

后白马三郎是唐末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审知。据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人名大辞典》载:“王审知(862—925),五代时闽国创建者,光州固始人,字信通,王潮弟。唐末与潮从王绪起兵,后部下兵变,众推王潮为王,王审知为副。入闽据泉州克福州,尽有闽地。潮卒(897年),继为威武军节度使。为人俭约,礼贤下士,常乘白马,军中号:白马三郎。后梁开平三年(909)封闽王,在位十七年,卒谥忠懿王,庙号太祖。”

前、后白马三郎其时间相隔近一千一百年。但后白马三郎却与前白马三郎有着许多紧密的联系,在各种联系中也体现了后白马三郎王审知对闽越国的情有独钟。

 机缘巧合顺水推舟

王审知亦号“白马三郎”,饱含王审知对闽越国时期的前“白马三郎”的崇敬和追随之意。即使在其入闽前即有此号,王审知也庆幸这种巧合,以致其号保留至今。也可能正因为有这个巧合,王审知才更加关注和追随闽越国与闽越王。王审知保留“白马三郎”的称号还有两种可能。

一为技巧性的造神运动。王审知深知闽人极其崇拜闽越国时期的白马三郎,为使其政权能在福建站稳脚根,顺利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即用此种造神运动,达到闽人某种程度的认同与崇拜。

其次,王审知在其长兄王潮卒后继任福州威武军节度使起,在福建统治了二十九年。为福建境内创造了为期不短的太平盛世,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因此人们感恩戴德,将其与一千多年来闽人极为崇拜、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司雨之神的前白马三郎媲美。将前、后两个白马三郎等齐推崇,使福建出现了汉朝与唐朝两个“白马三郎”。

王审知第一个奏封前白马三郎为王

《三山志》载:“鳝溪,冲济广应灵显孚祐王庙,鼓山之北,大乘之南,山峡间有二潭,下潭广六丈,深不可计,昔闽越王郢第三子有勇力,射中大鳝于此潭,其长三丈,土人因为立庙,号白马三郎,……梁贞明(915—920)中,闽忠懿王奏封弘润王”。

据以上分析,鳝溪白马王庙在王审知奏封前白马三郎驺寅为“弘润王”前的一千多年里应称为白马三郎庙。因“土人因为立庙,号白马三郎”,而不称白马王庙。在王审知奏封前白马三郎为“弘润王”后,才始称白马王庙。

前白马三郎驺寅因祈雨灵验,在唐宋间曾受朝廷五次敕封。在王审知前,唐咸通六年(865年)观察使李瓒曾奏封前白马三郎为“龙骧侯”。王审知后,宋代官府还有三次敕封。分别是:熙宁八年(1075年)敕封“冲济广应王”;绍兴十一年(1141年)以张承相浚奏,增封灵显,仍赐庙额曰永宁;绍定五年(1232),李太卿浚以灵应如响,奏增封孚祐,按其封号,白马王全称为“龙骧弘润冲济广应灵显孚祐王”。其封号均与祈雨灵验有关。

王审知追封前白马三郎祖父无诸为闽越王

汉时,无诸(越王勾践十三世孙)因率英勇善战的闽中甲兵,随刘邦抗击项羽,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功劳。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封无诸为闽越王。这是刘邦首封的诸侯国国王,也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统治福建的国王。闽越国是福建文明史的开端,也是福州建城的开始。闽越国初期无诸采取了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福建得到很大发展,国富民强,成为东南一霸,以致于其后代敢于反汉。无诸应称为前“开闽王”,千年后的王审知则为后“开闽王”。

封王时无诸驻扎福州,为迎接册封,无诸在今之大庙山(现福州四中校址)上钓龙台之西建筑高台作为册封场所。此台称“越王台”,后人为纪念无诸治闽政绩,在台旁建庙纪念,此庙称闽越王庙(武烈英护镇闽王庙),俗称“大庙”,现已无存。据宋梁克家的《三山志》记载,闽越国后期因无诸后代余善反汉,被汉武帝所杀,此庙与闽越王封号遂废,直至唐大中十年(856年)重建。后唐长兴元年(930年),闽忠懿王王审知复追封无诸为闽越王。可见王审知对闽越王无诸与闽越国极其崇敬,认为应恢复其在福建历史上的地位。

王审知封王地点也选在大庙山越王台

王审知封王时所选择的封王地点也选在无诸封王时的册封地——大庙山越王台。

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梁王朱全忠派使者翁承赞到福州封王审知为闽王时,与无诸封王时已隔一千多年。千年后的福州可供选择的封王地点比大庙山越王台条件好的还有许多,王审知偏选此地,可见其对闽越国情有独钟,富含继承闽越遗产之意。

王审知继承了前“开闽王”的治国理念

王审知在其兄王潮卒(897年)后,至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十二月卒于任上,其在福建统治了二十九年。他“为人俭约,礼贤下士”,实行“睦邻保境,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在福建全省大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兴办手工业,鼓励发展商业与海外贸易,使福建在五代十国的乱世时免遭战乱之苦,成为国富民强、威震东南的诸侯王国。王审知“礼贤下士”,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培养人才,此举对后世影响极大。到宋朝时,“闽省已成文风昌盛之地,才俊辈出之乡,状元亚魁,进士及第,超于中原,名臣贤相,仁人志士,层出不穷”。《十国春秋》称:“此审知兴教之功也”。

更难能可贵的是,王审知在富国强兵之后,摒弃了无诸后代反汉的做法,说:“吾宁为开门节度,不愿作闭门天子!”使福建人民免受战争之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王审知秉承闽越国的治国理念,取得显著成效,影响深远,史书对其记载甚多,称其为“开闽王”。

闽台两地的白马(尊)王庙所供祀的应是前白马三郎驺寅。由王审知奏封“弘润王”后称白马王和白马王庙。王审知则称闽王不称白马王,供祀地多为祠,称闽王祠或忠懿王庙,庙号太祖,不称白马王庙。有些白马王庙供祀的是王审知,是建庙时当事者将两个白马三郎相混造成的,应予以更正。也有的白马王庙将驺寅与王审知两王共祀,也还说得通。

(来源:《福州日报》吴章旺)

(0)

相关推荐

  • 福建为什么叫福建,为什么泉州厦门做不了省会?

    福建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唐代.唐天宝之后安史之乱,唐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减弱,很多中原大族南迁.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大规模开发,原先的行政区划已经不适合就把原先隶属于江南东道的福建五州(福州,建州,汀州,漳州, ...

  • 【市博科普】福州地名——中洲

    中洲 中洲岛位置在仓山龙潭角闽江窄段下口的江心,昔时作为万寿桥和仓前桥连接处,地势重要. 现在两桥合一建为"解放大桥",中洲原有街市和民居全已拆除,改建成步行购物岛.全岛建筑为欧式 ...

  • 【市博科普】非遗传承|福州油纸伞

    油 纸 伞 油纸伞因其历史悠久,古典怀旧,内涵丰富,寓意吉祥,从古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福州油纸伞· 起源与发展 福州的油纸伞可以追溯至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率兵南下入闽建立闽国,来自中原和江浙一带的人 ...

  • 【市博科普】福州古厝系列(94)——魏杰故居

    古 厝 魏 杰 魏杰(1796-1876年),字从岩,号拙夫,鹤山樵者.祖籍福清市东瀚镇文林,出生于福州,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藏书家.慈善家和著名盐商.精于农桑.盐务,颇有积累,家境殷实.其一生勤俭 ...

  • 【市博科普】福州史上第一位状元——许将

    许将,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生于闽县,才华卓著,文才斐然.北宋嘉佑八年(1063年),年仅26岁的他便摘得了癸卯科状元,成为了历史上福州地区第一个考上状元的人.当时欧阳修担任主考官,读了许将的赋后 ...

  • 【市博科普】福州古厝系列(87)郎官巷

    汉语中不少普通的词,一旦被官场援用,便顿时贵气起来.比如"行走"一词,竟因摊上个不小的官衔而让人须仰视才是.能在御前.殿前"行走", 简直就是皇帝的贴身近臣,谁 ...

  • 【市博科普】福州古厝系列(92)长柄朱子祠

    长柄朱子祠 长柄朱子祠位于今马尾区亭江镇长柄村,旧时因朱熹题刻"跃龙津"而被称为龙津学院.1986年,福州郊区人民政府(当时长柄村属于福州郊区人民政府管辖)公布其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 ...

  • 【市博科普】福州古厝系列(90)普光塔

    普光塔 普光塔俗称云居塔.望夫塔,亦称无尾塔,位于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东岱镇山堂村云居山顶.始建于元至正十年(1350年),占地面积40平方米.196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 ...

  • 【市博科普】福州古厝系列(89)圣寿宝塔

    圣寿宝塔,又称雁塔,俗称三峰寺塔,位于长乐吴航镇南山顶,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建,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寿宝塔为八角七级仿木楼阁式空心石塔,通高27.4米,由塔基.塔 ...

  • 【市博科普】福州地名——塔头路

    塔头路 塔对老福州人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福州这座具有两千多年的文化名城,你很快就能找到"乌塔"."白塔"等塔型古建. 福州晋安河北段有座晋安桥,桥以西是东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