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改命”的真实故事!敢叫山河让道的红旗渠

“太行山上水贵油,谁知人间几多愁。三尺白绫无情剑,屈斩芳龄少妇头。”

这首诗背后有一个悲情故事:民国初年的大年三十,桑老汉一早从数里地外担水回家,新过门的儿媳心疼公公,摸黑出村迎接,不料半路摔倒,含辛茹苦挑来的一担水洒了个净光。当天夜里,悔恨交加的儿媳竟上吊自尽。大年初一,将儿媳草草掩埋后,悲痛欲绝的桑老汉便领着全家走上了逃荒之路。

“因水上吊”的悲剧就真实出现在河南省北端、太行山东麓的林县,这个曾经饱受缺水苦难的小城。

由于缺水,旱季人和兽要依靠岩石缝的水来维持生命;

由于缺水,林县人找婆家“不图万贯家财,只求有水洗脸”;

由于缺水,当地人给孩子起名字也要带上一个“水”字;

由于缺水,人们把对水的企盼托付给了虚无飘渺的神灵。

旱魔侵袭,跋山涉水找水源

随着旱魔的一次次考验,林县人民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林县书记杨贵当机立断,决定引水建渠改变干旱缺水的命运,这便有了后来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在林县这个缺水少河、沟壑纵横的地方,想要找到充足的水源可以说的难上加难。但是为了林县几十万人的饮水问题,杨贵书记还是派出了三个调查组,跋山涉水,攀山峰,爬峭壁,风餐露宿。

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条适量充足的合适的河流——山西省的浊漳河。

怀揣梦想,敢叫河山让道

水已经找到了,但是建渠引水看上去却更加像天方夜谭。

先是向山西方面“借水”失败,即使山西方面同意,自然的屏障也让人几近绝望。

想要“引漳入林”,路线全程都要经过太行山的陡峭山崖,路线长达70公里。虽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但是这种争斗成功的案例只存在于神话之中,比如愚公移山。

在没有机械化装备的情况下,想在悬崖峭壁之上修出一条水渠,难度不亚于移走一座山。于情于理都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但是凭借着“敢叫山河让道”的雄心壮志,怀揣着摆脱干旱的梦想,这些难关一一被攻克。

绝壁安家,林县人民创奇迹

这么一项浩大的工程,自然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条件支撑,修渠工人的吃住是个大难题!粮食不够吃,食堂炊事员弄再多的花样也挡不住饥饿;房子不够住,村村街道,各家各院都是人。

好在杨贵还有一个连上级领导都不了解的秘密武器——3000万斤粮食。

至于住,房子说什么都是不够住的,所以工人们只能住进崖洞里,以茅草为床,“床”边甚至就是万丈悬崖,在哪里施工,就在哪里安家。

红旗渠是无数人用信念和生命开凿出来的人间奇迹,它不仅是林县人民盼了千年的幸福渠,更是共产党人和老百姓的连心渠!

“借水”失败后引水计划如何获得山西的支持?

在悬崖峭壁上修渠的难关是怎么攻克的?

秘密武器——3000万斤粮食又从何而来?

就在今晚八点,国家记忆《山河让道》为您揭晓答案!

【节目预告】

今晚(5月17日)20:00,CCTV4中文国际频道将为您播出《红旗渠》系列之《山河让道》,敬请期待!

【明日预告】

明晚(5月18日)20:00,CCTV4中文国际频道将为您播出《红旗渠》系列之《造福千秋》,敬请期待!

文字 / 湖光&小兵

总监 / 十画

编辑 / 小七

关注我们:

微博:央视国家记忆

微信:CCTV国家记忆

(0)

相关推荐