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寿辉红巾军起义及其“天完”政权
徐寿辉红巾军起义及其“天完”政权
元末农民大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元朝统治,为最终推翻残暴的元王朝奠定了基础,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反对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巨大力量。在这一浩大的起义浪潮中,南方红巾军战斗在长江流域,建立了农民起义政权,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并具有不可否认的历史意义。
一、蕲水建都
元末农民大起义,是元朝残暴统治的结果。蒙古统治者占据中原地区后,曾经设想将全部良田统统变为牧场,其计划虽然没有完全实现,但却对中原、对江南的传统农业都造成了极大破坏。贵族地主兼并了大量土地,造成土地高度集中,他们不仅有万贯家财,而且拥有“连乌鸦也飞不过去”、范围极为广阔的田产。元最高统治者视所有土地为囊中物,随意处置而不计后果,元代皇帝的一个惯例就是初登帝位,即以大量土地为赏赐,用以笼络王公大臣。大臣伯颜在河南一地就拥有皇帝的赐田50万亩之多,大都城西的大承天护圣寺一次就得到皇帝的赏田1600万亩。许多农民因失去土地而沦为佃户或贫农,从而形成了更多的社会矛盾和更大的社会反对力量。地主对佃户不断加重剥削,任意增加地租,有的还将佃租随土地转卖;地主犯罪后,有的还要佃农去顶罪替死。元朝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当时,人们不仅要缴纳户税、丁税、地税,另外还要缴纳盐、茶、醋、酒、金银铜铁、竹木花草、山泽、湖泊、乳牛和鱼苗各种税赋,元末的税额竟是元初的20多倍,人民群众不堪重负。由于统治阶级挥霍无度,所以财政仍然入不敷出,元朝于是又采取滥发货币的方法来缓解财政危机,结果更加祸国殃民。这时天灾也十分频繁,如黄河年久失修,连续三次决口,造成“饿死已满路,生者与鬼邻”的悲惨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起义便相继爆发。首先是农民刘福通,利用白莲教暗中串连穷人,进行农民起义的发动工作。有一次,元政府强迫征集15万农民,挖掘黄河河道,监督挖河的官吏乘机克扣河工“食钱”,河工们累死累活,还要挨饿受冻,因而怨声载道、群情激愤。刘福通派了数百名教徒,借民夫身份在工地上进行宣传发动。他们一面传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歌谣,一面凿了个只眼石头人埋在工地上,民工在挖泥时很快将只眼石头人挖出,起义的烈火随即点燃。1351年4月,北方红巾军起义终于爆发。在刘福通的领导下,红巾军攻占府衙,捕杀贪官污吏,开仓散米以赈济贫民,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护,因而吸引了大量的群众加入到起义军队伍中。在不断的胜利进军中,农民革命力量得到迅速发展,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与黄河流域起义相呼应,长江流域的农民起义也很快爆发。徐寿辉、彭莹玉领导的农民起义,是长江流域力量最为强大、持续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极深远的起义。徐寿春,蕲州罗田(今湖北罗田县)人,出身贫苦,以贩布为生,是南方白莲教传播人之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彭莹玉,出身佃农,自幼出家,善用偏方治病,救活了许多人,因而深受老百姓喜爱,被称呼为“活神仙”。彭莹玉也以白莲教为拥护,开展起义的组织发动工作。在北方白莲教起义爆发前,他们曾组织过起义,但因走漏消息而告挫折。这一次,徐寿辉、彭莹玉抓住时机,借北方义军节节胜利,迅速扩展之大势,毅然于1351年8月发动南方起义。起义军一举攻占蕲州(今湖北浠水),随即又攻占黄州。这时起义军决定建立政权,定国号为“天完”,定都于蕲水,共同拥立徐寿辉为帝,建元“治平”。
二、杭州树帜
徐寿辉起义军建立革命政权后,立即调度各路人马,向元朝统治发动猛烈的攻击,使天完政权获得很大发展。起义军在很短时间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辉煌的胜利。这年底及翌年春,起义军先后攻占了汉阳、武昌、安陆、江州、岳州、房州和归州等地,然后分兵取瑞州、徽州、饶州。这样,徐寿辉的天完政权就拥有了现今的湖北、江西、湖南和安徽等省的大片土地,形成了很大的实力和影响。徐寿辉红巾军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长期遭受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广大群众,自动地聚集起来,齿木为杷,削竹为枪,撕一块红布缠在头上,汇入红巾军起义洪流。元军长期骄奢松懈、毫无作战能力,或开门出降,或闻风而逃。起义军攻占各地后,毫不留情地惩治贪官、捕杀豪绅,给元朝统治以沉重打击。1352年秋天,徐寿辉率起义军主力东征,又取得新的重大胜利。起义军首先攻占昱岭关,从而打开了浙皖两地的重要通道,撤去了杭州的屏障。徐寿辉于此挥师下关,攻占余杭县城,并于7月占杭州,处死元朝城守,使杭州城人心大快。
徐寿辉将义军驻扎在明庆寺与妙行寺等地,以免影响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与经商。起义军纪律严明,对群众没有丝毫侵扰。同时,徐寿辉下令打开元朝的杭州府库,将其粮食与钱财散发给广大老百姓,并向他们进行解释宣传。群众看到起义军在为群众谋利益,又理解红巾起义和天完政权的宗旨与目标,便十分拥护起义军,许多人积极参军。因而在杭州,徐寿辉的力量进一不壮大。此前,由于起义军分散各地,造成后方空虚,元军乘机攻占灭完的首都蕲水,起义军因之失去根据地。于是,徐寿辉等作出决定,将天完政权的大本营设在杭州。
以杭州为中心,天完政权开始新的斗争。徐寿辉一面安排巩固城守,一面派出部队向浙东发展。起义军于7月攻占钱塘,9月攻占吴兴、延陵等地,10月即占江阴。在江阴,地主豪强许晋为保护其自身利益,暗中勾结官府,试图通过内外夹击以打败起义军,但起义军英勇作战,不仅一举击败元军主力部队,还将许晋纠集的以流氓地痞为主干的乌合之众彻底摧毁。但这时元朝统治者重新进行战略部署,将江浙、湖广、江西等地官军集中起来,统一调度,向起义军发起疯狂反扑。元军已捏紧拳头,而起义军还分散在各地,未形成强大抵抗力,故不长时间里很多城池得而复失。这时,徐寿辉的最得力助手、南方红巾军创始之一彭莹玉,在战斗中不幸被俘并壮烈牺牲,造成了天完政权又一次严重挫折和损失。
三、蜀中余火
由于彭莹玉所部已遭失败,元军主力集中攻打浙江,徐寿辉因势孤撤出杭州,且战且退,重新回到湖北境内。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有一定的指挥作战能力,他先奉徐寿辉命令率部攻占武昌、汉阳,并打败附近郡县元军,又拥戴徐寿辉恢复帝位、定都汉阳,于“再造天完”有不小功劳,他又接着率部向湖南方面发展,先后攻占岳州、澧州、衡州等地,可谓新有贡献。但是,倪文俊性情暴躁,居功骄傲,竟想取代徐寿辉。倪文俊阴谋败露后,遭部下强烈反对,谋杀徐寿辉的目标未得逞,仓惶逃出汉阳,被陈友谅用计杀死。陈友谅斩倪文俊后,取代了倪文滩而成为天完政权中掌握实权的大人物。经过重新部署,陈友谅指挥起义军向江西和安徽发展,并先后攻占安庆、池州、龙兴、瑞州以及赣州。1359年底,陈友谅移师江州,名义上仍以徐寿辉为帝,实际上独揽全权,既自称汉王,又自置官属,窃位之心昭然若揭。翌年夏,徐寿辉终于被陈友谅杀害,南方红巾军遭受最严重的打击,天完政权完全被陈友谅篡夺。陈友谅随之蜕变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最终未能逃出灭亡的命运。
南方红巾军重要将领明玉珍,坚持红巾军宗旨,使天完农民政权在蜀中又有延续。明玉珍,湖北随州人,农民出身,性情刚毅而忠直。徐寿辉起义蕲水时,明玉珍即在家乡响应。他招募了一支千余人的队伍,结营扎寨以待时机。徐寿辉所部攻打荆州,明玉珍正式起义并率部配合作战,荆州战役胜利后正式加入红巾军。明玉珍作战勇敢,能身先士卒,很受下属的爱戴与拥护。他先奉命守沔阳成功,又奉命率军入川。1357年春,明玉珍率部驾驶战船溯江而上,直扑重庆,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击败元朝守城部队,活捉其守城主将,占领重庆。捷报及俘虏送到汉阳后,徐寿辉即任命明玉珍为陇蜀右丞。接着,明玉珍派兵四出讨伐,彻底击败川内元朝官军,基本上平定了川蜀。陈友谅谋害徐寿辉,明玉珍旗帜鲜明地表示坚决反对。他先派兵封锁夔门,断绝与陈友谅的一切来往,继而在重庆城南为徐寿辉设庙立碑,春秋两季都亲自前往祭祀。1362年,明玉珍被部下拥立为帝,定国号“大夏”,定纪年“天统”。明玉珍坚持红巾军及天完政权既定的纲领、目标,继续与元朝统治展开坚决斗争。大夏农民政权不仅得到巩固,而且不断地给元朝统治沉重打击,地盘、实力都获得发展。可惜,明玉珍因为长年征战、政务繁重、伤病交加,不幸于1366年死去,时年仅36岁。此后,大夏政权便每况愈下,徐寿辉领导的南方红巾军起义的余火,最后在这里熄灭了。
天完国红巾军始末
天完国元朝末年由于朝廷政治腐败,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各地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及其天完国是元末农民大起义队伍中重要的一支。
1、兴兵反元号天完
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一天,湖北罗田县的一座大山中,有一个高大魁梧的布贩在路途中偶获鉴铁十斤,此人就是徐寿辉。寿辉,一名真一,罗田人,姿状庞厚,无他长,生平以贩布为业,往来蕲、黄间(今浠水县、黄冈县一带)。寿辉次日携铁过江,请铁匠、麻城人邹普胜为他打一个锄头。邹普胜是袁州农民起义领袖彭莹玉和尚的信徒。彭和尚反元起义失败后,普胜就到处宣传弥勒佛下生,当为世主。传说他头天夜里曾梦见黄龙蟠其铁砧,今见寿辉蹲坐在铁砧上,普胜觉得与梦相合,便认为寿辉当为新世主。普胜便对寿辉说:今天下尚须耰锄活耶?当为炼一剑赠君耳。于是当晚两人结为金兰之交,饮酒纵谈天下事,密谋举旗反元。当年八月的一天,寿辉等在罗田县东130里的多元山中聚众共议反元。邹普胜与众共拥寿辉为首领,义兵以红巾为号,建圣人堂于山中。附近穷苦农民纷纷投奔。很快形成声势浩大的起义部队。寿辉仅一个月便攻陷蕲水路(今浠水县)、黄州路(今黄冈县)。十月,寿辉以蕲水为都称帝,以邹普胜为太师,以国号天完,建元治平,表现出以寿辉为首的红巾军决心要打倒元朝统治者的革命气概。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历史上又称为蕲黄红巾军。
2、驱凶神建都汉阳
泰定三年(1326年)威顺王宽彻普化挂着皇帝赐的金印,带领朝廷拨的500亲兵及自募的千名军士来到武昌镇守。威顺王因拥戴元文宗有功,恃宠恣行不法,荒淫无耻,骄横残暴,以致民怨沸腾。徐寿辉起义后,威顺王惊恐万状,他立即亲率其子别帖木儿、答帖木儿引兵至固始金刚台攻打天完红巾军。寿辉部将倪文俊在金刚台一举击败威顺王,活捉其子别帖木儿。金刚台之战有力地打击了威顺王的气焰,使他不敢轻举妄动。
至正十二年(1352年)天完红巾军西上,一路声势浩大,他们纪律十分严明,皆短衣草履,齿木为耙,削竹为枪,截绯帛为巾襦,弥野皆赤。这年正月,天完将领丁普郎、徐明远攻陷汉阳,不久徐寿辉遣邹普胜攻打武昌,经过激烈战斗,红巾军攻破武昌城。威顺王见大势已去,慌忙和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和尚乘船逃离。 为了镇压日益壮大的天完红巾军,元朝廷调动了最精锐的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进攻天完国。天完红巾军和元军在湖广、江西、江浙等省的一些战略要地,如武昌、汉阳、岳州、杭州、江州等地都进行了激烈战斗,反复争夺,天完红巾军遭受损失较大,徐寿辉等只得退避沔阳湖和蕲春山地。
至正十三年(1353年)十二月,天完红巾军在张士诚红巾军对元军取得重大胜利的有利形势下,再度兴起。至正十四年(1354年)威顺王因屡讨贼立功,诏复镇武昌,还其金印。威顺王一回武昌便组织军队进攻天完国,以报一箭之仇。他令其子报恩奴、接待奴、佛家奴同湖广元帅阿思南,以大船40余艘,水陆并进,开往沔阳攻打徐寿辉主力倪文俊部。他们船载妃妾。沿路歌舞酒宴,哪知船行至汉川县鸡鸣汊,船搁浅不能行。这时早已埋伏在附近芦苇中的天完红巾军分乘数百小舟冲向元军大船。他们在靠近元军船前点燃堆有柴草的木筏,顿时鸡鸣汊一片火海。元军大船尽皆着火,炮声、箭弩声、杀声响成一片,接待奴、佛家奴死于乱军之中,报恩奴见败局已定,拔剑自刎,船上妃妾皆成俘虏,随船将士幸存者极少。威顺王闻报如五雷轰顶,自知难以支撑局面,再度放弃武昌,远逃陕西。威顺王另一个儿子歹帖木儿后来在岳州死于天完红巾军的攻城战中。从此威顺王的势力完全被逐出湖广一带。
3、祸起萧墙生内乱
至正十六年(1356年)天完红巾军倪文俊部又夺得汉阳,并在此建造宫室,以为都城,迎徐寿辉据之。这年天完红巾军又连续攻下澧州、衡州、岳州等地,次年又攻下峡州及巴蜀诸郡,拥军达几十万。天完国又重新壮大起来了,设立国家军政机构,中央设丞相、平章等官,以倪文俊为丞相,设中书省及六部,军制方面设统军元帅府管理军队,在地方建置上设行省,如陇蜀行省等。此时天完国锐意谋求推翻元朝政权,统一国土,以元帅明玉珍入蜀,进取云南;以将领陈友谅入吴进取闽越。后来(至正二十一年)天完国还铸天启通宝钱。
就在天完再度兴起,军事方面一帆风顺的时候,天完国却发生了可悲的内乱,致使天完国从此向灭亡的方向发展。
当初徐寿辉是由于有一副魁岸雄武的仪表,而被拥为首领的,但他并无政治与军事领导能力,天完国再度兴起,实权落于倪文俊手里。倪文俊,湖北黄陂人,世业渔,因多勇,号蛮子,作战每用多桨小舟,昼夜疾行,出人不意,所至克捷。天完国再次兴起,多赖其力。至正十七年倪文俊密谋在汉阳发动宫廷政变杀徐寿辉,由于倪文俊为人骄恣暴狠,抚下无恩,得不到支持。很快寿辉闻报。阴谋败露,倪文俊只得带走部分军队仓皇逃出汉阳,投靠驻黄州的部属陈友谅。陈友谅,湖北沔阳渔民之子,本谢氏,祖赘于陈,因从其姓,在县里当贴书,后聚众造反乡里,官兵屡讨不能平,后率众投寿辉,先仕倪文俊簿椽,后因战功升为领兵元帅。他早就不满倪文俊薄待,这次趁倪文俊逃来黄州,假以出迎,伏兵城门,袭杀倪文俊及其亲信,尽领其众,而自称平章。于是天完国的实权又落到陈友谅手里。
至正十八年(1358年),陈友谅攻克安庆,再克龙兴路并据之。徐寿辉闻讯想迁都于此,友谅恐其来不利己,不从。后友谅遣兵攻衙州,破杉关;而自引兵至江州,同月,寿辉再欲迁都江州而南下。友谅佯为出迎,伏兵于江州城西门,尽杀寿辉部属,只留寿辉。友谅以后以江州为都,虽奉寿辉据之,却自称汉王,立王府于城西外。自是政权全归于友谅,寿辉徒拥虚名。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挟寿辉东下向朱元璋的红巾军发动进攻。同年五月攻下太平,接着又进驻采石矶。这时友谅已踌躇满志,便欲篡位称帝。他先派人佯请徐寿辉前来议事,寿辉到采石矶后,友谅密使杀手用铁挝自后击碎寿辉脑袋。天完国的开创人、天完红巾军领袖徐寿辉就这样惨死于采石矶。寿辉死后,友谅以 采石矶五通庙为行宫,弃殿中神像于门外,登基于庙中,改国号汉,改年大义。属下草次行礼于江岸,恰逢大雨,官员袜履冠服皆濡湿,不成体统,观者无不沮丧。
4、天完覆灭说功过
陈友谅杀徐寿辉后,天完红巾军发生分裂。据川蜀的天完红巾军将领明玉珍断绝与友谅的关系,他称:陈友谅、倪文俊同在徐朝为臣子,今弑逆,予当讨之。遂令部属莫仁寿领兵守夔关,绝不与通,立徐寿辉庙于成都城南,春秋奉祀,众推明玉珍为陇蜀王。
徐寿辉有一大将赵普胜为人骁勇,善用双刀,人称双刀赵。陈友谅极忌之,寿辉死后,恐其有变,乃诈以会军议事,普胜不知诈,闻友谅来,杀羊煮酒登舟慰劳,被友谅伏兵杀死。至此天完红巾军力量已大大削弱,友谅称帝后与朱元璋在江西湖北一带激战四年,一直难以取胜。友谅部属李明道对此有正确评估,云:陈友谅自弑徐寿辉,将士离心,政令不一,骁勇之将赵普胜者,又忌而杀之,虽有众不足用。而朱元璋对此了如指掌,扬长避短,终于打败陈友谅。友谅在鄱阳湖水战中中流矢贯睛及颅而死,不久全军覆灭。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天完红巾军所建立的政权,最后被朱元璋消灭。尽管如此,它在元末农民起义斗争中建立的辉煌业绩是不容抹掉的。友谅杀寿辉称帝群下多不服而叛、遂至灭亡,但他有勇且有权术,为推翻元朝统治而奋斗,不失为天完国的优秀将领。至今,陈友谅墓还保存在武昌蛇山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